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收票据_ 又是承兑汇票!辟谣:银行承兑告急!万华化学,龙蟒佰利多个企业应收票据突破100亿元_登记应收票据备查簿

的消息总是出现在大家眼前!

随着承兑汇票不能承兑的问题日益彰显,持票方因为无法收款而导致公司坏账,令公司蒙受损失,承兑汇票一度成为化工老板热议的话题。昨天,又有一家公司发布关于承兑汇票的公告!令承兑汇票再次走上舆论的顶峰。

承兑汇票到期未清偿!鞍钢股份发布公告!

昨日鞍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关于部分银行承兑汇票到期未获清偿的补充公告称,2019年8月1日,公司发布了《公告》中所述,公司收取的金融机构开出的部分银行承兑汇票到期未获清偿,该“金融机构”为个别财务公司。公司持有的商业银行开出的银行承兑汇票均正常兑付。公告原文如下:

应收票据

而早在8月4日,央行沈阳分行就紧急辟谣公告称,经排查,鞍钢股份公告所指“金融机构”为个别财务公司,不是商业银行。

据了解,鞍钢股份日前发布的一则“部分银行承兑汇票到期未获清偿”的公告迅速引发市场关注。截至7月31日,尚有未来可能被后手贴现方追索银行承兑汇票4.94亿元,两者银行承兑票据合计8.32亿元。

应收票据

承兑汇票辟谣四起,化工巨头承兑情况披露

据了解,银行承兑汇票是商业汇票的一种。由于银行承兑汇票的开具主体为银行,而银行具有非常强的公信力,一般情况下不可能违约且未出现逾期的情况。但也有业内人士指出,银行承兑汇票并不一定都是银行开具的,财务公司承兑票据在票据系统上也体现为银行承兑汇票,所以,有的机构把这部分票据也称作银行承兑汇票。

在资深金融分析师看来,出现银行承兑汇票无法兑付的情况,只可能有两种原因:

一是说明金融机构的资金可能存在一定的流动性风险,

二是说明向金融机构融资的企业出现了危机,无论哪种情况都需要引起警惕

银行承兑汇票主要的风险是付款方存在的信用风险,融资人出了问题,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宁愿自己违规也要避免更大损失,因此出现不偿付的情况。

上述消息一经发出,不仅引起了钢铁行业的震动,化工、涂料行业也议论纷纷。承兑汇票因其周期长,易出现假票等特点受到众多企业的“吐槽”,据央行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6月末,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为3.77万亿元,市场规模巨大。

承兑汇票在企业的应收款中,到底占据了多大的比例呢?是不是非常普及呢,它的影响面又到底有多大呢?以下是涂料、原材料等部分龙头上市公司的应收承兑状况。

应收票据

根据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以上部分A股上市化工、涂料企业应收票据合计约139亿元,应收票据最多的为万华化学:850083.52万元,东方雨虹:107112.45万元,龙蟒佰俐:91854.11万元。而按照应收票据占比来看,万华化学应收票据高达850083.52万元,占企业总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的65.83%,占比超过一半。红宝丽和世名科技的应收票据分别为41756.25万元和6699.84万元,占比高达54.54%和44.44%,位列应收票据占比第二名和第三名。

承兑汇票缺点日渐暴露,化企慎用!

众所周知,承兑汇票的使用,会导致企业现金存量下降,日常支付困难;如果企业进行贴现,还会导致财务费用增加,利润减少。承兑汇票的普及,导致众多企业资金不足,不仅影响了企业的持续运营,还会增加企业的安全隐患,很有可能最终由于各种原因拿不回这笔账款。

试想如果企业的应收票据超过50%,大型的企业因其供应链的核心优势,即便是延收货款,也许还能有足够的资金流来维持生计,但同样的场景如果在出现在中小型企业身上,那么他们面临的有可能就是灭顶之灾。资金周转不开,也就无法购置原材料,影响正常生产,没有足够的库存进行销售,恶性循环,轻者厂子逐渐衰落,重者走向资金流断裂的道路,最终破产倒闭,销声匿迹。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应收票据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