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协会疫情支持企业_中国制造业500强复工复产率97.08%,国资委联系行业协会多措并举提供服务保障

、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全力支持和组织各类生产企业恢复生产,维护产业链整体稳定,这是当前应对复杂形势的重中之重。

日前,中国企业联合会成立了一个研究小组,通过网络数据平台对中国500强制造企业的复工生产情况进行定向调查,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调查结果显示,在2月18日至20日的调查期间,

中国500强制造企业的回收率达到97.08%。在已复工复产的

199家企业中,员工平均出勤率为66.17%,成员企业平均开工率为75.24%,平均产能利用率为58.98%

国有企业在恢复工作和生产方面普遍优于私营企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和500家制造业企业的平均劳动报酬率较低。

家国有企业整体状况良好。

本次调查针对491家企业(不含湖北省9家企业),342家企业收到反馈,有效回收率为69.65%调查样本主要来自钢铁冶金、有色金属、化工原料及化工、石化及焦化、电力及电气设备、汽车及零部件、家用电器、医药等行业,分布在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

调查样本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55家,民营及民营控股企业336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06家,有效回收率68.39%,民营及民营控股企业236家,有效回收率70.24%

调查结果显示,国有企业平均收益率、成员企业开工率和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0.66%、82.38%和62.19%。民营企业平均收益率、成员企业开放率和产能利用率分别为64.07%、71.86%和57.42%。总的来说,国有企业的各项指标明显好于私营企业,私营企业在恢复生产和工作方面有更多的困难和问题。

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报酬率较低

部门、连续生产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劳动报酬率较高、劳动密集型产业劳动报酬率较低

不包括某些行业中企业少于3家的行业。钢铁冶金、石油化工和焦化行业、一般有色金属、锅炉和动力设备制造、造纸和包装、化工原料和化学品制造行业的平均产能利用率较高,分别为71.96%、70.95%、70%、68.33%、68.33%和67.31%。服装和其他纺织品、计算机和办公设备以及轻工业百货商店的平均产能利用率较低,分别为32.5%、25%和22.5%。

锅炉及动力设备制造、钢铁冶金、石油化工及焦化、通讯设备制造、化工原料及化学品制造、造纸及包装行业的平均回报率较高,分别为86.67%、83.72%、81.36%、76%、75.77%及73.33%。金属制品加工、计算机和办公设备以及轻工业百货商店的平均复工率较低,分别为43.33%、37.5%和30%。

锅炉及动力设备制造、工程机械及零部件、石油化工及焦化、化工原料及化学品制造、医药制造、贵金属行业平均成员企业营运率较高,分别为96.67%、88.57%、85.71%、83.85%、83.85%、83.33%;化纤制造、电线电缆、计算机和办公设备行业的成员企业平均营运率较低,分别为50%、48.57%和47.5%。

广西、山东、河南等劳动密集型省份的劳动报酬率较高

从区域分布来看,除制造业企业500强以下的省份外,广西、安徽、江西、湖南、四川、河南、山东、河北、山西等劳动报酬相对较高的省份劳动报酬率较高,而长三角、珠三角等劳动力短缺地区如广东、江苏、浙江等产能利用率较低。

,而山东省、江苏省和浙江省的平均产能利用率分别为67.67%和46.18%。原因是,一方面,由于员工到达率与山东省之间的巨大差距;另一方面,山东500强制造企业相对集中在石化、钢铁冶金、化工、有色金属等上游行业,生产能力受在岗员工数量限制较少。促进制造企业稳定增长,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增加效益

最近,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联合防控机制,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印发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防控措施指引的通知》。有关部门出台政策,分阶段降低企业社会保险费,落实企业缓缴住房公积金政策,在疫情防控期间全国范围内免收收费公路通行费,促进企事业单位平稳有序恢复生产。

研究小组对制造业企业恢复工作和生产的挑战进行了一项重要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主要包括:运输和物流不畅、员工难以重返工作岗位、防疫物资短缺、产业链上下游产品交付困难、资金链压力大、订单难以履行和延续、因被迫延期而无法推进项目、原材料、人力和资金成本上升以及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受访企业表示,应在原有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企业复工生产的协调和支持,采取更加明确的扶持措施,促进生产企业稳定增长、结构优化、质量提高、效益增加。

目前,国务院SASAC联系的全国工商行业协会正在积极采取各种措施,积极服务和保障企业重返工作和生产。肖昕了解到的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出版举措,引导

SASAC联系的行业协会向行业企业提出复工复产建议,及时协调解决复工复产中的困难和问题,从专业角度为企业提供建议和指导

中国企业联合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发布了《关于预防和控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中稳定劳动关系、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意见》

中国商业联合会分别制定了零售、餐饮、洗涤印染、美容美发、洗浴等行业防疫控制期间的业务服务指南,由商务部、国家卫生和卫生委员会等中央部委向全行业发布。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发布《关于防控疫情的建议》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发布《关于共同做好企业防疫和有序复工生产服务工作的通知》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了《关于稳定生产、保春耕保市努力减少疫情损失的紧急通知》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发布《关于抗击新皇冠肺炎疫情、确保行业稳定运行的报告》,开通网上抗击疫情、恢复生产服务。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发布《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系统复工疫情防控指南》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发布《关于全面加强防疫控制,加快恢复生产工作,确保行业稳定运行的建议》

中国水利电力物资流通协会向会员单位发布“防疫关键时期企业安全提示”

提出政策建议

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行业协会积极形成复工复产报告,并向有关部门提出政策建议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对口罩、防护服、消毒湿巾、重点原材料等数千家生产企业进行了调查,通过电话逐一联系了300多家重点企业。对比分析欧美等国防护服标准和国内防护服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建议启动部分优质出口型防护服生产企业的生产能力,协助工业和信息化部等相关部门选择符合欧美等国防护服生产标准的优质企业进行生产,扩大国内防护服供应;帮助有条件的非医疗防护服、口罩企业和服装、家纺企业改造生产相关防疫产品。

结合疫情期间的调查和成员反映的大型运输企业遇到的相关问题,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下属的中国水利电力物资流通协会提出了《关于大型物流业防疫和复工的政策建议》,并提交给交通部、公安部、交通运输管理局等相关部门,向行业公开。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向会员单位下发了《关于报送新冠状病毒疫情期间煤炭经济运行相关资料的通知》,分析判断新冠状病毒疫情对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总结企业提出的六个问题,研究提出六条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并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自然资源部等相关部门。为应对这一流行病的挑战提供决策依据

此外,据肖鑫,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国有产权交易机构协会,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机械工业协会,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石油化工协会,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中国建材协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中国城市商业网点建设管理协会,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和中国质量协会已经形成了各自行业的复工复产调查报告和政策建议,并陆续提交给相关部门,贡献专业智慧,帮助和支持各自行业的企业进一步复工复产。

提供技术支持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下属的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会同中国农业大学制药机械与农药应用技术研究中心,大力倡导植保机械产销企业与当地卫生防疫部门合作,积极参与乡村街道的卫生防疫消毒工作。2月5日,中心与深圳大江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向全国植保试点提供街道、路口、医院等居住活动区域的消毒喷淋技术规范,相关企业积极响应。自2月11日以来,农业机械协会已采取各种方法调查疫情对春耕和翻耕农业机械的供应、操作和服务的影响。还撰写并完成了《新皇冠肺炎疫情对春耕春耕影响的专项调查报告》,已及时提交中国农业科学联合会、农业和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等部门,同时向行业发布。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利用中国煤炭远程教育网和中国煤炭教育支撑云平台,在防控期间积极开展会员企业网上培训和校企网上招聘,通过煤矿科技创新知识服务平台为会员单位提供免费文献检索和在线免费阅读服务。

搭建业务平台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呼吁工业企业优先保障重点疫区和东北、北京、天津、唐山等地区的煤炭供应,优先保障已签订长期合同用户的需求,确保电力和煤炭供应,确保安全稳定供电。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发布《关于做好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确保煤炭供应工作的通知》,引导企业积极与用户沟通,尽快完成2020年中长期煤炭合同的签订

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发布《拍卖企业防疫和业务发展指导意见》,指导拍卖企业做好复工准备,有序恢复拍卖业务同时,发挥桥梁作用,引导五大网上拍卖平台在疫情期间向企业开放,帮助拍卖企业开展网上拍卖,减少经营损失。

中国工商联创建的“一带一路”云平台,开通了“国际医疗产品合作区”,免费连接国际医疗产品的供需“一带一路”云平台BRlinking于2016年6月启动。负责对接和整合“一带一路”商业协会联盟(BRICA)成员、跨国商业协会、企业、智库专家、工业园区和第三方服务合作资源,旨在高效便捷地连接全球项目信息,提高全球资源配置效率。疫情爆发后,“一带一路”云平台(BRlinking)迅速引入国际力量,帮助满足国内对医疗和防护产品的需求。“国际医疗产品合作区”立即开放,寻找可能提供合格医疗产品的国内外企业。采购需求发布后,平台上的德国、以色列、日本等国企业反应迅速,提供了医用口罩、护目镜、鞋套、一次性手套、防护服等产品的供货清单。

中国长期经济基本面没有变化,疫情影响是短期的,总体可控。政府和各界企业齐心协力,化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机遇,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强化“六个稳定”措施,加大政策调整力度,充分释放中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力。回去工作,恢复生产,我们会尽最大努力,充满信心!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