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记者张一川)张士毅饲料公司于2月7日正式领取了《荆州开发区防疫车辆通行证》前一天,他还收到了政府的通知,他的饲料厂已被列入生计保障企业名单,并“可以恢复工作。”张士毅重返工作岗位实际上可以被视为湖北水产养殖业上游企业的一个缩影。目前,全国饲料企业的开工率已达到58%,而湖北的开工率略低,已超过20%当
及时返回工作岗位时,张士毅松了一口气,他所联系的农民也松了一口气,这意味着最近有130个农场和至少200万蛋鸡获得了口粮。虽然还有很多困难,但至少可以恢复一部分生产能力,同时,运输也不用那么担心——在拿到这些许可证之前,张士毅的企业每天都要办一个一天的临时许可证,而办一个许可证要花半天时间。
现在他更关心原料玉米和豆粕的短缺。“按照目前的产能计算,我的原材料只能支撑5天”张士毅说道湖北不生产玉米,豆粕依赖于外国油料作物,而油料作物是重要的饲料原料,而湖北有3亿只家禽,它们每天都吃。幸运的是,情况正在改善。在湖北省家禽业协会的紧急帮助和多方协调下,原材料陆续由水路运抵荆州码头。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工作人员告诉《新京报》,目前该协会已从全国26家大型饲料原料企业调集了30多万吨原料运往湖北。与此同时,正在联系河南、山东、广东、辽宁等地10家年产100万吨以上的大型饲料企业,考虑将饲料产品直接发往湖北。
难以复工,张士毅饲料企业的仓库比以前空了很多受访者在一天内为图
饲料厂提供了11份许可证。
至少比原计划晚了一周。2月7日,随着两名新工人的加入,张士毅恢复了一个团队约50%的生产能力。“最初我分两班,其中一班每天八小时可以生产150吨,但现在只恢复到80吨张士毅说,实际上六个人管理一个生产团队是非常困难的,“人太累了。”“
工人至少有两个原因除了当地的交通管制和隔离措施阻止工人及时返回企业外,政府对疫情下返回工作企业有严格的要求。“我们都在企业里生活和吃饭,每个人一个房间,分开吃饭。我们每天都把方便面带回房间。人太多了,我也不能在这里安排住宿。”张士毅说道还必须佩戴
口罩包括送货司机在内,张士义的公司一天要消耗大约20个口罩,而他在药店只买了300个口罩,现在只剩下大约200个。他不是没有准备和期待。1月22日那天,他在网上订购了1000个面具,但还没有送到。
199疫情的发展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他对水产养殖业的冲击“措手不及”。根据往年的计划,张士毅的饲料企业应于1月30日第一个月6日复工。在1月22日的假期之前,他已经预订了可以生产到2月1日的原材料,并与许多原材料供应商达成一致,即“在第一个月的8号,原材料将会有稳定的供应””
可刚到第一个月第一天的第二天,就接到了农民们一个接一个的求助电话,很多农民的饲料储备都快见底了,或者是因为周围的道路控制措施,农民们很难得到新的饲料
事实上,也因为隔离措施,张士毅的工人根本不可能回来工作。从新年的第三天开始,他不得不亲自和其他三名值班人员一起去参加战斗,每天紧急生产30吨饲料,并想办法把它送给一些农民。从那以后,他一直试图通过考试但“疫情在不断变化,程序也在不断变化”。起初,他花了半天时间才拿到他的证书,而且证书只在同一天有效。第二天,他又花了半天时间做这件事。
1年30日,农业和农村事务部、交通部和公安部联合发布文件,要求各地“严格执行“绿色通道”制度”和“确保鲜活农产品运输畅通”。"确保“菜篮子”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的正常流通秩序."从那以后,张士毅觉得发放许可证的程序越来越简单了。
张士毅收到通行证受访者提供了截至2月7日的地图
。在政府部门的协调和支持下,他获得了11张“荆州开发区防疫车辆通行证”,8张货运车辆通行证,3张企业人员外出采购业务通行证。与此同时,他的饲料企业和荆州市十几家其他饲料企业被列入民生保障企业名单,生产情况较春节期间有所改善。
小工厂原料供应仍不足现金流压力
张士毅介绍,作为饲料原料的玉米和豆粕主要从河南和江苏购买。湖北不生产玉米,豆粕是豆油加工的副产品,江苏有许多油料作物目前,没有办法改变土地成本。当地的石油工厂还没有开工。"
。现在,他在联系原材料进入湖北方面还有很多困难。即使他能获得交通许可,运输司机也只能满载和空载进出。回国后,他将被隔离14天。”司机不愿意跑
虽然有些原料是通过水路运到荆州码头的,但张士毅觉得“运到的数量太少了”。"春节过后,他只带了300到400吨原材料,而且都由朋友照顾。然而,朋友也有很多朋友要照顾,不能给他太多。
"现在码头工人很少,他们必须排队等候三四天即使张士毅的饲料企业离码头只有5公里,也没有办法做到“物尽其用”。"一天之内,10多个拥有自己配料工厂的农民打电话给他,询问他是否能从“附近”获得一些原材料。张士毅回答说:“这是我自己做的。我真的没办法。”“
现有饲料原料已陆续通过水路运输到达湖北各地码头受访者提供了照片
。他自己每天给世界各地的供应商打30多个电话,甚至“威胁”他们:如果我有困难时他不帮我,他以后会被列入黑名单。但他心里也明白,有些问题是供应商无法解决的。从自身成本来看,
表示,虽然它有运输许可证,但它还需要从指定的道路出入口进出,这不可避免地需要绕道,距离几乎翻倍。在很远的地方,往返时间从6小时增加到10小时。
原材料的价格也在上涨,比春节前高出10%到15%,而且“需要现金交易”“这给张士毅带来了很大的现金流压力最初的供应商允许一定数量的信贷,作为一个饲料企业,它也有能力允许农民信贷,农民会用这笔钱来弥补他们出售农产品后的损失。现在现金流的压力和成本的增加需要农民共同承担,而农产品的销售也远低于正常水平。
虽然饲料问题关系到农民的生存,但这种流行病对养殖业的影响正在饲料之外逐渐积累张士毅的企业还具有一些农业技术服务功能,如家禽接种。“最初,社会上有许多第三方服务做得很好,但现在它们都停止了。”如果不能及时接种疫苗,鸡鸭的免疫力将会下降。“另一个例子是,许多农民给他发视频和照片。每10000只鸡每天产生大约2吨鸡粪,因为相关的加工厂一直未能恢复工作。鸡粪已经在农民中“堆积如山”。
由于化肥厂尚未复工,春节过后,农民的鸡粪堆积在地上。受访者提供的
的包装对饲料企业和农民来说都是一个问题。
张士毅的饲料包装库存不多。最初,每次他送饲料的时候都会带一些鸡蛋包,然后从农民那里拿回来出售。现在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农民的鸡蛋堆积在地上,没有任何保护。
包装缺货,农民的鸡蛋只能堆放在地面上,没有保护。受访者提供的照片
为龙头企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但包装袋
不仅是中小企业,龙头企业也有自己的烦恼。戴晓方主持的陈科农牧集团在黄石、黄冈等县共有5家控股和参股饲料厂,其中4家已复工。在岗职工30%,生产能力基本恢复到前几年的平均水平,日产饲料约1500吨,可满足1100多万只蛋鸡、200多万只鸭和10万头猪的饲料需求。
戴晓芳告诉记者,现在最重要的是饲料包装已经脱销,有些种类的饲料只能用其他包装替代。此外,除玉米和豆粕外,目前需要添加到饲料中的石粉、维生素等原料的生产企业运营率相对较低,这也给饲料生产带来了很多麻烦。
“从新年的第二天开始,我们的企业就像一场战争。过了一会儿,这种原料被切断,那种原料也被切断。与此同时,我们应该加强对雇员的保护,并与政府、行业协会和媒体进行沟通。”戴晓芳说道
的好消息是,随着国家部委和湖北省新直辖市肺炎防治指挥部多次下发相关文件,要求确保饲料和农产品的顺利运输,“2月4日5日,西水、蕲春码头将陆续进港,火车站也将开放,原材料源源不断地进港,形势正在慢慢恢复正常。”戴晓芳表示,在最近的政策性粮食拍卖中,该集团赢得了近万吨原料,“玉米基本上没有问题”。农业部也引进了一些豆粕资源,“我们做了很多工作,得到了很大的支持。"然而,由于石油工厂和航运的问题,豆粕仍然非常紧张,并有可能出现库存短缺。“
陈科农牧集团散装饲料车正在工作受访者提供了一张图片
“至少我们的农民客户基本上不饿。"戴晓芳表示,对于无法复工的饲料厂,客户需求也可以由集团内的其他工厂分担,而对于一些跨省的集团,甚至可以得到邻近省份企业的支持。
的戴晓芳表示,目前湖北省400多家饲料企业的开工率在20%左右,“剩下的80%的客户都有麻烦”最近,新客户来寻求我们的帮助,但我们不能完全满足他们,只能有选择地接受他们。我们的饲料厂在当地市场的市场份额在20%到30%之间,70%的顾客来我们这里买东西,我们负担不起。在
30万吨饲料原料运抵湖北并在全国范围内协调援助之前,农业和农村事务部要求各地加强对饲料和畜禽生产企业的监控和调度,积极协调地方联防联控机制,将相关龙头企业列入重点复工复产企业名单,纳入贷款贴息支持范围。 加快恢复生产,协调各粮库尽快释放一批玉米储备,满足畜禽养殖生产需要。目前,这一政策要求已在湖北乃至全国迅速推广。
2年13日,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全国大型饲料企业复工率已达80%,全国饲料企业复工率为58%。虽然饲料企业也反映了上述问题,但协会每天都在与相关上游企业进行协调和动员,“它仍然有效。上游企业正在逐步恢复工作,但速度不会太快。”“
工作人员表示,全国26家大型原材料企业已经动员起来,向湖北运输了30多万吨原材料,其中一些已经交付。此外,正在与全国10家年产100万吨以上的大型饲料企业沟通协调,并考虑直接从这些大型饲料企业调运成品饲料,以支持湖北水产养殖业。
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原材料进入湖北没有大问题,通过湖北比较困难,如码头复工率不高。与春节期间的
相比,戴认为现在最大的变化是“政策有所改善”和“在政策的支持下情况也有所改善”。各省、市、县都颁发了许可证,这样农民可以进口饲料,企业出国时也可以少量通过。"然而,在购买原材料和向其他省份出口产品方面仍然存在很大困难。”
张士毅认为在疫情下加强人员管理是对的,但“一辆卡车最多只能载两个人,这比汽车和飞机的风险要小得多。我觉得货车的管理是否可以更灵活一些呢?"《新京报》
记者张一川
编辑张舒静校对陈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