摘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日闭幕。 北京学者接受了中新社记者的采访,解读了本次会议四个新表现的中国经济政策的新动向。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日闭幕。 北京学者接受了中新社记者的采访,解读了本次会议四个新表现的中国经济政策的新动向。
世界大局加速发展会议提出,目前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仍处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世界大局加速发展的特点更加明显,世界动荡源和风险点显着增加。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王军委员称,“大变局”在国家间力量比较变化,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加速崛起的全球贸易、投资、金融等领域的局部风险随处可见。 据中国金牌集团最高经济学家万喆介绍,“世界大变革局”当前全球管理体系发生了严重变革,新的科技革命的影响不断出现,技术越来越成为大国竞争的焦点。 另外,世界经济发展低迷,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前景不明也是很多变量之一。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任研究员张燕生认为,变革局和压力为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提供了绝好的契机。 稳定经济增长,推进供方结构改革,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机结合短、中、长期目标,加强系统性和协同性,是应对变局的重要手段。
从系统论优化经济管理方式
会议提出,要从系统论优化经济管理方式,加强全球观念,在多个目标中寻求动态平衡。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王毅介绍,系统论首先关注整体目标,在建立国家管理体系之后,各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统一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各部门和有关人员在制度框架下共同解决发展问题。 另外,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关系也是“系统论”问题的意义。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说,要解决中国经济面临的体制问题,抵抗下行压力,提高经济质量,系统思考是不可或缺的。 从系统论看,今后中国制定各项政策意味着加强大局观,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上提高政策协同性,从整体高度分析和解决非“不及其馀势”的局部问题,而不是“头痛医脚痛医脚”。
激活惊蛰的发展潜力
会议建议,要通过改革打破发展面临的体制障碍,激活惊蛰的发展潜力,使各类市场主体在科技创新和国内国际市场竞争的前沿奋斗。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刘元春认为,在人力资源、技术水平、资本利用率、市场开拓等方面,中国经济的潜力相当大。 例如,产学研结合不充分,在创新领域还没有充分开发利用资源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加,但供给还没有完全赶上,市场还有很多潜力的中国经济总量已经居世界第二,综合实力显着增强 刘元春说,解放这些潜力,持续改善商业环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是当务之急,也是根本之道。 张燕生也认为,加快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商业环境建设,是今后中国深入推进改革的关键。
把资金引向供求共同利益
乘数效应领域会议表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应配合消费、投资、就业、产业、地区等政策,将资金引向供求共同利益、乘数效应的先进制造、民生建设、基础设施短板等领域,促进产业和消费的“双重升级”。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助理贾晋京表示,“乘数效应”是经济学的重要概念,指基础资金投入后产生多大利益。 目前,中国经济具有很多新动能,将资金投入具有乘数效应、增长潜力高的领域,投入产能不高的领域,更好地发挥资金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