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佛山市南海区举办房地一体的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试点工作首批宅基地确权发证现场会。首批27个房地一体宅基地不动产权证正式颁发。
作为广东省7个试点地区之一,南海本次发证意味着房地一体的农村不动产确总登记工作真正落地,象征着政策完成了从“纸上”到“落地”的成功飞跃,试点工作将正式迈向全面铺开、全面发证阶段。
佛山市自然资源局南海分局局长潘汝海表示,按照国家、省的要求部署,南海区将于今年年底基本完成农村不动产确权发证工作。
宅基地获确权,村民居住更安乐
2019年11月,南海区印发了《佛山市南海区房地一体的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并陆续出台了操作指引和政策解读进行细化。
《实施细则》出台后,南海区西樵镇首先行动起来。经过近两个月筹备后,南海区西樵镇民乐社区、崇南社区、百东村3个村居合共27处宅基地房屋获颁新证。
“之前一直没法办下来,心里不踏实。”西樵镇民乐社区村民潘先生拿到了首批房地一体不动产权证书之一。他说,结婚生子后与父母一起居住的旧屋不够空间,故在旧屋旁空地上新建房屋自住。此前由于政策限制,房屋建成后未有土地证和房产证。如今,通过房地一体确权登记理顺手续,经过经济社、社区居委会、镇政府审核后,领取属于自家房屋的不动产权证,“以后住得更安乐了。”
西樵镇百东村委会国土员潘志启当天代表村民拿回了新颁的15个不动产权证。他表示,村民对此次发证工作反应十分热烈。“政策出台后,村干部逐户下发通知,第二天前来排队的村民非常多,光是收集整理资料就花了快一个月。”
潘志启表示,本次发证工作,可有效解决农村宅基地历史遗留问题,解决不少村民因不动产权证欠缺而无法分户等问题。
西樵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杨明表示,这次房地一体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试点工作,通过全面调查和登记村民的宅基地以及村经济社的集体物业,无论对村民的切身利益,还是对村集体的管理和发展,都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确权发证助力“三旧改造”,深化农村改革发展
2019年5月,南海在承担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村土地征收、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等“三块地”改革试点任务的基础上,再次承担了房地一体的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试点工作。
据悉,按照广东省的工作部署,南海区采用总登记的方式,对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及地上的建筑物、构筑物实行统一权籍调查,对符合登记条件的统一进行确权登记并统一颁发房地一体的不动产权证书。
2019年11月,南海区印发《实施细则》,对办理主体资格、面积高度、规划建设要求、处罚缴费等进行了调整和明确,放宽了办理条件、简化了流程、减少了费用。各村民前往村居交资料办理即可,足不出村就可以拿到不动产权证,群众和村集体办证实现“减负松绑”。
“目前已经收到了10000多宗宅基地测量的申请。”佛山市自然资源局南海分局总工程师冯世荣介绍,申请进入测量阶段后,符合办理条件的,按照程序将尽快审核颁证。
“这一试点工作有利于将来农村土地的集约开发建设,对南海的‘三旧’改造、乡村振兴等工作有深远意义。”冯世荣表示,南海对全区的宅基地情况进行排查,对符合条件的宅基地进行发证,不符条件的则调查造册,以摸查清楚全区的存量建设用地情况,为下一轮规范土地权益做准备。
潘汝海表示,开展农村房地一体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是中央确定的重大惠民利民工程。这次确权登记工作对南海区社会经济发展和广大村民来讲,既明晰了产权,保障村民的财产权益,也盘活了村土地,让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增加村民福利。接下来确权登记工作将在全区全面铺开、广泛宣传、逐村推进、全面发证。
【记者】卢浩能
【通讯员】苏瑶
【作者】 卢浩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