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电(记者郭军)在中新网珠海将采用中国北斗航标遥测设备的大型灯船投入珠江口负责水道。 这有效降低了珠江口水道东向交通流通环境复杂、船舶航行无序的风险。
“海巡171”拖船灯船黄敬华摄影
据记者介绍,这次保罗水灯船的最大亮点是航标AIS终端,航标遥测遥控装置采用了国产北斗系统。 根据中国交通运输部南海航海保障中心的统一配置,该中心目前已建成一座北斗数据接收中心,使用北斗航标遥测设备575台。 未来两年内,广东港澳大湾区主要航道航标北斗遥测复盖率将达到100%。
“海巡171”船缓缓悬挂灯笼船锚链黄敬华拍摄
“北斗定位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定位系统,现在可以实现全球定位,帮助航空保安部门定位航标。”南海航海保障中心广州航标处的张海波部长介绍,目前该中心的航标遥测使用GPS定位,其定位精度容易受天气和位置的影响 “本次灯船使用北斗系统,着眼于航标遥测遥控装置的国产化,可以有效避免长期对GPS定位的依赖,更有力地保障航行安全和水上活动。”
当日投入的灯船为钢制焊接、单壳单甲板、舫部设置舫龙骨,配备雷达应答器、航标AIS终端、北斗航标遥测遥控装置等辅助设施,大幅改善担架水路的通航环境,降低航运风险。
航标工人进行航标投入作业的黄敬华摄影
张海波表示,珠江口水域船舶交通流量特别大,船舶大型化、高速化、油品和危险品运输船舶造成海上污染的潜在风险上升,特别是随着广东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推进,水上交通运输的安全需求日益迫切,这对维护、管理新时代水上交通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此前南海航海保障中心的广州航标在担架水路上设置了临时的灯浮标,但由于灯浮标尺寸小,目视效果差,雷达应答器、航标AIS终端、北斗航标遥测遥控装置等不足,导航性能被打折。
截止到2018年底,中国航海保障中心有20艘灯船,其中北方海区5艘,东海海区10艘,南海海区5艘。 (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