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络纵相新闻记者程靖
11月5日至6日,第二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70年中国发展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上海举行,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200多家智库和国际组织负责人出席了论坛。
6日,与会专家和媒体就“现代化多路径探索”、“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与包容性发展”、“开放合作、文明对话”、“共同建设共享与全球治理”、“中国与经济全球化历史进程”、“扶贫中外比较与启发”等7个议题进行了讨论。
6日,“70年中国发展与人类命运共同体”论坛继续举办图/纵相新闻
“70年中国发展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上海共识
6日下午在论坛上举行了成果发表会。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郭卫民代表在这次论坛上发表了“70年中国发展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上海共识。
▲6日下午,在论坛上召开了成果发表会图/纵相新闻
郭卫民说,70年来,中国人民用汗水和智慧创造了美好生活,把曾经封闭的落后国家建设成世界第二经济体,实现了全方位的发展。 中国在维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快速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促进科技创新、大幅减贫、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发展经验。 中国政府实践制定长期发展战略,不断提高国家管理体系和管理能力现代化,有效发挥制度优势,刺激市场和各方面活力,提供宝贵的发展和管理经验。 中国的发展实践证明,广大发展中国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历史文化和现实国情,探索多元化的现代化道路。
我们认为,长期以来,中国和世界一直保持着健全的交流。 中国顺应世界和平发展潮流,开辟国门建设,借鉴各国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文明成果,显着提高了现代化水平。 中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促进世界贸易、投资、人才和知识一体化进程,给各国经济增长和就业带来机遇,维护世界和平,推进全球管理变革,减少发展中国家贫困,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中国提出了共同建设“一带一路”的建议,为促进各国投资贸易发展和基础设施相互连接,推进不同文化制度的国家和民族互利合作,加强各国联动发展提供了新平台。
我们看到,当今世界面临着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等诸多挑战。 一些国家追求短期自我利益,严重损害人类长期发展,各国开放包容、合作共赢才是应对挑战的唯一途径。 中国提出共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为各方合作应对全球性挑战,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各国要树立风雨舟舟、命运共同理念,加强对话磋商,增强团结互信,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推进开放、包容、普遍、平衡、共赢新经济全球化,为人类共同繁荣发展奠定基础。
我们希望各国智库和媒体以此次论坛为契机,开拓交流平台,建立合作机制,围绕关系到人类命运的发展和管理议题,开展更广泛深入的对话讨论,推进治国理政经验交流,促进不同文明的互学互鉴,为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为加强智库之间的合作,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智力支持
这次论坛的成功举办,让我们感受到中国扩大对外开放、推进经济全球化的决心,共同证实了中国为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所采取的实际行动。
成果发表会现场图/纵相新闻
基于智库的使命和担当,20家中外智库通过本次论坛制定了“亚洲智库交流合作网络建设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通过本“行动计划”加强亚洲地区与世界其他地区智库之间的交流合作,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建设提供更多智能支持
倡导《行动计划》:
加强对共同问题的认识。 提高国际社会对亚洲文明的认知,在国际场合共同发声关于亚洲和平、稳定、发展的重大问题,共同维护亚洲国家利益和多元发展,推进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管理体系。
开展共同研究。 针对亚洲地区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支持不同国家和类型的智囊团在合作网络框架下开展合作研究,为区域和亚洲命运共同体的发展提供决策建议。
促进民心联系。 鼓励亚洲各国智库学者加强互访,了解各国发展,反映各国的声音。 通过合作网络,为各国青年学者提供交流合作机会,为亚洲学术界交流合作奠定基础。
加强信息共享。 通过定期、不定期的学术会议、联合研究和机制化的信息交流方式,加强相关智囊团的信息交流共享,创造合作发展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