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江教育_发挥劳动教育的独特育人作用

劳动教育是青年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意见》以新时期劳动教育体系建设为经度,以提升劳动教育支撑保障能力为纬度,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四梁八柱”,为加强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提供了基本指导方针:

设定了良好目标。新时期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肩负着培养合格建设者、接班人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双重任务。加强劳动教育,首先要在技能型人才培养中找到劳动与教育的结合点,设计和规划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通过劳动教育,构建马克思主义劳动观;通过对劳动模范精神和工匠精神的教育,我们可以认识到劳动创造了美好的生活,认识到劳动既不高尚也不廉价,尊重普通劳动者,发扬积极向上的工作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通过实践训练、实践、竞争、创新和创业等实践经验,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增强自我保健能力,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收敛问题解决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重劳动轻教育、重职业技能学习轻劳动素质教育、重技能考核轻素质考核、重职业劳动轻生活劳动、重传统劳动轻新型劳动等。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我们致力于学生的劳动实践教育和劳动教育。围绕专业核心素养、专业核心能力和关键劳动技能,将分科教学和渗透教学相结合,完善人才评价模式。突出综合素质的培养,强化劳动经验,珍惜劳动成果,学会照顾自己;跟上科技发展和产业变化,与时俱进,更新知识,更新技术,熟悉新工艺,掌握新工具。

强调重点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是加强劳动教育的首要任务。高职院校应以实训课程为主要载体,以《劳动实践教学手册》为出发点,将劳动教育的教学目标、活动设计、工具使用、关键考核点、评价方法、安全防护等要素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围绕实践体验加强劳动教育,把职业教育与劳动教育结合起来,注重动手动脑,注重个人体验过程,把劳动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及其优缺点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应注重扬长避短加强劳动主题教育,夯实正确劳动观的理论基础;以专业课程为载体,加强劳动素质教育;整合课堂教学、专业培训、课外活动、在职实践和社会实践,构建完整的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体系,确保劳动教育多元化、主线分散集中。在不断注重生产劳动和服务劳动能力培养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生活和劳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契约基金会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现有劳动教育实习资源的优势,深化校企合作,丰富和拓展劳动教育实习场所;拓宽渠道,培养师资,确保资金和安全。坚持协同教育,积极争取家庭合作、社区帮助、企业参与和地方政府支持,对内统筹学校劳动教育人员和财产资源,形成合力,凝聚实施,统一行动同时,要广泛向社会开放劳动教育实践资源,建立和完善开放共享机制,为普通中小学劳动教育教师培训、学生实践操作和专业体验提供支持和服务。

完美评估立足类型教育,面向人才培养全过程,注重劳动质量,提高劳动技能,突出劳动实践,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在评价中,尊重劳动的价值应优先考虑,强调过程、情感、能力和实际效果。它应整合劳动素养、职业精神、劳动热情、专业学习成绩、技术技能水平、实习质量、社会服务效果、创新创业能力和专业经验收获。

(作者:周军,江苏旅游职业学院教授,全国高职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江苏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副秘书长、研究员)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