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老师的素养_首届江干区中小学教育国际周来了!教育大咖探讨提升老师、学生的国际素养

钱江晚报时间新闻记者金丹丹丹

通讯员邵欢欢

国际理解教育倡导加强不同文明、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借鉴,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家感情的创新人才的重要载体。

12月3日上午,江干区第一届中小学教育国际周正式开始。 在国际理解教育精品论坛上,国内外教育界的大咖啡聚集在钱塘江畔,探讨如何提高师生的国际素养,为高质量推进国际理解教育提供“江干方案”。

作为“中小学开展国际理解教育,试行中外融合课程,加强学生文化理解和沟通能力”的重要内容,写了浙江省《关于实施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意见》。 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新时期国际理解教育的新使命,如何正确定位学生的国际理解素养培养,如何把国际理解理念渗透到学校课程体系中,向世界讲述中国的理念,利用中国不断扩大的教育影响力传达中国的声音……这些都是教育界十分关注的问题

江干区首届中小学教育国际周的主题是“SEE YOU SEE ME——中国心世界眼”,在提高教师国际素养的水平上,包括外语朗读、双语课堂、中美同课异同、新教师风貌秀等内容在内的学生水平上,既有中小学生英语风貌展示、中小学生主题海报设计展示等内容,也有江干区各中小学

中小学老师的素养

国际理解教育精品课程

《我与世界》的读本正式发表

国际理解教育精品论坛的方法来了! 由杭州凯旋教育集团南绍波特小学编写,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国际理解教育精品课程《我与世界》的读本发行了新书表达式。

中小学老师的素养

“我与世界”分为小学下、中、上三册,综合语文、数学、英语、科学、艺术、道德与法治、综合实践活动等国家课程内容,设立了自然地理世界、社会生活世界、文化艺术世界、历史文明世界四大板块。 共计40个主题:自然地理世界——种族、时差、山川、河川、海峡、疆域、植物、动物、能源、灾害等社会生活世界——战争、和平、教育、医学、礼仪、仪式、婚姻、名字、货币、节日等文化艺术世界——建筑、庭园、雕刻、名画、乐器、童谣、民谣、游戏、茶和咖啡、美食等历史文明世界——起源、神话、图腾、文字、美食等

中小学老师的素养

南肖波特小学校长林霞介绍,南肖波特小学自1995年开始创造国际象棋特色,2013年依靠江干区教育局创办的区域联盟共同体,领导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学校运营特色从国际象棋扩展到国际理解教育。 学校的国际理解教育从根据可扩展性课程建设的版本1.0、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的版本2.0变为根据现在的国家课程学科渗透的版本3.0。 林校长说,学校通过近几年的探索,不仅逐渐积累了“我与世界”的课程,还形成了“把孩子与世界联系起来,把世界引入教室”的国际理解教育模式。

“以学科渗透为基础的3.0版为中心,将国际理解教育纳入常态教室,普适学生全员。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为地区教育、长三角教育的国际化以及我国中小学义务教育提供国家课程校本化的新样本。 江干区教育局副局长费如是说。 南肖波特小学的“我与世界”国际理解课程也将由长三角国际理解教育联盟共享。

中小学老师的素养

继续提高师生国际化理念

论坛上,浙江省教育厅国际合作与交流所青晶晶部长表示,浙江省各大学在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成绩非常好,在浙江省学习的外国留学生已超过3.8万人,居全国省区第四位。 全省高校每年出国交流的学生超过2万5千人。 全国拥有9个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学,浙江省占2席。 浙江省在17个国家设立了20个海外事务所,在24个国家设立了28个孔子学院。 在基础教育领域,全省中小学与海外学校的联系加强,合作领域进一步扩大,合作内容丰富。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千校结果”项目已经与国外学校建立了2800多组姐妹学校关系。 姐妹学校之间开展了网络教室、笔友活动、师生交流、冬夏露营、家庭活动、学术讨论、合作文体活动等多种合作项目。

近年来,江干区通过“教育新共同体”、“全国创新教育培训联盟”等一系列创新举措积极推进改革发展,国际因素也成为推进江干教育的重要线索。 江干区教育局局长徐晖说,在越来越开放和国际化的今天,老师和学生都有国际视野和意识,既有文化自信,又有必要培养多元文化意识。 “此外,国际交流技能也需要培养和提高。 我们关注老师外语能力的培养,也正在准备亚运会志愿者队伍。 希望利用这种平台,提高老师的国际交流能力。 徐晖说,在知识水平上开设国际理解课也是重要的一环,为了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各国文化、传统、建筑等各方面的知识,“在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孩子们的国际素养,成长起来才能适应国际化的要求。”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