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 > < P >温|京刘准蒋嘉莹陶俊孙继文胡星
指南|谭颖
延迟退休和养老金“内衣”?当第一批“90后”开始存钱准备退休时,除了担心,我们还能做什么呢?花8分钟阅读这篇文章,你将对养老服务业的挑战和发展机遇有深刻的理解。
理论上,提高人们的养老意识将促进养老产业的快速发展。然而,回顾过去五年国内养老产业的投融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尽管社会老龄化不断加深,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却一直不温不火。即使在2016年,养老金行业也会有一个短暂的融资高峰,其总融资额仅为6.9亿元(不包括上市、上市、上市后和上市后固定增长数据),这与目前投资网点的分子诊断(2016年融资额为45.4亿元)等行业相去甚远。
,作为一个潜在用户规模接近2.5亿的朝阳产业,为什么养老服务业至今没有走资本风出路?随着中国老龄化趋势的加深,养老服务业的春天何时到来?围绕这两个问题,本文拟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1)老年人真正的养老需求和痛苦是什么?
2)回顾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比较中美两国的养老服务体系,从中可以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3)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三种养老模式,其服务内容和经营模式能否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4)从老年人的需求出发,结合当前社会环境的变化,如何把握未来产业的发展机遇?
01。老年人护理需求的痛点
提到了老年人的需求。许多人认为说“关心”和“陪伴”是理所当然的。即使在老年服务提供者中,这种想法也并不少见。实际情况与人们的认知一致吗?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来看,的确,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患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疾病的概率会增加。难怪在许多人的印象中,老年人总是需要特殊的照顾和陪伴。
但是在我们实地走访了几十位老年人,并结合清华大学老龄问题社会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进行的大样本调查结果后,我们认为“老年人”不是一个整体。我们应区分不同年龄组、不同身体状况和不同家庭状况的老年人的具体需求,以便真正了解老年人当前需求的痛点及其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类型。
根据我们的调查,根据老年人的年龄、身体状况和需求,老年人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能够照顾自己的老年人:这些老年人通常在60岁至70岁之间,占整个老年人口的绝大多数。他们有基本的日常活动,如洗澡和穿衣,较少受疾病困扰,生活和心理状态更加活跃,有丰富的社会生活。对于这部分老年人来说,个人价值尤其重要,更强调生活质量。除了医疗,他们主观上不倾向于接受外界更多的服务支持。2)轻度或半残疾老年人:随着老年人年龄的进一步增长,他们的身体机能逐渐减弱,一些老年人逐渐失去一些日常活动,如不能单独购物或长时间呆在外面,从而进一步增加了对医疗保健和日常生活护理的需求。然而,社会活动减少了。如果孩子不在身边,老年人更需要心理安慰。
3)重度残疾或智力迟钝的老年人:当老年人年过80岁时,他们的日常活动和基本认知能力进一步下降,甚至连穿衣、吃饭等基本活动在严重情况下也不能独立完成,记忆力和注意力明显下降。这时,老年人对日常生活护理的依赖进一步加深,他们开始考虑临终关怀。
在这三类老年人的需求中,医疗保健需求是第一位的。只是在不同的情况下,他们对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有不同的重视。老年人仍然可以照顾自己,身体状况良好。他们更重视附近的咨询、治疗和疾病预防。在进入轻度残疾状态后,老年人提高了他们的健康管理意识,并期望在突发疾病时得到专业人员的及时指导和帮助。然而,随着残疾的进一步加剧,对现场医疗和护理的需求也进一步增加。
此外,尽管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消费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先老后富”仍然是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典型特征。此外,老年人仍然对价格敏感,更加关注养老服务和产品的“成本效益”。如果一项服务不能显著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解决他们面临的实际问题,或者政府补贴不足,老年人的支付意愿就会受到影响。
02。养老服务业
发展历程从老年人需求的痛点出发,审视中国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历程和当前三种养老服务模式的现状,不难理解为什么看似充满希望的养老服务业还没有经历爆炸性的增长。
首先,从发展过程来看,中国自2000年以来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此外,政府逐步放开了养老市场,养老服务业也进入了萌芽阶段。随后,大约在2015年,包括房地产企业和保险公司在内的大型资本集团开始建设大型高端养老社区和医疗保健中心项目。养老服务业的发展迎来了一个小小的高潮。然而,这些项目很快遇到了运营困难,入住率和盈利能力低于预期。
从2013年到2017年,我们可以看到养老机构的床位数量在不断增加。到2017年,全国老年机构将有744.8万张床位。然而,养老机构的实际入住率逐年下降,从2013年的70%降至2017年的不到50%。市场供求矛盾非常明显。
至于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我们认为至少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整个行业对老年人的需求认识和理解不足。在分析老年人的需求时,已经提到,在2.6亿以上的老年人中,大多数能够照顾自己,更喜欢生活在熟悉的家庭环境或社区环境中,而不是在老年护理机构中。即使在需要长期专业护理的半残疾或残疾老年人中,能够负担得起高端养老机构费用的群体比例也很小。
2)行业整体起步较晚,企业经营管理经验不足根据世界上每100名老年人需要5张床的计算,中国需要1000多万张老年人床来满足老年人的需要。从这个角度看,养老机构的建设符合市场需求。然而,由于缺乏经营养老机构的经验,养老机构的服务难以得到老年人的认可,其商业模式仍不成熟。
也可以通过比较美国、日本等率先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的情况,深入了解满足老年人需求的重要性以美国为例,美国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其养老服务模式一般包括居家养老、老年社区和专业机构。家庭护理是主流。此外,许多老年人倾向于“集体养老”。因此,美国有适合不同收入水平和不同身体状况的老年群体的老年社区,如高端社区和大众社区、活跃社区和持续护理社区等。可以说,经过近60年的探索,美国已经基本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
03。
三种养老金模式分析经过十多年的探索,现政府还确定了以家庭护理为基础、以社区护理为支撑、以机构护理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的基本框架。除了大型养老机构之外,还出现了许多提供家庭养老服务的公司,并建立了数以万计由政府牵头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然而,如本文前言所述,养老服务从未成为投资渠道。在过去两年中,投融资额和事故数量甚至呈下降趋势。我们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市场需求尚未完全释放,目前的养老服务供应仍未完全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以下是对三种养老金模式的深入分析:
1)家庭护理(Home Care):根据服务场景和形式,我们将家庭护理分为两种服务模式,包括家庭服务和远程监控。在鲸鱼观察(Whale Insight)上市的近50家企业中,32.7%主要提供家庭护理服务,55.1%主要提供远程监控服务
现场服务:指专业人员在现场为老年人提供餐饮、洗浴、医疗、护理等服务从服务类型可以看出,它主要针对半残疾或残疾老年人当老年人需要时,服务机构可以评估老年人的身体和生活条件,以确定他们需要的服务类型和持续时间。服务费由老年人及其子女支付,或政府主导的长期护理保险报销的70%-90%。具体报销因不同地区的不同政策而异。
以北京市石景山区为例。根据专业机构每小时85元的服务价格,如果重度残疾人每天需要3个小时的上门服务(实际时间可能远远超过3个小时),每月总服务费用为7600元,其中76%用于长期护理保险,最高报销金额为1938元/月,则老年人需支付5662元,高于北京市基本养老金的平均水平(4000元/月)同样,上海和其他地方的报销也可以估算。
的具体估算结果见下表:
仅从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地区的情况来看,现场服务费用已经超过了部分老年人的支付能力,而非试点地区老年人的自付费用更高。我们相信,由于长者整体支付能力不足,家居护理服务在很大程度上仍有赖推广长期护理保险政策。目前,由于该系统仍在试点过程中,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老年人的需求尚未完全释放,从而限制了居家养老服务的市场渗透程度。
远程监控:主要针对有健康或行为测试需求的老年人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这些老年人大多患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或者他们的子女长期与老年人分开生活。在远程监控服务模式中,通过智能硬件设备收集老年人的健康和行为数据是第一步,其次是对数据进行清理、整合和分析,然后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和老年人的需求进一步为老年人提供相应的增值服务是远程监控服务模式的关键。
但市场上的远程监控公司大多处于用户和数据积累阶段,服务资源整合和链接薄弱,老年人用户粘性低。在这些增值服务中,老年人特别重视保健服务,如健康管理和远程诊断和治疗。现阶段,优质医疗服务资源主要集中在大城市的三级医院,企业在整合医疗资源时遇到很大阻力。我们认为,这也是远程监控服务在市场上竞争激烈的主要原因之一。现阶段,各企业的智能硬件产品之间没有明显的技术差异,医疗服务资源方面也没有形成很强的壁垒,对老年人的吸引力有限。
2)社区养老:社区养老主要依靠社区公共资源和服务设施,使居家老人能够就近方便地获得相应的生活服务,从而补充和依托居家养老模式。在社区养老模式中,政府发挥主导作用。例如,北京市政府根据服务流程、护理流程等维度为社区养老服务站提供补贴。具体操作由专业服务机构和养老机构负责
的具体运作思路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一是社区已经有配套的养老服务设施,可以作为社区养老中继站、日托中心等。免费;一是社区没有相应的配套设施,政府通过购买、租赁等方式获得场地,然后无偿或低价转让给市场化的服务机构。另一种是政府收回已移交给其他单位的养老服务设施,然后移交给专门服务机构和养老机构运营。运营模式包括联盟运营、连锁运营、单一运营、公私合作模式等。
但是,由于社区养老机构公共服务性质强,其定价需要符合相应的政府标准,企业利润率相对有限。受社会发展和政府治理水平的限制,目前能够满足老年人日常需求的社区服务体系还不完善,政府与企业在社区养老方面的合作模式有待进一步探索。
3)机构养老:如前文对养老服务业发展过程的分析所述,2015年前后,大量资本流入机构养老领域。现在,经过近五年的探索,一个相对成熟的商业模式已经基本形成,即建立一个大型的老年人社区,配备满足老年人需求的基础设施,包括医疗设施、娱乐设施等。收费模式分为“不销售”、“销售”和“出租+销售”其中,定金+租金的非销售模式最为常见,产权的销售也受到许多老人及其子女的青睐。
但大多数机构养老金计划尚未产生相对稳定的收入以万科为例。万科早在2009年就第一个涉足养老服务业,现在拥有许多养老社区、康复中心、养老院和“绥远嘉树”、“绥远家园”、“绥远智慧广场”等居家养老品牌截至2018年,万科约有170个养老项目,其中大部分都处于亏损状态。即使是秦河源等机构养老领域的成熟企业,其养老机构项目也需要长达三年的时间才能逐步进入稳定的盈利期。
大多数以养老房地产模式为主的机构养老项目都具有相对较重的性质。购买此类服务的消费者主要看重产权、会员和保险的投资价值,而不是养老服务本身。换言之,“养老”只是这些项目的卖点,实际养老服务的质量往往难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特别是在支持医疗资源方面,机构养老金项目也面临着与家庭养老金类似的问题。
04。发展养老服务的机遇是什么?
通过对三种养老模式和老年人需求痛点的分析,我们认为养老服务业尚未进入爆发期。即使“90后”甚至“00后”已经在为养老金做准备,该行业在短期内也不会显著增长。然而,不可避免的是,中国的老龄化将继续加深。行业爆发只是时间问题。风口到来之前,等待机会并做好准备。为此,我们至少从三个方面总结了养老服务的发展趋势,以供参考。
如下:
1)资源分配继续倾向于家庭护理尽管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商业模式仍在探索之中,其利润率相对有限,但居家养老仍将是绝大多数老年人的选择。今后,政府将继续增加对家庭护理的支持,并将资源分配导向家庭护理。居家养老所面临的支付问题也有望随着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完善而得到解决,届时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性将更加突出,这决定了企业能否持续获得长期护理保险的指定资格,从而获得更广阔的市场。
2年“医护结合”将更近从老人的需要来看,医疗服务本来应该是老人护理服务的一个重要部分。然而,由于当前医疗资源配置不平衡的突出矛盾,医疗服务明显成为养老服务的短板。因此,政府和企业提出了“医疗与维修相结合”的理念随着国务院机构改革的重组和公立医院改革的深化,预计“医护分离”的局面将首先在监管层面打破,从而为企业整合医疗服务资源扫清道路。
3)养老机构走向精细化管理欢乐谷快速扩张后,大型资本集团逐渐将养老服务业的重心转移到机构养老项目的精细化管理上,以提高养老服务质量。与此同时,居家养老也成为其养老产业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有利于在其中形成产业协同效应,改变原来特别注重养老房地产的发展模式,构建养老产业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