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上午,南沙自由贸易区检察院召开记者招待会,发布《广东自由贸易区南沙区人民检察院服务保障民营企业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总结这一年我院服务保障自由贸易区企业工作情况,介绍主要做法,提出预防管理建议,发布相关典型案例。
事件呈现出特点
1、囚犯交叉事件的数量呈上升趋势
一年来,南沙自由贸易区检察院办理的民营企业相关案件中,犯人交叉现象案件27起30人,比去年上升了23%。 民事欺诈和刑事欺诈、不当利益和非法占有罪、侵犯名誉权和诽谤罪等长期争议的刑民交叉问题,在司法实践中定义了一定的困难。 麦某以新投资“支付宝借条”的生意为名,向他人借款人民币10万元后无法偿还的,由公安机关以欺诈案件起诉,经审查借款纠纷不构成犯罪,作为法定不起诉处分。 投资者、涉案机构关注犯人交叉案件的处理结果,特别是投资者将犯人交叉案件的处理结果作为评价企业是否值得继续投资的指标。
2 .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多样化
南沙自由贸易区聚集了大量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成为自由贸易区发展的战略资源和核心竞争力。 新知识产权犯罪案件逐渐呈现出多种特征,这种犯罪主体包括民营企业、个人家庭等。 侵害对象有红牛、三星、卡西欧等国际品牌和国内所有品牌。 犯罪类型包括着作权侵权、商业秘密、注册商标等案件。 犯罪手段经过改建,有阳波侵犯着作权事件的,被告人通过视频解析技术在网络空间侵犯了信息网络的传播权。
3、劳动争议类支持诉讼案件的持续增加
一年来,南沙自由贸易区检察院支持起诉案件42起,其中劳动争议类支持起诉案件23起,占54.76%,比上年增长91.67%。 2019年以来受理的劳动争议类支持起诉案件的原告占95.65%,满足家庭贫困条件的为86.96%,女性为13.04%。 一些用人单位对劳动仲裁、民事诉讼等消极,忽视法院在解决纠纷过程中发出的诉讼文件,不邀请符合法律规定的委托代理人或未派遣人员的个别企业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或法院提供的证据资料不符合证据规则的有关规定。 面对越来越多的劳动纠纷,使用者为了解决相关争议投入的司法成本也在逐渐上升。
4、商事合同条款的解释和履行纠纷频发
南沙自由贸易区检察院处理的企业合同纠纷监督案9起,比去年上升了350%。 其中建设用地使用权合同纠纷45%,合同协议纠纷、服务合同纠纷、买卖合同纠纷分别占33%、11%、11%。 当事人协商后仍无法达成协议,故障频发。 一些企业和个人签订合同作为规避法律风险的手段,由吴某和SM集团公司签订合同,但本质上吴某因个人原因无法将事件的土地变更登记为本人的名义,必须通过企业承担土地登记,后事件的公司被卷入其他经济纠纷中,吴某的实权
5、涉外知识产权民事纠纷案件较高
南沙自由贸易区检察院对南沙区法院涉外民商事审判开展常态化监督。 南沙区法院调查生效的审判文件发现,迄今南沙法院公开审判生效的49起涉外民间商事案件中,企业案件18起,其中合同纠纷1起,知识产权和竞争纠纷17起,占94.44%。 上述知识产权和竞争纠纷案件中,被告实施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案件率为100%,被告南沙自由贸易区民营企业案件占64.71%。
南沙自由贸易区检察院积极更新案件理念,进一步深化制度、机制和平台创新,为民营企业建设更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测的法治化经营者环境。
1 .承认“五集中、三简化”罪的处罚机制宽大:处理民营企业速裁案件均在六个工作日内处理。
2 .保留起诉+社会服务告知机制:自贸区适当犯罪嫌疑人制定保留起诉工作规则,广泛开展认罪处罚与社会服务告知有关规则,严格明确适用范围,其中给予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犯罪嫌疑人社会服务事项,其犯罪状况和社会服务效果
3、企业刑事风险防范机制:涵盖企业经营全过程,给予企业透明、可预料的指导,帮助企业盖章堵塞管理漏洞。 共发出243次警告,最大限度地防范企业刑事合规风险。
4、知识产权“双报准备、双同步”机制:企业举报时将文件提交检察机关备案,检察机关同时监督公安机关的立案和侦查活动,同时介入,共受理知识产权侵犯线索11条,一律依法妥善处置。
5、双语告知权机制:首先探索涉外中英双语告知权服务,建立中英双语法律指导机制,向知识产权受到侵害的美国企业发行全省首份中英双语权利义务告知书,直接应对涉外主体的相关指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