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体育财经触手可及 丨 互联网+体育
近日,美国服装和鞋类产品制造巨头耐克(NYSE:NKE),发布了其在截止8月31日的2020财年第一财季的财报。
财报显示,在2020财年第一财季,耐克总营收达到107亿美元,高于此前市场预期的104.3亿美元,去年同期为99.48亿美元,同比增长7%。
当季净利润则为14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的11亿美元同比增长25%。稀释后每股收益86美分,高于市场预期的71美分,较上年同期的67美分增长28%。
而从划分出的区域市场来看,耐克的财报也足够令市场振奋,在第一财季耐克实现了所有市场区域的营收增长。
其中北美地区营收同比增长3.6%至42.9亿美元,欧洲、中东、非洲三地区营收同比增长6.4%至27.7亿美元;大中华区的营收则同比增长27%(不计入汇率变动影响),达到了16.8亿美元,从增长幅度上看可谓一枝独秀。
除了营收,耐克在这一财季中的息税前利润(EBIT)在大中华区的增幅也是最高的,达到了33%。
在大中华区的营收中,占据份额最大的是鞋类业务,该业务的销售额增长到了12亿美元(不计入汇率变动影响),增幅达27%。设备销售额和服装销售额分别增长了29%和28%(不计入汇率变动影响)。
财报发布后,耐克股价一度跳涨6%。今年截止到现在,耐克股价累计上涨将近18%,同期标普500指数和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分别上涨了18%和15%。
耐克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第一财季的利润增长主要是因为“强劲的营收增长和毛利率上升”。
而他们的CEO Mark Parker 则在当地周二的电话会议上说的更直白一些:过去五年,耐克每季度在中国市场都实现了两位数的业绩增长。对于耐克来说,自己都说自己就是一个中国品牌(Nike is a brand of China, for China)。财报也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中国庞大的市场是各家品牌的必争之地。按2018年零售总额计,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运动鞋服零售市场,也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主要市场之一。更为重要的是,从当前的体育氛围以及国家对体育的重视情况来看,中国的运动鞋服市场还有足够的增长空间。
2018财年的第一季度,由于电商冲击、产品缺乏创新和对消费者吸引力下降等因素,耐克的营收增速创了七年以来的新低。
在这个背景之下,耐克提出了新的战略目标——双倍创新(2X Innovation)、双倍速度(2X Speed )和双倍消费者黏性(2X Direct connections with consumers),此所谓“三双战略”。
加快产品的更新速度、加快产品的推广速度、将产品更新周期从几个月缩短至几周并减少相应产品的供货量,这样的战略确实刺激了消费者对于新品的黏性和购买欲望。
除此之外,耐克也开始在细分领域精耕细作,目前耐克十分看好“她经济”。
其实耐克在2014财年才正式宣布进军女性市场,但到目前为止“她经济”方面的营收已经占了集团总营收的四分之一。耐克在女性身上看到了推动营收增长的巨大机遇,所以他们表示未来会更加重视女性市场。
另一个推动中国区域增长的巨大因素则是电商。
在移动互联网已经彻底成为中国基础建设设施的今天,如果还有任何一家消费品牌不碰电商,那就注定了它会在中国市场步履维艰。
耐克在本财季电商增长超过70%,随着与天猫、微信展开深入合作,以及Nike APP也将于不久之后登陆中国——在数字营销的战场上,耐克已经成了一名全副武装的战士。如果他们的经销商网络能和线上渠道交织互补,形成线上线下联动,或许耐克在中国市场还会占据相当大的主动。
但是运动鞋服领域巨大的增量市场也给未来平添了许多不确定性,即便中国市场涨势喜人,耐克也该嗅到一丝来自中国本土品牌的危机感。
2017年Euromonitor公布了一份数据:耐克和阿迪切掉了中国将近一半的市场,两方加起来的市场份额达到了惊人的40.9%。
没错,这两者仍然是中国鞋服市场的巨头,但国产品牌的崛起同样不可忽视,安踏、李宁、361度和特步四家的市场份额总和同样达到了市场的四分之一。这背后是国产品牌的崛起以及对于各个细分市场的精细化运作。
2009年,安踏以3.32亿元买下了FILA在中国区的商标使用权和经营权,算是向国际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十年之后,2019年3月12日,安踏斥资将近380亿元,正式宣布完成了对亚玛芬体育(Amer Sports,旗下拥有始祖鸟、威尔逊、萨洛蒙等顶级品牌)的收购。除了填补自身在高端市场领域的空白以外,也在进一步发力国际化市场。
2012-2014年,是中国体育鞋服行业艰难转型的时期。李宁、安踏等6大国产品牌同质化严重、产品竞争力严重不足、电商布局迟缓、产能过剩、库存积压……各种问题的堆积导致国产品牌在那个阶段关闭了将近5000家门店。
后来安踏开始转型,跳出了单纯的生产加工环节,向产业链高端环节延伸,并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如今,安踏更是充分利用国际资源,通过并购补齐自身短板——根据安踏的年中报数据,FILA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了79.9%,拉动整个集团营收同比增长40.3%,这背后是安踏走出来的艰难转型之路。
除了安踏,民族品牌李宁也通过变身潮牌的战略转型重新回归到了主流市场。虽然李宁本人从未承认李宁是个潮牌,但事实上,人们已经开始用李宁编起了潮流段子:“以前没钱穿李宁,现在没钱穿李宁。”
他们的“国潮风”大受消费者追捧,“中国李宁”持续走红,李宁的年中财报显示公司的运动时尚(包括中国李宁)品类增长了55%,在零售流水占比高达29%,首次占比第一。
全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3%至62.55亿元人民币。净利润激增196%至7.95亿元,上半年净利已经超过2018年全年的7.15亿元。值得一提的是,以上两个关键财务指标均超出分析师预期,市场普遍预估半年营收为61.4亿元,净利润预估为5.53亿元。
借此成绩,李宁也开始受到资本市场追捧,股价高涨180%左右,截至9月25日收盘,市值已经达到了530多亿。
在互联网将全球版图压扁的今天,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民族品牌想要壮大必须和国际接轨——安踏和李宁在这方面做得都不差。
安踏在过去十年All in了专业体育运动赛道,光是给中国奥运项目的资金就高达50亿元,还签下了36支国家运动队的独家服饰赞助,只要运动员出国比赛几乎穿的都是安踏的运动装备。
除了国内的运动赛事赞助,安踏还在NBA签下了勇士的全明星运动员克莱-汤普森、凯尔特人的海沃德等国际球星,进一步增强自己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赞助效果来看,汤普森近几年的中国行,都让安踏得到了物超所值的品牌曝光。
而在多品牌战略的驱动下,安踏旗下除了上面提到的FILA、亚玛芬体育之外,还有日本高端运动品牌迪桑特、韩国户外运动品牌可隆、英国的城市健步斯潘迪和香港的小笑牛等。正如安踏创始人丁世忠所言:“在正面战场上,耐克的优势在中短期内很难撼动,而我们通过收购亚玛芬等品牌,则可以在细分市场上,迅速占据高点,形成差异化竞争的新对峙格局。”
而李宁则在“国潮”的掩护下走了另一条路,利用“国潮”定义新时尚,引领全球的时尚潮流。
2018年2月,在举世瞩目的纽约时装周上,李宁将自身对于时尚潮流的理解公之于众:以传统文化“悟道”为主题,采用苏绣的工艺技法和“红黄配”颜色,李宁宣告了中国人也可以有自己的潮流文化,也可以成为国际潮流中的弄潮儿。
今天2月,李宁继去年纽约时装周和巴黎时装周之后,第三次于纽约踏上国际T台,取得的是同样的惊艳效果。
另外,李宁在电竞领域的营销活动也不可忽视,他们不仅和多支电竞战队达成合作,还自己收购了一支LPL联盟的战队,并为之更名为LNG——通过电竞,李宁触达到了宝贵的年轻消费群体,实现了这一老牌企业的“焕新”。
对于李宁来说,时装周和赞助电竞只是起点而不是终点。
对于国产品牌来说,如今的情况也一定是起点而不是终点。
耐克仍然独步武林,可日后民族品牌能否后来居上,谁也不能下定论。
「 关注后不要忘记标星标哦 」
▼ EDP ▼
[ 点击下图 ] 了解报名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