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疫情防控_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助力破解疫情防控难题 保障涉海企业复工复产

新发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市海洋局在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重点解决涉海企业恢复生产就业困难、融资困难等问题,协调做好涉海企业恢复生产和工作,确保疫情防控与产业发展不脱节。

青岛市疫情防控

-1是将企业一个接一个地联系起来,了解企业生产的实际困难依托市海洋生物制品联盟、市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联盟、市海洋信息产业联盟等新成立的企业合作平台,我们对全市所有涉海企业恢复工作和生产过程中的实际困难有了广泛的了解,共接收防护材料、资金、劳动力三类企业30多家。通过认真分析涉海企业的各种需求,积极匹配内部协调能够解决的需求,优先配置内部资源,优先妥善解决。为缓解涉海中小企业资金短缺,暂停向企业征收海域年度使用金。对急需资金重新开工的企业,应积极协助办理海域使用抵押贷款。

青岛市疫情防控

-2是落实防控责任,补充企业防疫物资缺口对已经开工或计划开工的涉海企业,督促企业负责人严格履行防疫责任,认真做好员工进出生产现场的登记和测温工作,生产现场的日常消毒工作,防疫材料的存放等。,始终落实防疫责任,坚决规避风险。针对企业反映的恢复生产和工作所需防疫物资不足的问题,加快了海洋产业联盟内防疫口罩生产企业的生产速度,充分保证了全市物资调配大局下涉海企业恢复工作需求。同时,广泛利用社会资源,协调采购近100万个口罩,有效解决了涉海企业恢复生产和工作期间防疫物资缺乏的问题。

青岛市疫情防控

3是依靠在线平台解决企业的招聘和销售需求针对企业反映的入职和返岗困难,公司主动联系市人才服务中心,与130多家涉海企业进行电话沟通,收集了50多家企业的返岗需求。同时,依托青岛人才网、青岛就业网、青岛人才微信公众号等在线渠道,通过“招聘电子站”、“人才超市”等服务平台,发布了近400条岗位信息。通过网上招聘,有效避免了疫情防控期间线下招聘人员聚集带来的感染风险,有效解决了企业恢复生产和就业的迫切需求。积极搭建水产品销售信息平台,依托青岛海洋渔业协会,会同山东海洋渔业协会等涉农行业协会,与国内最大的B2B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田”合作,搭建在线“山东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帮助我市渔业企业和农民发布销售信息和对接买家。截至目前,我市已有44家水产品企业和农户加入该平台,发布了12000吨水产品销售信息。

青岛市疫情防控

4是扩大信贷融资,缓解企业继续生产的压力重点关注明显受疫情影响的涉海困难行业和企业,如海水养殖加工、海洋生物制药、海洋工程设备制造、货运物流、沿海旅游等。广泛征集复工复产资金困难,征集资金需求总额近7亿元。他们联系了浦东发展银行、青岛银行等已设立海洋金融服务机构的银行,积极争取“增加信贷贷款、保证贷款额度、给予优惠贷款利率、开辟绿色通道”等一系列信贷融资支持政策浦东发展银行蓝色经济金融服务中心共向青岛海洋工程、海洋生物医药产品和海洋信息技术企业授信约3亿元,批准授信额度9000多万元,发放资本贷款2500多万元。同时,针对目前部分企业需要优先支付员工工资、确保企业恢复生产的情况,要求金融机构尽快制定质押融资业务期限的重组方案,通过绿色通道快速审批,延长贷款期限,帮助企业恢复生产、稳定员工信心。

青岛市疫情防控

5是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渔业有序安全生产。发布《关于防疫期间渔船复工生产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切实做好防疫期间复工生产工作的通知》和《渔业企业复工生产防治措施指引》。严密监控香港境外渔船和渔民的行为,严格执行“防止外来进口”的防控措施,扎实落实境外海员调查登记和海上作业的日常报告制度。积极开展春季海上作业渔船专项执法检查,密切监测重点疫区人员的捕捞生产,严厉查处违法违规捕捞作业。共派出23艘执法船只检查42艘渔船,有效地阻止了关键疫区的人员在海上从事渔业生产全面开展水生野生动物专项执法行动。《青岛市水生野生动物控制专项执法计划》已经发布。包括极地海洋世界、海底世界、水族馆和巴西海鲜批发市场在内的37个商业家庭接受了执法检查。对关闭和控制隔离水生野生动物人工繁殖场所、暂停水生野生动物交易场所、水族馆和其他参观场所的展览和表演进行了查处,对违法行为进行了坚决查处。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