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书范本_ 斯托雷平:末代沙俄的铁血宰相

斯托雷平:末代沙俄的铁血宰相

遗书范本

鱼羊秘史

1855年,历时两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以俄国的失败告终,反思过后的俄国人意识到了封建农奴制的弊端,沙皇亚历山大于是在1861年进行了农奴制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道路。但是1861年改革依旧存在大量残余,列宁曾经说过“1861年产生了1905年”,1905年,下层群众的革命迫使沙皇政府进行改革,这次改革在历史上被称为“斯托雷平改革”。

斯托雷平,是在俄罗斯人心目中地位仅次于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的“俄罗斯名人”,沙皇尼古拉二世时期的总理大臣。

01

1862年,斯托雷平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父亲是一位大地主、母亲是一位贵族小姐,他的外祖父是当时沙俄的外交官,俄国诗人莱蒙托夫、大文豪托尔斯泰等都是他的远房亲戚。

出身高贵的斯托雷平从小接受着良好的教育,在23岁时以优异的成绩从圣彼得堡大学物理数学系毕业,著名的化学家门捷列夫主持斯托雷平的毕业考试,他问了许多问题,甚至有些都超出本科生的范围,斯托雷平都对答如流,这让门捷列夫十分惊喜,对这个还没毕业就已经结了婚的学生赞不绝口。

大学毕业后,斯托雷平进入国家资产部供职。1889年他成了卡夫诺省贵族首领,是仅次于省长的二号人物,1902年被任命为格罗德诺省省长,1903年调萨拉托夫省任省长。在担任省长期间,斯托雷平用高压暴力的手段镇压了各地暗潮汹涌的农民起义,还在他管辖的省区积极推行土壤改良、农业贷款和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改革,种种行为受到了沙皇尼古拉二世的青睐。1906年4月,斯托雷平受命出任沙俄政府内务大臣,仅仅一个月之后,他就接替了辞职的大臣会议主席维特,成为了新任的内阁总理。

斯托雷平接手的是个烫手山芋,还是特别烫的那种。群众强烈要求结束专制统治,示威游行和工人罢工一波接一波,既要镇压群众起义,又要维护沙皇统治,历史已经告诉我们答案:斯托雷平总体上失败了。

02

他推行的土地改革企图通过破坏原有的村社制度,建立独立田庄和农场,将份地引入自由市场的竞争轨道,以此来扶持富农经济,保留地主的土地所有制,来适应资本主义的发展。事实证明,他的土地改革是成功的:农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农业收入迅速占到了全国总收入的52%以上,并使俄国粮食产量跃居世界之首,农民在这场改革中获益最多,富农阶层不断增加,农业一度摆脱了危机,甚至成为了沙俄的经济支柱,农业的发展,还使一批农民有了进城打工的机会,促进了城乡之间人口的合理流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村落后的面貌,弥补了东部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这一时期,可以称之为“斯托雷平经济奇迹。”

除了农业改革以外,斯托雷平还积极推动选举法的修改、设立杜马选举期限等,努力巩固刚刚形成的俄国立宪君主制。可他的改革却从一开始便充满了矛盾,为了维护君主政体,使衰落的帝国重新崛起,他寄希望于民众,却残暴地镇压以民众为主的反对派。他打击反对派的手段也极其残忍,死在绞刑架下的无辜者众多,因此当时的绞刑架也被称作是“斯托雷平的领带”。他的改革并不温和,而是以高压的方式强迫群众接受,使得一些本来支持他改革的群众也纷纷逆反,成了民粹和革命的拥护者。本就被损害利益的贵族,则更倾向于军事化的独裁。两股极度反叛的力量,使果敢强硬的斯托雷平也毫无办法。

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经给斯托雷平写信,“我给一个可怜之人写信,那个人就是你,……每时每刻面临被杀的威胁……您的名字将作为粗暴、残酷和谎言的范例来重复。”他希望斯托雷平可以放弃暴力,可悲的是,这封信并没有被总理先生本人看到。

斯托雷平性格非常强硬,他甚至在1907年刚当上总理大臣时便立下遗书,“我在哪里被杀,就埋在哪里”。到农村平乱时遭遇刺客,竟直接解开大衣,让对方当众开枪。

03

斯托雷平雷厉风行地进行改革时,以沙皇为首的保守势力对他的不满日趋加剧。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是个敏感多疑的人,谢·尤·维特在《俄国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这样写道:“ 只有在迫不得已时才勉强地容忍那些他内心认为在精神上和智力上高于自己的人。他习惯于同那些才智比他差、或者他认为没有他那样广闻博识的人,或者了解他的弱点而故意装出谦卑样子的人打交道,只有这时他才感到心情舒畅。”

沙皇需要的是那个镇压农民起义的斯托雷平,不是现在这个建立田庄和独家农场的斯托雷平,他对于现在的沙皇而言已经没有用了。改革的不顺利迫使斯托雷平于1911年3月初递交了辞呈,尼古拉二世虽然没有明确表态,但是内心十分喜悦。可是皇太后玛莉娅·菲德罗夫娜却认为没有了斯托雷平,俄国将会崩溃。皇太后强硬的态度使尼古拉二世不得不挽留斯托雷平,还答应了三个他并不想答应的条件:把杜尔诺沃和特列波夫驱除出国会;三天之内解散两个立法院,并将在西部6省地方自治会实行改革;由斯托雷平挑选,任命30名上院新人员,取代他认为不合适的人。

斯托雷平以胜利者的姿势,将沙皇答应他三个条件的字据公开,这让沙皇十分尴尬,胸中燃起仇恨总理大臣的新怒火。1911年5月起,尼古拉与斯托雷平的矛盾表面化:拒绝签署两院通过的有关法令草案;任命激烈反对斯托雷平搞宗教改革的B·K·萨博列尔任东正教事物总管理局局长。尤其是后一条,被很多人猜测为这是沙皇终于下定决心要杀死这位令他痛恨之极的内阁总理。

04

斯托雷平一生遭遇过11次谋杀,最严重的一次谋杀现场死者22人,伤者30人,幸运的是,斯托雷平活了下来。但是他终究没有躲过一次又一次的谋杀,在1911年9月1日,斯托雷平在基辅剧院陪同沙皇看戏时,社会革命党人波戈罗夫走到他面前,连发两枪,送往医院后,因失血过多身亡。

据说在斯托雷平生命垂危之际,沙皇平静地坐在包厢内,对他的伤势表现出令人惊讶的不关心,并继续兴致勃勃地看戏。斯托雷平在临死前依旧表达了对尼古拉二世的忠心:“为沙皇而死是幸福的。”

斯托雷平去世,沙俄改革彻底无望。就像索尔仁尼琴所写的那样,1911年在基辅剧院射向斯托雷平的两颗子弹,可以视作 6 年后席卷俄国乃至半个世界的革命的先声。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

策划:鱼羊史记 监制:鱼公子

撰文:澈冬澈 制作:吃硬盘吧、发达蚊

本作品版权归「鱼羊史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欢迎转发朋友圈。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