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调查,主要是有些人有恐慌心理,害怕去乡镇医院或县医院造成交叉感染,大多数人选择直接去村卫生室或社区就诊。基层医疗机构是居民就医的第一联络点,也是防疫和控制的“第一线”。为有效完善基层医疗机构防控措施,强化防控责任,根据利津县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的指示,结合上级各项防控要求, 利津县卫生局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中临床诊疗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中医院、村卫生室和个体卫生室临床诊疗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充分发挥卫生系统“横向到底”的优势。 垂直侧”的组织网络,加强医院、村卫生室和个体卫生室的管理,编织严密的防疫“卫生网”,打防疫“组合拳”。
突出口腔门诊管理鉴于口腔专科门诊医患之间的长期超密切接触,现有的常规防护措施无法有效防止病毒的传播,如果出现患者隐瞒病情或潜伏期患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寻求治疗并进行口腔诊疗操作等特殊情况,很容易导致疫情扩散, 利津县迅速组织专家论证,要求所有口腔门诊从2月2日起停止治疗,相关医疗机构将及时通知已预约的患者暂停治疗,并做好相关解释,以便在门诊疫情防控上迈出一步。不断规范医院、村卫生室和个体卫生室的诊疗流程一方面,做好医疗机构、乡村医生及其家属的综合体温调查利津县卫生中心、村卫生室和个体诊所对所有人员(包括员工、病人、陪同人员等)实施了体温检测和登记制度。)进入医疗机构,并签署了《医疗机构防疫控制通知书》另一方面,规范医院和村卫生室接收发热病人的流程。要求所有机构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对于不明原因发热和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在过去14天内,有在湖北或其他当地病例继续传播的地区旅行或居住史的,应先拨打“120”等方法,引导其到指定医院诊治。同时,做好患者信息登记报告、消毒隔离等工作。建立县、乡、村(社区)三级信息实时联系机制启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反应,建立县、乡、村(社区)三级信息实时联系机制。利津县防疫控制组会同乡镇街道卫生院2-3名联络员,与辖区内村卫生室(社区)工作人员建立微信联络小组,确保实时了解村卫生室(社区)接收发热病人情况,并随时提供远程指导和业务培训。医院、诊所(社区)发现患者有发热症状,在指导转诊的同时,第一时间上报县防疫控制组利津县防疫站应随时做好沟通、调度和指导工作。
加大综合卫生监督力度为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利津县卫生执法队伍全面部署,深入第一线,不分时段、不分昼夜,集中力量对全县所有卫生中心、村卫生室和个体卫生室的温度检测系统是否落实、患者信息登记是否规范、接待流程是否合理、患者告知是否到位等进行“一刀切”监管。,从而有效地将责任压缩到“最后一公里”,并将压力传递到“神经末梢”在监督过程中,要注意问题的整改,随着调查的进展而变化,即随着调查的进展而变化。注重经验总结,群策群力,立即通过微信群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