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7年前的非典到这种新型肺炎,吃野生动物给我们上了一课,这不是无情的北京大学保护生物学教授吕雉4日在接受中国新闻社采访时表示,由“吃”引起的狩猎是对物种的直接威胁,已经使许多物种濒临灭绝。像穿山甲鳞片和巨型蝾螈这样的物种由于被捕获和食用而在野外急剧减少。这些动物在世界保护联盟的红色物种名单中被列为“极度危险的”。
吕雉说,所谓生态文明的基本理念是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谐共处。这也是全人类努力的目标,也是《生物多样性公约》2050年愿景的核心内容。
吕雉认为,过去人们摄入“稀有野生动物”的部分原因是生存需要。现代养殖动物可以完全满足人类蛋白质的营养需求。有些野生动物据说也不好吃,比如网上吃蝙蝠的视频,主要是出于好奇,甚至炫耀消费。
中国野生动物资源丰富,生境类型多样。然而,由于人口和经济等多种原因,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破碎化日益严重,相当数量的野生动物种群受到严重威胁。
3年,生态环境部、农业和农村部、公安部等10个部门联合开展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在疫情期间,严禁任何形式的野生动物交易活动
“没有贸易就没有害处。野生动物的非法贸易摧毁了一些残存的野生动物种群。”公共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最近在接受中国新闻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些药用野生动物可以通过分析成分和使用现代方法找到替代品,不需要直接使用。
马军建议,首先,据说疫情源于武汉的华南海鲜市场,那里没有经营野生动物的资格,暴露了市场监管的漏洞。有必要加强执法和更明确的相关立法。第二,禁止非法消费野生动物,并可设立热线电话,以方便公众监督和执法部门及时调查。256岁+199岁的马军坦言,野生动物贸易背后有复杂的因素。例如,一些所谓的“野生动物”实际上是养殖的。这一部分被允许交易或处于灰色地带,这种联系更容易导致人类和动物共存的疾病爆发。它涉及野生动物养殖业和就业,背后还有农场等经济利益纠纷。这需要仔细研究和解决。在野生动物交易被完全禁止的过渡期,可以考虑对受影响的农民进行一些经济补偿。
“我们带着痛苦下定决心。”马军说,一些“鸟类和动物”的数量急剧下降,已经处于退化、濒危甚至极度濒危的状态。保护野生动物种群是当务之急。公众将做出绿色消费选择,不会吃野生动物。整个社会无法承受巨大的公共安全风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继文表示,野生动物保护存在诸多问题的原因是,它们不仅需要保护,而且可以通过驯养繁殖产生经济效益,容易引发冲突。当务之急是建立一份禁止食用野生动物的清单,并严格监管。
前北京大学校长许志宏、云南大学校长方精云、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万建民等19位学者共同呼吁,要从源头上杜绝野生动物非法消费和交易,控制重大公共卫生危机。希望政府主管部门和公众共同努力,及时有效地将这场危机转化为保护生态和公共安全的行动。
作为该提案的19个共同提案国之一,吕雉建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明确规定,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不能用作食物,但不在重点保护名单上的动物,如蝙蝠和灵猫,也可能成为动物和人类共同疾病的储存宿主或中间宿主。建议禁止野生动物经营的交易市场,制止野生动物在互联网上的非法交易,因为其合法性无法追溯到认证,检疫安全得不到保障,容易导致公共安全事件和偷猎走私活动。
为了维护生态平衡,预防野生动物疫源性疾病,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法律研究中心等几个组织最近联合提出扩大合法野生动物的范围,禁止出售和禁食野生动物。同时,加大对非法食用野生动物的法律追究力度,追究造成重大疫情、重大财产损失和人身伤害的刑事责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