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力发电建设项目机组蒸汽吹扫导则

1。术语和定义

1.1级蒸汽吹扫

系列过热器、主蒸汽管道、再热蒸汽冷段管道、再热器、再热蒸汽热段管道的吹扫,一次蒸汽吹扫方法

1.2二级吹汽

是指先吹过热器和主蒸汽管,再将过热器和主蒸汽管与再热蒸汽冷段管、再热器和再热蒸汽热段管串联,分两步完成的吹汽方式

1.3稳定压力吹管蒸汽吹管

是一种吹管方式,维持锅炉输入输出能量平衡和给水与蒸发质量平衡,锅炉蒸发系统压力相对稳定

1.4降压吹管蓄能减压吹管

在锅炉降压过程中,利用锅炉蓄能快速释放蒸汽动量产生吹管的方法。

1.5蒸汽吹管系数

锅炉吹管工况和最大连续蒸发量(BMCR)工况下的蒸汽动量比

1.6靶板和靶座组件

靶板是根据本标准规定的材料和尺寸制造的金属板,用于检查吹管的质量标准。靶板装置是用于固定靶板的装置

1.7颗粒收集器

安装在再热器入口处,用于收集采用一级吹扫方法时再热器前设备和管道蒸汽吹扫携带的颗粒。

1.8消音器吹气消音器

降低蒸汽吹管排气噪声的装置

2。总则

2.1火力发电建设单位承担蒸汽吹管的单位应具备火力发电项目调试资质

2.2临时吹管系统应由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设计

2.3临时吹管系统中使用的压力容器应由有资质的单位制造。

2.4吹管调试措施和临时系统安装措施须经试运行总指挥批准。

2.5吹管范围应包括以下系统和管道:

a)过热器和再热器;

b)主蒸汽管道、再热蒸汽冷段管道和热段管道;

c)汽轮机高压旁路系统管道;

d)蒸汽驱动给水泵等辅机的高压汽源管道;

e)汽轮机轴封高压汽源管道

2.6稳压吹管应采用一级吹管法。

2.7直流锅炉应采用稳压吹管。当

2.8使用一段吹管时,应在再热器前安装一个集粮器。

2.9当使用两级吹管时,二级再热蒸汽系统吹管只能在主蒸汽系统吹管靶板检查合格后进行。

2年10月吹管完工后,应及时办理质量验收签证

2.11合格靶板应存档

3。吹管参数选择

3.1见公式(1):

安全验收评价导则

其中:

K-吹管系数;

db-吹管条件下的蒸汽流量,t/h。

VB-吹管条件下的蒸汽比容,m3/kg;

d 0-锅炉最大连续蒸发能力(BMCR)蒸汽流量,t/h;

v0-锅炉BMCR蒸汽比容,m3/kg;

3.2吹管参数的选择必须确保吹扫系统所有部件的吹管系数大于1。

3.3降压吹管时,临时吹管控制门全开后,过热器出口压力不应小于表1中推荐的压力值。

安全验收评价导则

3.4降压吹管、吹管工况和锅炉BMCR工况过热器压降比不应小于1.4(见附录A),压降比计算应按公式(2)进行:

安全验收评价导则

公式:

-压降比;

p _ b-吹管工况下某段的流动压降(阻力),MPa:

p _ 0-锅炉BMCR工况下该段的流动压降(阻力),MpA

3.5稳定压力吹管,锅炉蒸发量应选择在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BMCR)45%以上的工况;

3.6吹管时,应检查过热器和再热器的吹管系数,并根据实际情况对吹管参数进行必要的调整

4。临时系统安装

4.1阀门

4.1.1吹管临时电控闸阀应符合下列要求:

a)公称压力不得小于16.0兆帕;;

b)设计温度不得低于450℃;

c)公称直径不得小于主蒸汽管的内径;

d)全行程开关时间应小于60s

4.1.2临时吹管控制门旁路门应符合下列要求:

a)公称压力不小于16.0兆帕;;

b)设计温度不得低于450℃;

c)公称直径不得小于50毫米

4.1.3高旁路临时控制门应符合下列要求:

a)公称压力不小于16.0兆帕;;

b)设计温度不得低于450℃

4.1.4高压主阀的临时挡板、临时短管和法兰由厂家提供,设计压力不小于10.0兆帕,设计温度不小于450℃,临时短管采用优质无缝钢管

4.1.5中压主阀的临时挡板、临时短管和法兰由厂家提供,设计压力不小于4.0兆帕,减压吹管不小于450℃,稳定吹管不小于530℃。临时短管应采用优质无缝钢管

4.1.6高、中压主阀临时封堵装置必须安装牢固、严密,并进行隐蔽验收

4.1.7汽轮机高压缸排汽止回阀应断开

4.1.8两段法吹管时,应在第一段吹管的再热器入口处安装一个隔断阀(隔断板),并验收合格

4.1.9临时吹管控制门应垂直安装在靠近正式管道的水平管段上,并应设置操作平台,以实现带停止功能的远程操作。

4.2管道和支吊架

4.2.1临时管道设计应符合DL/T5054的要求:临时管道支吊架的设计和安装应符合GB/T1716.1和DL/T1113的要求

4年2月2日,临时控制门和旁路门前的临时管道设计压力不小于10.0兆帕,设计温度不小于450℃;临时管道的内径不得小于主蒸汽正式管道的内径,旁路管道的内径不得小于50毫米

4.2.3临时控制门后的临时管道设计压力不小于6.0兆帕,设计温度不小于450℃

4.2.4中压主阀后临时管道的设计压力不小于2.0兆帕;;减压吹管的设计温度不应低于450℃,稳定吹管的设计温度不应低于530℃。管道内径不得小于再热段正式管道的内径;应采用优质无缝钢管

4.2.5临时管道内部应清洁,无杂物。安装前应对靶板前的临时管道进行喷砂处理。

4年2月6日临时管道焊接应符合DL/T868和DL/T869的规定,接头应进行100%无损检测。异种钢焊接应符合DL/T752;靶板前的焊接接头应采用氩弧焊打底。

4.2.7长距离临时管道的坡度为0.2%,排水设置在最低点。主蒸汽、再热蒸汽和其他管道的排水应分开排放,不得排入冷凝器。

4年2月8日临时管线应采用Y形收集三通,两管夹角应为30-60°

4.2.9临时支吊架设置合理、牢固、可靠,其强度按大于4倍的吹管反力计算(见附录b)

4年2月10日。临时管道固定支架应安装牢固。滑动支架应满足管道膨胀的要求,并通过验收。

4年2月11日,当采用两级吹管时,应安装并验收再热蒸汽热段管的排气管

4年2月12日,吹管范围内的流量测量装置应更换为等径短管,当流量装置恢复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异物落入管内。

4年2月13日临时系统恢复时,应防止二次污染

4.3集粮器

4.3.1集粮器的设计和制造应符合GB 150(所有零件),设计压力不小于6.0兆帕,设计温度不小于450℃,电阻不小于0.1兆帕其结构见附录C。

4.3.2集粮器的总截面积不得小于主蒸汽管道有效截面积的6倍

4.3.3集粮器应水平安装,并设置操作平台,以便于清洗。

4.3.4集粮器应靠近再热器安装;当布置在汽轮机房内时,再热段和冷却段管道应进行清洁和验收

4.4靶板装置

4.4.1靶板装置强度应满足吹管要求,密封良好,操作灵活

4.4.2靶板装置应采用法兰式或串联式结构(见附录D)

4.4.3靶板装置的安装位置应靠近正式管道。靶板装置前的直管段长度应为管道直径的4 ~5倍,靶板装置后的直管段长度应为管道直径的2 ~3倍。

4.5消声器

4.5.1消声器应由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设计计算,其流通面积应满足吹管参数、降噪和阻力的要求

4.5.2消音器的设计和制造应符合GB150。设计压力不应小于10兆帕;;减压吹管的设计温度不应低于450℃,稳定吹管的设计温度不应低于530℃。电阻应小于0.1兆帕

4.5.3消声器排气厂界噪声应符合GB12348

4.5.4消声器安装前,其焊缝、密封件、通流孔等。应进行检查并合格

5 .吹管

5.1吹管

5.1.1吹管系统安装及验收完成前应满足的条件

5.1.2锅炉化学清洗已完成

5.1.3锅炉点火所需设备系统的部分试运行已经完成

5.1.4锅炉热工测量及联锁保护传输已完成

5.1.5汽轮机监视仪表(TSⅰ)系统的安装和验收已经完成,防止汽轮机进入的各项措施已经落实

5.1.6汽轮机应具备盘车和抽真空条件如果没有转动输入条件,汽轮机的进汽管和吹管系统应有效隔离。

5.1.7脱硫脱硝系统应满足锅炉点火要求

5.1.8锅炉吹管所需的除盐水、燃料及其他材料应做好充分准备。

5.1.9采用稳压吹管法时,应计算系统补水量,必要时应增加临时补水系统

5.2吹管程序要点

5.2.1锅炉点火前应对设备系统进行全面检查和各种试验

5.2.2点火升压按有关规定和措施执行

5.2.3在锅炉点火、升压和吹管过程中,应控制并逐步改善锅炉水质。

5年2月4日,正式吹管前,应进行三次低于选定吹管压力的测试吹管。试验吹管压力可根据正式吹管压力的30%、50%和70%进行选择,并对临时系统进行检查。

5年2月5日,第一个正式吹管应安装靶板,以检查吹管系统的原始脏污程度和靶板装置的性能。

5年2月6日,吹管时,根据集粮器前后压差,及时清洗集粮器。

5年2月7日,在吹管的每一阶段,锅炉应停机冷却至少两次,每次停机的冷却时间不少于12h。在停机和冷却期间,锅炉应在压力下排水。

5.2.8高压旁路吹扫在吹管后期进行,吹管合格后进行汽轮机轴封等管道吹扫。

5年2月9日,吹管完成后,应打开联箱手孔进行内部检查(至少应打开联箱总数的1/3);对于装有节流孔板的锅炉受热面,应进行内窥镜或射线照相检查。

5.3稳压吹管

5.3.1锅炉冷态冲洗,水质合格后点火,热态冲洗

5.3.2热冲洗时,炉水温度应保持在190℃左右

5.3.3吹管期间,燃料量和给水流量应逐渐增加。当蒸汽参数达到选定的吹管参数时,临时吹管控制门应全开,吹管系数应计算大于1.0

5.3.4稳压吹管达到吹管系数后,每个吹管的持续时间不得少于5分钟。

5.3.5锅炉干燥过程中,汽水分离器出口蒸汽的过热度不应超过30℃

5.3.6吹管时,锅炉各部分金属温度和再热蒸汽冷段管金属温度应控制在不超过规定值。

5年3月7日吹管期间,供水自动化等主要自动调节系统应及时投入运行,合理控制水煤比,并采取可靠措施防止主蒸汽过热或蒸汽温度大幅波动。

5.4降压吹管

5.4.1过热器出口压力升至选定的吹管压力,开启临时吹管控制门,临时吹管控制门全开后,过热器出口压力不小于表1中推荐的压力值当过热器吹管系数小于1.0时,应关闭临时吹管控制门。

5.4.2吹管期间,应监测过热器和再热器之间的压差。吹管临时控制阀全开时,压差应大于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BMCR)压降的1.4倍

5.4.3吹管时,汽包或分离器的水位应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5.4.4每小时吹管次数不应超过4次

5.4.5吹管时,应严格控制汽包或分离器的压降,相应的饱和温降不应超过42℃

5.4.6炉膛出口烟温不得超过锅炉制造商规定的值。

5.5循环流化床锅炉吹管

5.5.1吹管前,循环流化床锅炉应急供水系统应能可靠地投入运行。如果没有设计锅炉应急供水系统,应保证供水系统有可靠的备用。

5.5.2喷吹煤时,应根据煤的着火点情况,间歇给煤,监测床温,并采取措施防止超温结焦。

5.5.3当过热器吹管系数小于1.0或水量不足时,应关闭临时吹管控制门,迅速减少燃料量

5.6燃气轮机余热锅炉吹管

5.6.1余热锅炉吹管可在燃气轮机发电机空载或并网条件下进行

5.6.2一台以上余热锅炉至一台汽轮机的供汽系统应逐个单独吹扫,其他余热锅炉的主蒸汽和再热蒸汽系统应可靠隔离。

5.6.3当燃气轮机和蒸汽轮机不能从机组余热锅炉的吹管上断开时,应保持冷凝器(或排气装置)的真空,并监测蒸汽轮机汽缸的金属温度,不得超温。

6。过热器和再热器的吹管系数应大于1.0

6.2过热器出口和再热器出口应分别装有靶板

6.3靶板宽度应为安装靶板的管道内径的8%且不小于25毫米,厚度不小于5毫米,长度应贯穿管道内径。靶板的表面粗糙度应达到Ra100。应选择

6.4铝靶板,并连续两次更换靶板进行检查。在0.2毫米~ 0.8毫米范围内,标记不得超过0.8毫米,也不得超过8个

6.5采用钢、铜或其他靶板,验收标准按厂家要求执行。

7。安全、健康和环境管理

7年1月1日吹管期间,不得在现场进行高空作业

7.2吹管时应采取可靠的防火措施,并配备足够的消防设备。

7.3临时吹管系统应有保温措施,防止人员烫伤。

7年4月,在吹管范围内设立警戒区,并安排专人值班。

7.5消音器周围的建筑物和设备应采取可靠的防排气冲击和污染措施

7.6临时吹管控制门由专人管理

7.7更换靶板时,吹管临时控制门应切断电源,并有可靠的安全措施。

7.8监控摄像机应安装在靶板上,吹管、集粮器、消音器等部件的临时控制门上,并有专人监控。

7.9吹管工应保持通讯畅通

7.10锅炉膨胀检查及记录应按规定执行如果发现膨胀受阻,应立即停止升压,直到查明原因并消除缺陷后,方可继续升压。

7.11锅炉升压过程中,应有防止水锤的措施。

7.12在吹管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气缸的金属温度。当气缸金属温度超过150℃时,应立即停止吹管,查明原因。

7.13当再热器无蒸汽时,应严格控制炉膛出口烟气温度不超过制造商规定值。

7.14在稳压吹管期间,应密切监视再热蒸汽管道和临时管道的金属温度,并控制其不溢出。

7年1月15日吹管期间,空气预热器连续吹灰和火灾报警必须正常投入运行,空气预热器烟气温度必须严密监控。停机时必须打开空气预热器的人孔,以检查储热元件中的油和粉末的积聚,并在必要时进行清洁。

7.16应采取可靠措施,防止燃料漏入炉膛和尾部烟道,造成炉膛爆炸和尾部再燃烧

7.17向吹管内喷煤时,应加强燃烧调整,及时检测飞灰含碳量,并使用灰斗及时排灰

7.18锅炉煤粉、除尘器应及时投入运行

7.19锅炉灭火时,应按规定对整个锅炉进行通风和吹扫。

7.20吹管期间厂界噪声应符合GB12348

附录压降法测吹管中的吹管系数描述

选取了吹管系统的一小部分。当截面足够小时,截面中的蒸汽比容可视为常数。此时,流经该段的阻力(P)可由一般流体力学获得,其中

安全验收评价导则

公式:

P-阻力(压降);

φ-阻力系数;

c-平均流速;

v-蒸汽比容;

g-重力加速度;

如果下面的角标记0表示BMCR条件,此时:在

安全验收评价导则

的某一小段吹管期间的流动压降(阻力)与BMCR条件下的流动压降(阻力)之比等于吹管系数(动量比)

不能将系统分成许多小部分并测量实际吹管系统中的压降。一般情况下,只能测量过热器和再热器进出口的压降。如此大的部分和小的部分之间有很大的区别。吹管过程是蒸汽膨胀和流动的过程。从汽包开始,蒸汽压力逐渐降低,蒸汽比容增加,流量增加,蒸汽出口达到临界状态。因此,根据区域截面理论直接引用过热器或再热器存在较大误差,主要体现在吹管系统进口段动量不足。如果能保证进口段的压降比不小于1,则符合吹管合格标准。通过理论计算和试验,当吹管工况和BMCR工况下过热器压降比不小于1.4时,可以满足吹管合格标准动量比不小于1的要求。BMCR工况下

过热器和再热器的压降值可以是制造商提供的设计值,也可以是BMCR工况下同类型机组的实际压降值当

采用两级吹管法时,第二级(即过热器和再热器串联吹扫)的吹管压力可保持与第一级(过热器吹扫)相同,满足再热器吹管动量比的要求。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