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55年,齐国帮助楚国攻打秦国,夺取了曲沃。经此一战,齐楚两国就结成了针对秦国的军事联盟。
后来,一心想报仇雪恨、收复疆土的秦惠王打算讨伐齐国,但他考虑到齐楚两国的关系非常密切,很有可能遭到他们的联合反击,为此而不无忧虑。
秦惠王思忖再三,对谋士张仪说:“我准备讨伐齐国,可是齐楚两国交往正热,你替我考虑一下,怎么办才好?”
张仪想了想,回答道:“请您为我准备好车马和钱物,我去试试看。”
张仪带着一堆金银财宝,来到南方的楚国。他在拜见楚怀王时,首先就送上一顶高帽子:“大王啊,我们秦王最佩服的人,就是大王您;而我最愿作为臣子侍奉的人,也是大王您。”
他看到楚怀王面露喜色,继续说道:“另一方面呢,秦王最憎恨的人,是齐威王;而微臣最恨的人,也是齐威王。如今齐王的罪过,对于秦国来说,是再严重不过的了。”
楚怀王说:“你们是不是打算攻打齐国?”
张仪答道:“是啊!我们秦国的确想讨伐齐国,可是贵国同他们的关系很密切。因此,我们君王不能听从您的吩咐,而我也没法子来做您的臣了。”
楚怀王笑了笑说:“张仪,你也不用兜圈子啦,直接告诉我有何来意吧!”
张仪说道:“大王若是能闭关绝塞,同齐国断绝外交关系,微臣可以请秦王把商于(地名)方圆六百里的土地献给您。假如能这样的话,齐国一定会衰弱下去。齐国要是衰弱了,就能听从您的调遣了。由此一来,则是北使齐国衰弱,西让秦国感恩,而您又获得商于的土地,这真是一箭三雕呀!”
虽然张仪只不过是开出了一张空头支票,可是楚怀王很高兴,在朝廷上宣布说:“我得到商于六百里的土地了。”
大臣们听说以后,都来向楚怀王庆贺,著名的谋士陈轸最后一个来拜见楚怀王,但与众不同的是,他并没有向楚怀王道贺。
楚怀王觉得很奇怪,就问道:“寡人没费一兵一卒,就得到商于六百里的土地,我自以为这事干得很漂亮了!大臣们都来向我道喜,你为什么不来为我祝贺?”
陈轸回答说:“据我看来,商于的土地不但得不到,而且祸患还会接踵而来,所以我不敢妄加庆贺。”
楚怀王问:“此话怎讲?”
陈轸说:“那秦国之所以看重大王,是因为大王您和齐国的关系很好。如今商于的土地未能得到却先和齐国断绝友好关系,这会使楚国陷入孤立的境地,秦国怎么会重视一个孤立的国家呢?”
“这……”楚怀王一时语塞。
陈轸继续说道:“再说了,如果先让秦国献出土地,然后与齐国绝交,秦国的计谋一定不能得逞;而现在要是先和齐国断交,然后再向秦国讨地,那肯定会受张仪的欺骗。上当之后,大王您必定悔恨莫及。这时西面有秦患,北面与齐绝交,齐秦两国的军队将会不约而至!”
这番话虽然已经把张仪的诡计完全揭露出来了,但自作聪明的楚怀王根本不相信,反而对陈轸的“危言耸听”非常反感,他很不高兴地对陈轸说道:“我的事就这样定好了!你还是闭上嘴别说了,等着听我的好消息吧!”
楚怀王派使者去和齐国断交,派去绝交的使者还没返回,就又派了一个人去。至此,张仪开出的空头支票,正式瓦解了齐楚两国的联盟。
张仪从楚国返回,秦国派人出使齐国,暗中和齐国建立联系。
天真的楚怀王派了一位将军到秦国接收土地。可是张仪回到秦国,就假装有病不上朝,使得楚国使者无人接待。
楚怀王说:“张先生是因为我们还没和齐国断交吗?”便派了一个勇士去辱骂齐王。
张仪知道楚国和齐国已经彻底断交,才出来见楚国使者说:“从这到那,总共方圆六里。”
楚国使者大为惊愕说:“我明明听说是六百里,怎么可能变成只有区区六里了呢?”
张仪说:“我这么个小人物,怎么敢把六百里的土地随便送人?”接下来不管楚国使者怎么说,他都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
使者无奈,只好回到楚国,把张仪的话告诉了楚怀王。楚怀王大怒,想发兵讨伐楚国。
这时陈轸说道:“我可以开口说话了吗?”
楚怀王垂头丧气地说:“你讲吧。”
陈轸说:“讨伐秦国并非上策,您不如借机送给秦国一座名城……”
话没说完,楚怀王就已怒不可遏:“秦国如此毫无信义,我凭什么还要给他们一座城?”
陈轸说道:“送给秦国一座城,目的是贿赂他们,以便跟秦国一道出兵攻伐齐国。”
楚怀王生气地说:“这样对我楚国有什么好处!”
陈轸解释道:“打败齐国后,在秦国受的损失就可以从齐国那儿得到补偿。楚国现在不是还没遭受什么太大的损失吗?您如今已和齐国绝交,又谴责秦国欺骗了我们,这会促使齐国与秦国联合,我国会因此而受到极大的伤害。”
平心而论,陈轸献上的是确实是一个绝妙的计策,可是固执己见的楚怀王根本听不进去,没过多久派兵攻打秦国。
楚国一发兵,秦齐两国就联合起来,韩国紧随其后,在杜陵打败了楚国的军队,让楚怀王吃尽了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