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中的BIM应用_BIM技术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步骤是什么?

公路工程师一直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随着BIm技术的引入,公路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和发展方向。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应用BIM的步骤和好处。

首先,初步分析地形、地址、水文、土地利用和环境:在确定公路选线作业七点应急范围后,初步分析选线范围内的地形、地址、水文、土地利用和环境分析数据,初步制定公路走廊方案

二.道路廊道初步规划编制:根据地形、地质、水文、土地利用和环境分析数据,初步编制道路廊道规划。

3.加载地形、航空摄影、地质、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地图数据:将DTM数据、航空摄影、土地利用分区图和环境保护区位图加载到BIM软件中,建立三维大地测量模型,嵌套相关地图数据,便于后续选线操作。

4.BIM模型的构建和修改:在[BIM软件中,根据道路路线设计标准,为初步开发的道路廊道方案规划或修改道路中心线、道路宽度和结构形式,以构建BIM模型,并根据需要在模型中添加桩号、坐标或曲线半径等信息。在构建BIM模型时,需要同时检查公路中线的布置是否正确,并适时修正BIM模型。模型修正后,各种地图数据将同时更新。

5.输出公路平面图、纵断面图、横断面图、地质图、土地利用分区图、环境保护区图、三维模型图和土方量:使用BIM软件图层叠加和土方量计算功能,直接输出公路平面图、纵断面图、横断面图、地质图、土地利用分区图、环境保护区图、[BIM三维模型]图和土方量等信息。

六.数量和成本估算:可行性评估阶段只是道路走廊的概念。后续规划设计时间仍将调整公路中线,相关结构尺寸也将相应改变。如果在可行性评估阶段准确设置结构和材料,计算数量和成本,将需要大量的参数设置和计算机计算时间,这与效益不符。因此,在可行性评估阶段,初步数量和成本估算仅采用手册(必要时辅以简单计算软件),以供道路廊道方案选择参考。

七.道路廊道规划审查:道路廊道规划相关信息建立完成后,决策者或业主应审查规划的可行性和适宜性,并适时进行必要的修正。如有必要,应在BIM模型中直接修改相关参数,并实时更新各种地图。

8.道路廊道方案确认及后续可行性评估:在决策者或业主确认道路廊道方案后,可行性评估阶段的项目可行性评估基本完成,在交通、环境、经济、舆论等其他评估作业完成后,方案选择和最佳方案决策作业将继续进行。

国内公路项目为公共项目,国内工程主管部门对采用BIM没有特殊要求。如果将BIM引入公路项目可行性评估,预期效益如下:

工程中的BIM应用

一、公路穿越复杂地形。为了理解地形和公路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业主将要求评估小组根据桩号绘制多幅公路横断面图。在传统的评价操作中,每张公路横断面图都需要一张一张地绘制,既费时又容易出错。如果引入BIM操作,可以根据所需里程的桩号快速直接生成公路横断面图,减少操作时间和信息出错的概率。

第二,在传统的评估操作中,每个地图数据大多相互独立。如果更新了一些地图数据,需要逐一比较其他地图数据的相关性,并需要及时协调和校正。操作界面复杂,信息错误的概率容易增加。通过实施BIM操作,由于BIM具有数据同步和联动功能,如更新部分地图数据,其他地图数据也可以同步修正,以保证信息一致性,有效降低信息错误和丢失的概率。

3.BIM具有三维可视化仿真功能,可以生成地形和公路结构的三维模型。通过可视化显示各种路由方案,可以提高评估工作中的信息交流效率。此外,在可行性评估阶段,为方便公众了解公共建设计划,减少对后续计划实施的阻力,应举行地方解释会议,公众应相互沟通。公众可以通过BIM的三维可视化显示了解项目内容。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