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炸酱面:彼之寻常,我之天堂

富足的北京一向是美食的天堂。

卤煮火烧豆汁驴打滚,烤鸭炒肝豌豆黄,但若问美食谁第一,还得是“码好的”炸酱面(反正北京是语言艺术家的殿堂,怎么唠都成理儿)。——这炸酱面,就是北京人的心头好、北京饮食文化的至高圣地。手工切的面条好好的一根是一根,七八碟子、小碗干炸的面码,三四瓣蒜,两根黄瓜,一根下到面里,一根白嘴,就着这夏日的下午,这人设,妥妥的潘驴邓小闲啊!

北京人

中国可以说是世界上最爱吃面条的国家之一了,从南到北,面条不在这顿饭桌上、就在下顿,不在我家、也在你家。兰州拉面、重庆小面、河南烩面、biangbiang面……要是细细道来,三天三夜咱也说不完。而这其中,似乎总是南方人在向北方人安利他们(家)的面食有多好吃,那还有没有比较能代表咱北方人的面食呢?说到这里,北京人第一个跳出来不同意——炸酱面啊!

北京人

中国人爱吃发酵酱的习惯早在北魏就开始了,只不过现在北京人爱吃的这种酱,是清入关时候带来的,但把面、酱搭配起来吃,还是清末时候才有的现象。当时的普通老百姓,吃不着什么精细的好菜,就拿面条拌酱吃,倒也可以下肚,还算有滋味。可一向养尊处优的官家、商家、八旗子弟、少爷小姐们,他们可将就不了不讲究的日子,于是,炸酱面的“讲究”就这样应运而生。其诸多习惯,至此逐渐形成。

北京人

炸酱面的重头戏,首先就是炸酱。既要有甜面酱又要有黄酱,各半份,甜面酱要天源酱园的最好,黄酱呢就要前门六必居的。一天下来买个酱半la(东北话)京城算是跑下来了。据说桂馨斋的酱也还好,但似乎老北京人又不是太认可。用肉这事肯定就得和二师兄商量了,一定要选择上好的猪肉,肥瘦参半,四六比例,细细切成丁,商店里卖的现成肉馅味可不成。上锅了就开大火,多油、放葱,等到葱味出来了,就把肉丁下锅,切记不能加水、放盐,要干炸、要小火,酱味才香。

北京人

至于面那必须得是老北京的手擀切面、抻面或是揪片,南方的机器面,那可不行,抻面最考验手艺,手擀的面就是筋道、有嚼劲,至于揪片其实原本是是西北地区的吃法,搭配炸酱倒也味道不错。至于面码方面,也自有其特点——菜码多,种类全,黄瓜丝、青蒜叶、水萝卜缨儿、......可以一年四季不重样——要吃“当季、结合时令的”。初春鲜嫩的水萝卜缨子,盛夏的黄瓜丝扁豆苗,秋天就加点常规的青蒜叶芹菜末,下雪的时候就该吃水焯过的大白菜——别忘了,应时、应季、应景。

北京人

等到咱进了地道的进了老北京炸酱面馆,一般服务生都会在点单之后问一嘴“要锅挑儿还是过水啊?”煮好立即盛出来拌上酱装碗趁热吃的叫“锅挑儿”,煮好的面在凉白开中过一遍的,就叫“过水”。要是问老北京人该怎么吃——冬天就吃锅挑儿 夏天就选过水。为什么呢?就为着应时、应季、应景。

北京人
北京人

图片来自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