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全区家禽生产和家禽肉类消费前景可喜。 从人口结构来看,到2030年,中产阶级占世界人口的大部分,新增的中产阶级中有90%来自亚洲。
家禽养殖在中国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我国家禽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家禽饲养量、家禽卵产量多年来一直保持世界第一、家禽肉产量世界第二。 家禽业是我国畜牧业的基础产业,家禽肉和家禽蛋也是我国城乡居民蛋白质消费的主要来源。 发展家禽业对加快现代畜牧业建设,推进农业结构战略调整,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国家禽业保持平稳发展态势,家禽出栏量逐渐增加
近年来,我国家禽业克服了禽流感流行对家禽生产、市场消费和进出口贸易的负面影响,依然保持平稳的发展态势。 2019年上半年,全国家禽出产61.85亿只,比上年同期增加3.05亿只,增长5.2%。 截至2019年6月底,全国家禽饲养栏为58.72亿只,比上年增加2.23亿只,增加4.0%。
我国鸟蛋产量双重增长,2019年上半年增长率明显上升
在各种肉类产品中,家禽产品是重要的日常食品。 20世纪80年代以来,家禽业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目前家禽肉已经取代牛肉成为世界第二大消费肉类。 这主要是因为家禽肉价格低于其他肉类,消费者认为家禽肉是安全肉类,为不同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的人所接受。 2019年上半年,我国禽肉产量952万吨,增加50万吨,增加5.6%禽蛋产量1516万吨,增加53万吨,增加3.6%。
我国家禽蛋产量集中在长江以北,山东家禽蛋产量居全国第一
从家禽蛋产量的区域分布来看,我国家禽蛋产量集中在长江北侧,山东、河南、河北最多,三省产量超过全国的三分之一。 2018年,山东家禽蛋产量达447.00万吨,产量居全国首位的河南家禽蛋产量达413.61万吨,河北家禽蛋产量达378.00万吨,产量分别居全国第二、三位。
家禽业继续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到2024年我国家禽蛋产量将达到3281万吨
目前我国家禽业产业化程度较低,家禽业整体生产加工销售体系尚不健全,从土地到餐桌环节控制存在诸多问题,缺乏协调发展和有效监管。 一是质量管理体制不合理,部门分工不明确,二是养殖集约化程度尚不高,千户农户养殖方式和不规范屠宰加工等,难以规范和管理。 家禽产业化程度尚不健全,产业链短,尤其是龙头企业牵引不足,家禽产品加工滞后,大部分为初加工产品,附加值低。
我国家禽蛋主要以生蛋消费为主,用于食品工业和生物医药仅占10%,肉鸡加工主要为屠宰、分割和冷冻,精加工的家禽肉制品不到1%。 产业化发展水平低,发展家禽产业不能增加农民收入。 随着我国饮食消费结构进入转型期,人们对食品的需求有营养、卫生、新鲜、美味的趋势,产品、低温产品、旅游休闲产品等科技含量高的精禽产品越来越受到欢迎。
从整个产业的发展趋势来看,展望产业研究院认为规模化、产业化是未来的趋势。 先见产业研究院预测,在家禽产品方面,未来几年,我国家禽产量仍居世界第一,稳步增长,增长率为0.5-1.0%,按0.8%来推算,到2024年我国家禽产量规模将达到3281万吨,而在肉制品方面,目前我国的各种动物蛋白 中国目前的人均禽肉消费仍处于低水平,年轻一代中国人越来越接受禽肉制品。 未来,禽肉行业可能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大部分成长来自新兴快餐服务和快速冷藏/加工食品等行业。 到2025年,中国鸡肉料理的产量预计将增加到1582万吨,人均鸡肉消费量将上升到1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