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司法部副部长刘振宇:愿越来越多的受援国满意


记者蔡长春

刘振宇

近年来,法律援助着力于解决困难群众最关心的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有效维护困难群众的合法权益,广泛传递法治阳光的温暖

那么,什么样的公民可以获得法律援助?为什么要组织开展“法律援助造福民生”活动?近年来法律援助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果?2019年,司法部将采取哪些新措施来促进法律援助?

年3月7日,全国政协委员、司法部副部长刘振宇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全面深入解读法律援助工作。

努力保护经济困难公民和特殊案件当事人记者:什么样的公民可以获得法律援助?他们如何寻求法律援助?

刘振宇:法律援助是国家为保护经济困难公民和特殊案件当事人获得免费法律服务、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保障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而建立的法律制度法律援助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农民工、残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妇女和军人家属。

如果他们想找法律援助,有很多方法,而且非常方便。您可以拨打“12348”法律服务热线进行咨询。你也可以登录中国法律服务网,在线咨询。你也可以点击百度地图找到最近的法律援助中心或法律援助工作站咨询律师。

保护农民工和残疾人权益的“保护伞”记者:司法部“民生法律援助”活动的意图和目的是什么?

刘振宇: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法律援助工作,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许多重要指示。司法部作为法律援助工作的主管部门,必须履行职责,履行职责。要千方百计抓好落实,及时向困难群众传递党和政府的温暖,让他们始终感受到社会的公平正义。

“法律援助造福民生”活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法律援助造福民生、帮助农民工,二是法律援助造福民生、关爱残疾人农民工和残疾人一直是党和政府特别关注的服务对象,也是法律援助的重点服务对象。据统计,农民工是最大的法律援助接受者,占过去三年接受者总数的35%。残疾人也有许多法律援助需求。去年,司法部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联合委托北京零点开展了一项关于残疾人法律援助需求的调查。选择了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36个县(市、区)的288个居委会和社区,对6480个残疾家庭进行了家庭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受访者有法律援助需求,超过2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遇到了法律纠纷,急需法律援助以“及时提供帮助”

运动使更多的农民工和残疾人获得了法律援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18年,全国法律援助机构共为农民工办理法律援助案件48.1万件,51.5万农民工获得法律援助,131.8万农民工获得免费法律咨询。全年共办理残疾人法律援助案件51,000件,54,000名残疾人获得法律援助,20多万残疾人获得法律咨询服务。进一步为农民工和残疾人维权提供“保护伞”,搭建群众与政府的“桥梁”。人群说,“如果你有困难,找法律援助。”“

覆盖面继续扩大,服务能力水平提高

记者:十八大以来,特别是2018年,司法部在指导各地区法律援助工作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

刘振宇:近年来,司法部指示各级司法行政机关以民生需要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目标,让更多困难群众获得法律援助。一是进一步降低法律援助门槛,不断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各地将把劳动和社会保障、婚姻家庭、食品药品、教育医疗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事项纳入救助范围,使更多贫困人口受益。自2013年以来,全国法律援助机构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778.8万件,援助874.5万人,为4526.8万人提供法律咨询。仅在2018年,该国就组织了超过145.2万起法律援助案件、151.8万名受援者和875万次法律咨询。

2是一种创新的服务方式,让收件人感觉服务更快捷、更方便。首先,一般建立绿色通道,根据不同的应用情况,实现快速服务和及时提前服务。例如,对于申请工资和工伤赔偿的移徙工人,他们免于财务状况审查,有权享受"五天",即申请当天、接受当天、批准当天、分配当天和法律援助当天。对办理备案卡、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孤寡老人和其他特殊困难残疾人申请法律援助,要做到优先受理、优先审查、优先分配其次,实施“积分援助制”、“订单制”和“一站式”个性化服务,让接受者感受到更多的亲密和温暖。

3是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法律援助新格局,不断提高法律援助服务能力。组织“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支持中西部行动2018年,司法部招聘了333名律师、大学生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为中西部地区15个省(自治区)的189个县提供法律援助。志愿者全年处理了4000多起法律援助案件,接受了80000多次法律咨询。同时,支持和鼓励劳动者、青年、妇女、老人和残疾人、法学院师生、社会知名人士等社会组织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或执业援助志愿者,为经济困难的公民提供法律援助。涌现出一批以律师马岚、陈贤和曹旭夫妇为代表的先进法律援助志愿者。

4是进一步加强刑事法律援助工作和推进改革措施的落实为建立和完善法律援助义务律师制度,在人民法院和看守所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更有效地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积极推动法律援助参与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审判工作,大幅提高刑事案件辩护率,更体现尊重和保护人权的宪法原则,收到良好的社会和法律效果。

进一步探索法律援助记者的新方法和新模式:2019年司法部将采取哪些新举措推进法律援助工作?

刘振宇:2019年,司法部将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建设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平等包容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尽快建立覆盖所有业务、所有时间和空间的法律服务网络”的要求。围绕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进一步扎实做好法律援助工作。有五项具体措施:进一步丰富法律援助的新内容,使受援者感到更加包容和平等;进一步探索法律援助的新方法,使受援者感到更加方便和周到;进一步研究“智能法律援助”的新模式,使受援者感到更加高效和准确;进一步整合资源,提高服务能力,让接受者感受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进一步加强服务质量评估,使接受者感到更加满意,有更多的参与感。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记者:最近有一个公众非常关注的概念,即包括法律援助在内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公众可以从这个系统中获得什么样的便利?

刘振宇: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是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公共法律服务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包括律师、公证员、司法鉴定、仲裁、司法机关、人民调解等与公民密切相关的事务。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平台全面建成。特别是,从县(市、区)到乡镇(街道),建立了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或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达到2900多个,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达到39000个,650000个村(居)实现了法律顾问的全覆盖。

今年2月21日,司法部在广州召开了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会议。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制定了计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全面普及、整合、准确,法律服务资源有效整合,覆盖全业务、全时空的法律服务网络基本建成,公众对公共法律服务的知晓率、偏好率和满意度显著提高。到2022年,基本形成平等、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到2035年,建立与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相适应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