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_东莞全面启动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力争2020年建成区绿地率达35%以上

东莞主要城区大厦林立,绿树成荫资料图记者陈帆摄

昨天东莞全面开始建设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截止到2020年9月,完成区绿地率达到35%以上,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达到90%以上,林荫道推进率达到85%以上,基本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现在是我国城市建设管理方面最高的城市荣誉,具有选拔标准高、荣誉含量高的“三高”特点。

力争2020年基本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

为什么要建设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记者从东莞市成立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动员大会开始,我市于2008年获得“国家园林城市”,随后于2010年、2014年和2018年三次顺利通过了国家园林城市审查省的检查。

虽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建设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评价要求在质量和范围上远远超过园林城市的标准。 目前东莞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难题,一些指标尚未达到标准,与申报标准仍存在差异,重视度不足,底册资料不足的城市生态建设仍存在弱点。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分为综合管理、绿地建设、建设管理、生态环境、市政设施、节能减排和综合拒绝项目共47项评价指标。 根据2018年国家园林城市复核结果数据,对这47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其中我市达标28项,无数据指标11项,未达标8项(包括4项否决项指标)。

东莞在城市绿地建设与管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建设与文化因素结合、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等方面有待加强和提高。 应进一步完善广告设施、城市小物品管理,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在公共厕所设置第三方厕所,推进透水铺装,减少绿化修剪造型,实现城市绿化向“生态型”、“节约型”绿化的转变。

因此,今年5月,我市发行了《东莞市建设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了2020年基本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

公园绿地服务半径垄断率达90%以上

建设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城市绿化、道路建设、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生态修复、文化保护和节能减排等多方面内容,需要全市上下、各方面的广泛参与和全面联动。

按照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要求,“方案”通过建绿计划、插绿计划、天空增绿计划,实现增绿计划,优化城市绿地空间布局,到2020年9月完成区绿地率达35%以上,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达90%以上

方案建议实施自然生态保护和修复,完善生态园林指标体系要求。 其中,加强城市自然山水结构保护,制定生态修复工作方案,向社会公示,加强城乡绿色生态空间联系,构建城市生态网络体系。 为加强城市规划区内湿地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到2020年9月完成了《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和《城市湿地资源保护规划》及其实施方案。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巩固城市发展平台是“方案”的重要工作之一。 按照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要求,获得国家节水城市称号是申报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前提条件。 今年5月,我市已获得“广东省节水型城市”称号。 《方案》旨在大力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补短板,2020年成功建设国家节水型城市,支持国家生态园林城市顺利申报。

/创建路径/

关键词:增绿添景

2020年将努力使建设区绿地率达到35%以上

《方案》提出,通过规划建设绿色,观看绿色,在空中增加绿色,优化城市绿地空间布局,到2020年9月完成区绿地率达到35%以上,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达到90%以上,林荫道普及率达到85%以上。

加快公园绿地建设,增加公园数量,提高公园绿地服务半径500米的复盖率,完善公园服务功能,全面提高公园绿地的功能性、景观性和文化性。

加快道路绿化进化,增加乔木种植比例,提高道路绿化等级,优化绿道网络,构建林荫道网络体系,逐步形成“有道有树,有树有阴”的效果。

完善居住区绿化,加强新建园区绿地指标和质量审查,增加植物配置、游憩等设施,改进老园区绿化,完善居住区绿地生态效益和服务功能。

加强精细化养护,完善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制度,增加资金投入,坚决纠正“重建轻管放任”问题,加强绿化成果。

关键词:生态保护与修复

完善城市生态空间保护加强山体生态修复

方案还提出实施自然生态保护和修复,完善生态园林指标体系要求。

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加强城市自然山水结构保护,制定生态修复工作方案,向社会公示,加强城乡绿色生态空间联系,构建城市生态网络体系。 为加强城市规划区内湿地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到2020年9月完成了《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和《城市湿地资源保护规划》及其实施方案。

积极推进山体修复,恢复山体自然形态,治理污染土地。 加强水生态环境保护,提高水环境质量,到2020年9月实现地表水ⅳ类及其以上水体比率≥80%、水体岸线自然化率≥80%,在区内清除黑臭水体,落实生态园林指标体系要求,推进生态园林城市建设。

关键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力争在2020年成功实现国家节水型城市

《方案》旨在大力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补短板,2020年成功建设国家节水型城市,支持国家生态园林城市顺利申报。

此外,加快建设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 以设施建设和运行保障为主线,实行管制制度,加强设备和技术管理,实现运行安全,实现城镇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切实提高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推进垃圾分类,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

方案还加快城市道路网络系统建设,制定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规划和实施方案,提出城市道路平整、健全、易于移动、城市道路完善率应达到95%以上。 (全媒体记者潘少婷)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