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和农村事务部近日发布了《非洲猪瘟等主要动物疫病区域防控国家规划(征求意见稿)》和《非洲猪瘟防控国家规划(2019年)》征求意见稿,提出实施非洲猪瘟等主要动物疫病区域防控国家战略。 实现全区各省“三个统一”——统一推进动物疫病防控,统一协调生猪及其产品运输监管,统一调整和优化相关产业布局
根据草案,全国将划分为五个地区,即北部地区、西北地区、东部地区、中南地区和西南地区,以促进该地区重大动物疫病的联合防控,降低疫情蔓延的风险。
区域化的理念将对非洲猪瘟的防控带来什么影响?
布里克农村信贷集团研究总监林国发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防疫和控制的区域划分将使生猪的配置更加灵活,这将有效缓解生猪生产区和销售区之间的矛盾,确保生猪供应,增加农民的信心。此外,它还能有效管理该地区猪肉和猪肉产地的流通问题,减少猪肉和猪肉流通造成的疫情传播。
从“南猪北繁”到区域划分
上述文件表明,根据地理相邻和集中联系的原则,国家计划将全国分为五个区域,以促进该区域主要动物疾病的联合预防和控制,并降低流行病传播的风险。此外,该区域化防控计划还有另一个重要目标:通过补充该区域的生产和销售,优化该区域的生猪养殖和屠宰布局,确保生猪及其产品的稳定供应
,基于防疫和保护供应两大目标,文件还提出了“三个激励”和“两个强化”,即鼓励资源约束地区恢复一定的高效和环保生产能力,鼓励在南方和大中城市周边建设高水平和高质量的农业企业,鼓励集体农业企业布局整个产业链;加强生猪生产监测预警和信息服务,加强屠宰能力布局调整
当前“南猪北猪”养殖格局的形成实际上与社会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
由于生猪养殖区域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差异,生猪逐渐形成了较为明显的产销区域东部发达的经济和大量的外来人口促进了猪肉消费的旺盛,环保压力大,生猪养殖受到限制。人口从中部和东北部地区外流,加上当地食物供应充足和较好的环境保护耐受性,适合大力发展生猪养殖。
plus,在过去的几年里,由于环境保护、土地和饲料原料保障的影响,东北和内蒙古地区的生猪生产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从2015年到2018年,大型养殖集团每年增加5000多万头生猪。长江和珠江流域的水环境得到改善,该地区的大量生猪生产能力已经退出,活猪的国内生产和销售进一步分离。据
199知情人士透露,生猪产销分离符合当前国内社会、经济和环境条件。在没有大规模疫情的情况下,发展产销和发展上下游衍生生猪,如大力发展生猪屠宰、冷链、猪肉食品加工和上下游饲料加工种植,可以有力地支撑本地区的经济发展,解决当地的就业问题,从而提高本地区居民的收入自2018年8月中国爆发非洲猪瘟以来,家猪产销分离格局受到严峻考验
林国发说,由于缺乏有效的防疫疫苗,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病毒也可以通过生猪、饲料原料、猪排泄物以及未经高温处理的猪肉和猪肉制品传播。尽管疫情爆发后,农业和农村事务部也及时派出专门小组对发生疫情的猪场进行了扑杀、掩埋和消毒,并指定了相应的疫区。根据这种情况,已经实行了暂停从与疫情发生省份相邻的省份跨省运输生猪的政策。然而,国内生猪产销区分离的现实导致生产区所在省份的大量生猪无法通过对外转让进行销售。该地区生猪价格大幅下跌,大量生猪被迫被动进入市场,导致农民无法获得正现金流。在现金短缺的同时,必须继续每天购买饲料来喂养仔猪,而仔猪的仔猪所占的土地,客观上制约了正常仔猪的仔猪的仔猪的仔猪的仔猪,而仔猪的仔猪却不能出售,这严重损害了生产区农民的养殖信心。由于销售区域的猪/猪肉短缺,该区域的猪肉供应紧张,价格急剧上涨,这推高了该区域居民购买猪肉的成本。
从过去几次陆续出台的生猪运输政策来看,目前国内生猪运输已逐渐被赋予了更大的灵活性,特别是对已通过检疫的生猪和生猪实行了生猪运输政策后,行业信心大增。草案要求,促进该地区生产和销售的趋同和互补将缓解该地区主要生猪生产区和主要生猪销售区之间的矛盾。但值得注意的是,业内人士认为,防控计划只对该地区生猪的配置开放,南北生猪供需矛盾依然存在。
由于非洲猪瘟病毒的特殊性很难防控,但积极防控可以减少疫情的影响,减少疫情对养猪业的影响目前,有效的防疫要求科研部门积极推进疫苗研发自2018年8月非洲猪瘟爆发以来,根据奇瓦瓦的统计,全国范围内扑杀的猪数量已超过95万头,自今年1月以来已报告了6例新的非洲猪瘟病例目前,非洲有100多种猪传染病,但大多数已经被解除解禁在各省有所增加,猪肉的流通也有所增加。
受到疫情和生猪价格大幅下跌的影响。1月份,能够繁殖的母猪总数继续下降,环比下降1.0%,同比下降12.4%淘汰母猪117,100头,比上个月增加1.3%,比上年增加1.9%。农民对填表感到沮丧根据智华的数据监测,国家储备母猪数量正在下降,而农民正在积极投放市场,猪的总数量每月下降1.4%,每年下降5.0%。智华数据
高级分析师姚桂玲表示,由于生猪价格大幅下跌,玉米现货价格也小幅下跌,而豆粕现货价格大幅下跌,猪粮比下降
从今年1月到2月,生猪价格呈“U型”起伏。
生猪交易数据首席分析师曾华子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生猪交易量下降的原因是,该集团养猪场被出售,一些地方鼓励生猪出产地的政策放松,猪肉消费总体下降,替代价格上涨,以及疫情对消费的影响。上升的原因主要是生产供应的减少和心态的改变。在供应方面,几年前出现了明显的抛售,在非洲猪瘟之后,国家政策停止了许多地区的仔猪运输。此外,去年3月至6月生猪价格下跌,导致部分产能被淘汰。就心态变化而言,过去19年来,政府和机构主要对生猪价格持乐观态度,由于周边地区生猪短缺,农民心态发生了变化。
关于这个猪周期,业内有两种声音:一种认为转折点在1月,已经过去了;另一种认为转折点在未来的3-4月前一种观点的理由是,目前许多屠宰场的屠宰重量为105公斤,猪的短缺是显而易见的。在疫情的压力下,一些企业有90-100公斤的猪进入屠宰场。农民的心态已经明显改变,东北的屠宰场也试图降低价格,但效果并不明显。持后一种观点的人认为,2018年损失期的生产能力淘汰将在3月至4月进行,生产能力淘汰将集中在2018年下半年(非洲猪瘟发生后)
无论如何,生猪价格稳定上涨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曾华子表示,2018年,全国亏损4个月,部分地区亏损近8个月。2018年,20家生猪企业销售额将下降30%;许多母猪屠宰场将在2018年增加20%的屠宰量因此,猪价有望在新的一年呈现出良好的走势。
回顾2018年6月以来全国和部分产销区生猪价格走势,可以明显看出,非洲猪瘟疫情爆发后,辽宁和河南地区生猪价格明显偏离全国生猪价格。生产区的生猪销售受阻,价格持续走低。进入9月后,来自生产区的生猪进入了该行业的亏损领域。2018年10月至2019年1月,生产区损失严重,其中东北地区标准猪损失达到500元/头,300公斤仔猪损失超过800元/头。亏损严重的农户甚至养殖群体的现金流非常紧张,有的甚至出现了资金外流,导致大量产能偿还和恐慌的仔猪屠宰。
数据显示,今年1月,东北地区生猪价格跌至7元/公斤,为2003年以来最低。
林国发表示,2018年10月,主观和客观因素共同导致东北生猪屠宰停滞。大量生猪的恐慌性屠宰导致2019年1月生猪价格大幅下跌,直接导致春节后该地区生猪供应大幅下降,并导致价格报复性上涨。
从销售区域来看,由于生猪/猪肉进口不足,爆发后,当地生猪价格明显偏离全国生猪价格,并有持续扩大的趋势2018年10月,浙江生猪平均价格一度比全国平均价格高出8元/公斤,比辽宁高出11元/公斤过度的生猪销售影响了该地区的猪肉消费。随着后期疫区的解除,销售区的生猪价格逐渐接近全国平均价格,并恢复到正常水平。广东作为最重要的销售区域,受到11月疫情和价格上涨的影响。到目前为止,广东猪肉价格与全国平均价格处于同一水平。
林国发表示,疫情爆发后,各地区生猪价格受到影响,现已延期,并将影响2019年全国生猪价格。东北、华北和华东地区的流行因素导致了农民/农场的现金短缺,客观上影响了猪和后备母猪对围栏的补充。然而,农民/农场担心未来的疫情,主观上不愿意补充围栏,甚至加快淘汰母猪,导致当前母猪严重短缺,冬季仔猪价格持续偏低,农民饲养管理不足,加剧了当前仔猪库存短缺。尽管未来生猪价格前景看好,但由于对疫情控制因素的担忧,农户补充生猪的意愿仍然较为悲观,并将严重影响2019年生猪供应
不想错过热门信息吗?第一个财务信息可以设置为星号公共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