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我省的年度脱贫攻势计划目标是90万人脱贫,出现800个贫困村,17个贫困县摘帽子。
扶贫帮助关键,心中帮助。 近日,湖北日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恩施、宜昌、十堰、黄冈、咸宁等,乐于看出,全省各级各地纷纷增加财政投入,着重于重点难点,提出政策“集团拳”,落实正确要求,弥补弱点。 目前,年度目标正在稳步推进中。
产业的牵引为扶贫奠定了基础
“合作社免费提供技术,银行提供无息贷款,县里退还补贴,万一损失,保险公司承包赔偿,现在养蜂成熟”五峰县贫困家伍家凤接受了采访。 种植伍家凤养中蜂和荞麦、五倍子等蜜源植物,收入约4万元。 她感谢当地的“蜂乳母”:五峰绿源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清松向她提供免费技术,帮助她按政策借5万元贷款,与保险公司联系,由蜜蜂养活。 蜂蜜通过电器商品全部销售给合作社。 “国家对贫困家庭的政策非常好,我们帮助他们落地,在利于贫困家庭的同时我的合作社也发展了”张清松的合作社迎来了数十个伍家凤这样的贫困家庭,现在合作社发展势头迅速,仅五峰县这样的合作社就有300多个。
据统计,我省围绕特色、突出绿色、三产融合,在37个贫困地区继续发展“茶果菜药”等30多个地区特色产业,特色经济作物生产基地达1786.49万亩,37个贫困县形成54个主导产业,3个国家级特色农业示范区(恩施硒茶、武当道茶、宜昌蜜橘) 和23个省级特色农业示范区,在贫困地区建设了2000多个产地初加工设施,建设了9个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 大力推进“政府市场主体农户银行保险”五位一体化产业扶贫推进机制,全省已经惠及贫困人口317万人。
使搬迁变得容易,使贫困家庭过上好生活
“我们下山好吗?。 “那么,以前住在茅屋里,点着石油灯。 现在住在大楼里,一步一步地小康起来了。 “建始县是一个天生容易移动的地区,从山顶搬来的200多户村民笑脸相迎。 “路好,水好,看病好,学校好,钱好,钱好”从山顶搬来的李继兰一口气说“六个人好”。 在住宅区内建设的天生工业区,如果贫困家庭不走出住宅区,就可以实现就业。
这只是我省扶贫工作的缩影,迄今为止,我省扶贫集中部署1.15万个,31.83万户,88.23万人的易于转移建设任务已全面完成,可进一步加强后续扶贫,转移稳定,脱贫,致富
义务教育一个也不可缺少
“如果国家政策好的话,我的孩子早就学校毕业了。 恩施市芭蕉侗族乡楠木园村贫困户李友军小时候遭受火灾,双手烧不起来了。 女儿今年刚考上学,儿子还在上小学。 两个孩子每年学费生活费需要1万5千元,根据国家有关政策,两个孩子不仅多年免收学费,而且每人每年可以领取5000元补助金。
2013年至2018年,我省实行贫困家庭学生资助182.2亿元,共计977万人。 37个贫困县均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检测,贫困家庭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为100%。
健康扶贫使贫困家庭生病
“马文成,男,67岁,农村低保户,食管恶性肿瘤住院29天,本次住院总费用37300.67元,个人支付3730.07元”
这是英西县人民医院“一站式”住院费用报表。 现在我省所有的建卡贫困人口,只需一张医疗保险卡,就可以在各县域内的医疗机构获得“先诊疗、后付”和“基本医疗保险大病医疗救济医疗保险”“四位一体”“一站式”的结算服务。
从今年8月1日起,我省规范了贫困人口的基本医疗保障范围和标准,提高了财政投入力度,加强了医疗服务行为规制,建立了贫困县医疗救助机制,确保了贫困人口常见病、慢性病在县域得到有效诊治,大病、重病保障了基本生活。
加大财政投入,保障特别困难的人口
2013年至2018年,省财政投入扶贫资金121.76亿元,市财政投入267.48亿元,2016年至2018年,28个国家贫困县统筹资金849.81亿元。 全省农村低保平均标准达到5594元,农村特殊人群集中救助平均标准达到10286元。
着重于重点难点补短板的弱项
对于马克中央的要求,我省将全面展开“不担心两三个保障”的问题,设立相关问题,按村检查每个人的账号。 对9个深度贫困县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对重症慢性病患者、残疾人、孤独老人等特殊贫困群体,采取有效措施,开发扶贫双轮驱动。 我省率先在全国发表《关于建立稳定脱贫长期机制的意见》,得到国务院扶贫高度肯定。 记者刘胜通信员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