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卫视《生命缘》:真实讲述抗疫暖心故事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北京卫视《生命缘》迅速推出抗击疫情特别报道,不仅呈现了医护人员争分夺秒救治病人的场景,也展现了那些闪闪发亮的普通人的故事,从声音到画面帧帧紧扣观众心弦。节目凭借真实的镜头和鲜活的人物,讲述抗疫故事,增强战疫信心,鼓舞抗疫士气。

作者:贾新宇

单位: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监管中心

2020年1月23日,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正式成立,北京疫情防控阻击战全面打响。同一天,北京卫视《生命缘》栏目派出了第一批5人报道组,进驻北京地坛医院采访报道,成为北京第一支进驻隔离病区采访报道的新闻队伍,率先打响了一场宣传报道防控疫情的战役。

面对当时日益严峻的疫情态势,北京卫视《生命缘》栏目作为首都媒体,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媒体使命感,为全国观众传递出必胜的信念和温暖的力量。

生命缘王越

真实的影像记录最具传播穿透力

自2020年1月30日起,北京卫视每晚持续推出《生命缘》抗击疫情特别节目。节目以真实影像记录重大事件,强化传播穿透力,为观众带来了疫情救治一线真实、鲜活、感人的故事。

九个月大的婴儿奇奇曾在与母亲进京旅游时被确诊为新冠肺炎。住院期间,由于奇奇妈妈没有携带太多的婴儿用品,医院护士们为此特地为奇奇送去小孩的辅食和日用品,让奇奇母子感受到家的温暖。随着小奇奇逐渐好转,她还一眼认出厚重防护服下的护士长,并在她的臂弯中露出笑容。

生命缘王越

身穿防护服的仁心医者成了病房里的“代班父母”,亲人般平易近人,没有丝毫陌生感。《生命缘》的每一期特别报道,不是几个纪实镜头的简单叠加,而是用心、用情、用功地突显医护人员、患者、家属之间的温情互动,让观众从中感受到温暖的力量。

深入一线面对生命,饱含细节温度

疫情之中,最危险的地方就是医院前线。相较于大多数纪实节目的外围拍摄,北京卫视《生命缘》节目组坚守疫情一线,记录下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触动人心的细节。

医务人员在接触过患者后,反手推动工作台,一个手势的细节就是对安全最大的重视,避免了再次交叉感染的可能;医生为小患者购买果泥和饼干,甚至为在酒店中隔离观察的孩子自费购买玩具的细节,一个职责之外的付出就是对生命最大的关爱。

生命缘王越

北京地坛医院呼吸科主任王宇因为忙于救治病人,一整天粒米未进滴水未沾,“时间对病人来说就是生命,我们牺牲时间无非就是少休息点,少吃一顿饭,跟生命比起来这都不是问题”;一位归国疑似患者一整晚没有吃饭,北京地坛医院急诊内科常大夫二话不说把自己的晚饭送给了她,而此时常大夫自己也已许久没有进食。他每次听诊都先捂热听诊器再给病人听心音,并帮每一个病人扶正口罩。一个又一个细节被镜头捕捉,一次又一次感动着荧屏内外。

生命缘王越

人间烟火气,最暖凡人心。这些细节在《生命缘》的镜头里,如一幅幅动人心魄的激越画卷,治愈心灵、抚慰人心。

直击现场面对生死,诠释初心一片

节目直击现场,更直击心灵,“正在进行时”的记录更触动人心,现场是人们关切却难以抵达的疫区中心,也是更多生死正在发生的地方。节目呈现疫情期间医生的状态,不同于人们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医生形象,为大众讲述了医护工作者面对生死考验的勇敢抉择,以影像真实描摹他们的英雄本色,诠释他们不忘初心、勇担使命。

生命缘王越

医生刘景院为更准确地给患者听诊,冒着危险拆开防护服戴听诊器给患者听诊。重症监护室熊大夫为82岁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李爷爷做气管插管伤口换药时,要在仅有0.5厘米的空间操作。为了保证动作准确无误,他无惧暴露在大量病毒中,就在距离气管切口不到10公分的距离,进行操作。熊大夫说:“没有丝毫害怕的情绪,只想尽快完成手术”。这些果敢而坚定的话语,在他们日常工作中屡见不鲜。这些默默坚守奉献并战斗的凡人壮举,让无数人为之泪目。

生命缘王越

为历史存档,为时代留影。春暖花开,《生命缘》的故事仍在继续。节目凭借宏观叙事和微观聚焦相结合的手法,让战疫一线的日常真实而又鲜活,医生与患者心灵的微妙碰撞,观众对生命的感激和敬畏,人性之光的闪亮与温存,让被口罩挡住的“中国面孔”清晰起来,中国抗击疫情的故事感人至深,中国抗疫的努力和经验值得尊重。

编辑 | 王海婷 佘博睿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