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古流芳,清芬奕世,这个家族值得铭记!

近日,《国家宝藏》第二季热播,想必拥趸们还记得第一季第七期的大克鼎,并感动于它背后的捐赠故事。大克鼎是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1890年在陕西出土后,流转至收藏家潘祖荫手中。潘祖荫去世后,他的家人将大克鼎及左宗棠赠予的大盂鼎运回苏州老家。抗战时,潘祖荫弟弟的孙媳妇潘达于请家人和工匠帮忙,将其深埋地下。苏州沦陷后,日本侵略者七次对其搜家,也未发现克鼎踪迹。1951年,潘达于将大克鼎与大盂鼎捐赠给国家,她在书信中写道,全家心愿是国宝“贮藏得所,克保永久”。

奕世
《国家宝藏》大克鼎

除了大克鼎和大盂鼎,潘达于还先后分批向国家捐献了大量文物,她达观处世的人生态度与守护文物的家国情怀都源自于她的家族——苏州“贵潘”。

奕世
潘达于与家人参加上海博物馆”百岁寿星潘达于捐赠大盂鼎大克鼎回顾特展“开幕式

“贵潘”与它的收藏

清代苏州四大巨姓“彭、宋、潘、韩”中,号称“贵潘”的潘氏家族,是明末清初从歙南大阜迁来吴下的徽州移民,世称大阜潘氏。潘氏世代经商有成,但为家族长久之计,历来孜孜以求博取功名。潘世恩状元出身,历事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朝,是清代政坛上的“四朝元老”。此后,潘氏家族代有新人,其三子潘曾绶官刑部尚书,四子潘曾玮官刑部员外郎等。其孙潘祖荫咸丰壬子科探花,同光间官至工部尚书、军机大臣。正如俞樾在《奉思录》序中所云:“故家遗俗,光耀不渝,而在东南则吴县潘氏实为之冠。”

奕世
潘氏世系图

潘氏以诗礼立身,又醉心收藏。从乾嘉时期“奕”“世”两辈开始,不少都兼具诗人、学者、收藏家等多重身份,潘氏家族的收藏囊括青铜器、书画、碑帖、古籍、文房等多个门类。晚清时期,潘祖荫攀古楼(青铜器和碑刻的收藏室)的青铜器、滂喜斋(潘祖荫的藏书室)的善本古籍收藏,均名重一时,尤以大盂鼎、大克鼎、宋刻《梅花喜神谱》、宋刻《金石录》等著称于世。民国时期,宝山楼(潘博山的藏书楼)主人潘博山在继承祖父辈藏品的基础上,继续搜集,在书画、碑帖等收藏上继续发展,所藏元明清名人尺牍、肖像专题等别具特色。

奕世
宝山楼(竹山堂)

竹山堂是潘博山祖父潘祖同的藏书楼,潘博山继承祖父藏书后改名为宝山楼,收藏不断扩大,为潘氏藏书之最。宝山楼在苏州平江路南石子街6-10号,仿潘祖同祖父潘世恩北京御赐第宅规制,作北方四合院格局。

奕世
大盂鼎款识拓本


奕世
大克鼎款识拓本


奕世
宋刻《梅花喜神谱》


奕世
宋刻《后山居士文集


进一步了解潘氏及其收藏,可阅读《陟岗楼丛刊》甲集一书。它是潘氏所印一部以辑佚为目的氏族类艺文丛书,其内容涉及诗词、书画、古物考证、日记等诸多门类,保存了苏州潘氏家族自清代乾隆到光绪年间的多种珍稀文献典籍,同时也从一个侧面展示潘氏作为一个艺文家族风雅多才的身影。

或者,也可以选择更直观的方式——移步苏州博物馆,参观“攀古奕世——清代苏州潘氏的收藏”特展。这是继“烟云四合——清代苏州顾氏的收藏”“梅景传家——清代苏州吴氏的收藏”之后的苏州博物馆第三个“清代苏州藏家”系列特展,88件清代苏州潘氏一族的珍贵旧藏于这个冬日与观众相会。

奕世
攀古奕世——清代苏州潘氏的收藏


展览设计

若不了解前文所述,可能都会好奇展览为何名“攀古奕世”?在此,不妨再多言一次。“攀古”是潘祖荫青铜器和碑刻收藏室攀古楼,因收藏和保护大盂鼎、大克鼎等一批国之重器而流芳百世;“奕世”则一语双关,本义为累世,也是“贵潘”的第三代和第四代,意指潘氏收藏精神代代相传。潘氏收藏之盛名始于“奕”“世”两辈,潘奕隽、潘世恩、潘祖荫、潘博山这四位皆是极其关键的人物。

此次“攀古奕世”展内容涵盖了商周青铜器,唐、宋、元、明、清历代书法绘画,以及潘氏一门手稿等。通过此次展览,观众可以在了解以攀古楼、宝山楼为代表的潘氏数代收藏概貌的基础上,进一步追寻以潘氏为代表的苏州收藏家的日常生活与精神世界,通过藏品,沟通古今。

“攀古奕世”展位于为苏州博物馆二楼书画厅与负一层特展厅。其中二楼书画南厅展出潘博山宝山楼旧藏,包括宋刻《后山居士文集》等;二楼书画北厅展出潘祖荫攀古楼旧藏,包括走马休盘、《大克鼎款识拓本 轴》《大盂鼎款识拓本 轴》等。负一层特展厅展出潘祖荫滂喜斋旧藏,包括宋刻《梅花喜神谱二卷》《尤求汉宫春晓图 卷》、潘祖荫日记不分卷等。

奕世
走马休盘


奕世
潘祖荫日记不分卷

“攀古奕世”展秉承苏博一贯的策展思路,是一个“小而精”的展览,它成功地做到了在有限的空间内把展览“说得清”“咀得透”“记得住”。书画南厅和书画北厅是两个对称的八角形空间,巧用九宫格,中间贯通。展厅内部简洁、通透,顶部为玻璃天顶,并加以木饰金属遮光条,使自然光线分散而变得柔和,高大的墙面对表达条幅式书画轴十分有利。这样的设计尊重了古代艺术的美感,尊重了中国艺术品欣赏的习惯。此外,展厅新换了低反射玻璃,也有助于观众观看展品细节,得到了一致好评。

奕世
展厅布置

配套活动

在展览本身之外,苏州博物馆为“攀古奕世”展设计了种类丰富的教育活动,包括讲座、体验活动、研学与讲解等,为不同观众群体,如小学生、中学生、成年人,甚至博物馆会员等,解读展览。这些活动将观众的视野从展厅内延伸到了展厅外,给观众一个丰满的潘氏形象,体会展览所传达的知识与收藏精神。

奕世
苏博”攀古奕世“展配套活动

文创产品

当前,似乎配套展览开发文创产品已成为行业惯例,此类产品似乎也更有明确的目标用户群,“攀古奕世”展也不例外。不过考虑到临展的时效性,“攀古奕世”没有开发太多的产品,仅选取了潘氏最著名的收藏之一、同时也是“攀古奕世”展展品的宋刻《梅花喜神谱》等,基于此设计了梅花喜神系列产品,不论是文创的图案还是名称,都取材自梅花图谱,让人爱不释手。而且,梅花元素的文创精致风雅,极为符合苏博一贯的“精细雅洁”的风格。同时,“攀古奕世”特展图录与配套延伸读本也正式上柜销售。

奕世
苏博”攀古奕世“展配套文创


奕世
宋刻《梅花喜神谱》之颦眉


奕世
眉颦红妆纸胶带


开展不过数日,“攀古奕世”展已经吸引了众多潘氏后人前来参观,他们或在大克鼎(复制品)前合影,或在潘氏家族照片投影处驻足,这是“大阜之潘”的传承,亦是“攀古流芳,清芬奕世”的今日重现。


参考资料:

《国家宝藏》第一季第七期

苏州博物馆:《展览丨一封来自“攀古奕世”的鉴赏指南》

丁小明:《清代江南艺文家族研究》,苏州大学博士论文,2010年

平江区志办:《平江路上的“贵潘”与“富潘”》,《江苏地方志》2012年第5期

陈瑞近:《不忘初心 继续前行——苏州博物馆新馆建成十年展览略述》,《文物天地》2016年第9期


图片来自作者

编辑:大侦探#拾光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