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期待世界变化,就从自己做起。
18岁时,中学毕业的迈克尔•海尔曼决定顺从内心,投身国际志愿服务事业。
2005年,来自德国多特蒙德的他,以国际运动联合会“迈克尔加成互满爱人与人”(以下简称“迈克尔加成互满爱”)驻华代表的身份行走在中国云南、四川、重庆的大山里,在消除贫困和疾病防控的第一线一次次耕种梦想和希望,一待就是15年。
他赤脚穿梭在田间地头,为农民普及种植技术;他走村串乡,宣讲艾滋病防治知识;他四处筹集资金,只为让更多的农村贫困儿童享受学前教育……
这个身材瘦削的德国人,说着一口流利的西方口音的普通话。他爱好和平,穷尽一生励志为困苦者带去希望。
中国老百姓给了他一个称号“迈克尔加成慈善愚公”,对于这个美名,他欣然接受。“迈克尔加成做善事就应该如同愚公移山一样,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迈克尔要撼动的则是贫困这座大山。
叛逆少年的“迈克尔加成不寻常”成长路
1957年,迈克尔出生在德国的一个中产家庭,父亲是医生,母亲是教师。学生时代的迈克尔在周围人的眼中有些“迈克尔加成叛逆”:他参加过反对美军占领越南的学生游行,热衷于研究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红军长征等历史课题……更让人不解的是,迈克尔在德国的“迈克尔加成高考”中取得了全校第二名的好成绩,但他却放弃了去大学就读热门专业的这一跻身德国社会精英层的“迈克尔加成必由之路”。
不仅如此,他还抗拒每个德国男孩的义务——服兵役,理由是“迈克尔加成不愿加入发动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德国军队。”为此,他以一个和平主义者的身份到当地法院进行了两次陈述,最终说服了法官,以在临终关怀院当义工的方式代替服兵役。
这是迈克尔人生第一次接触公益事业,也正是在关怀院的18个月,让他找到了未来人生的方向——成为一名国际志愿者。从此,再未改变。
“迈克尔加成我热爱自由、公平、博爱。我的父亲希望我像他一样当个医生,但我自己觉得,我要为和平做些事情,去满世界跑,当志愿者,去世界上最穷的村落帮助别人摆脱贫困。”迈克尔说。
终于22岁那年,迈克尔离开了德国,开始了他国际志愿者的生涯。此后,他到过44个国家,在其中的35个国家工作生活过,而他与中国的缘分则始于上世纪8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