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什么第一_ 西安建设内陆第一大港 服务全国向西开放

“近年来,西安国际港务区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年平均增长30%以上,连续6年获得西安市优秀单位,GDP年平均增长率达到30%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4年的31655元增加到2018年的37306元……”11月4日,西安市新时代奋斗

西安什么第一

经济总量每年都在成长为连接世界的全国性窗口

陈博表示,西安国际港务区成立以来,地方财政收入8.3亿元,是2008年的41.5倍,增幅每年全市第一,固定资产投资229.81亿元,2008年58.48倍,上限公司消费总额241亿4000万元,是2014年的9.65倍,西安国际港务区是省市

西安国际港务区创建了“港内移动、当地订购、多次运输、无缝对接”内陆港口模式,基于长安号、“西安港”、开放口岸、多个运输监督中心、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形成了对外开放结构,全国29个省市的供应来源分散在此,7成以上的出口货物在此与欧洲

临港经济、电子商务、新金融、商贸物流、文体健康等五大产业蓬勃发展,2018年当时新注册企业达到3221家,是2008年的87.05倍,近三年,区域电子商务总额突破2008亿元,上限网络零售额约占西安市的80 %, 占陕西省65 %的融资租赁和商业保险企业分别占全省的70%和90%,园区成为国内外知名企业投资的“热点”。

西安什么第一

城乡统一不断推进港口服务功能

区民生领域支出由2010年的0.79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31.90亿元,增加到40.4倍的西安奥体中心和周边城市辅助项目加快建设,对标雄安新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的国家中心城市新中心。 国际港务区已从远离当地大众口的“北三乡”蜕变为幸福品质的新城,大众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高。

西安国际港务区以“建设内陆第一大港,服务全国西开放”为目标,加快建设陆港型国家物流中心,全力构建“东西互经济、陆国内外联动”全网物流体系,深入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打造生态西安名片、绿色发展示范、对外开放窗口

港口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建设了全国唯一具有国际、国内双重代码的内陆港口。 总占地面积5600亩,发线建成了48条中国最大的铁路物流集散中心,建成了中国邮政邮政处理中心、西安传化线路公路港、卡行天下西北智能公路枢纽平台、圆通西北总部和跨境商贸服务产业园等项目。

西安什么第一

工业高地加快优化商业环境

建设西北首个综合保税区,占地面积4.67平方公里,目前已有区企业220家,在德国法兰克福、哈卡拉干达州等地设有8家“海外仓库”,产业高地加快成型,商贸物流引擎强,引进招商局集团、美国安博等国内外商贸物流大企业。 电商企业累计注册超过1700家,员工2万馀人。

往西的常态化中,从中欧长安号西安到中亚、欧洲的干线有10条,霸盖线路沿着45个国家和地区,2018年为1235列,2019年1-9月为1505列,开行量、重载率、货运量等指标连续2年居全国首位。

充分发挥“自由贸易区综合保险区”政策协同效应,全面推进“管理服务”改革, “hatching merge”是陕西自由贸易区唯一推进全国创新案例复印件的24小时自由通信箱,大力推进陕西自由贸易区创新案例在全省普及的“网络政务服务”、“一网购”、“楼小二”等服务,创新开展“微警远程认证”,15分钟

西安什么第一

建立生态、绿色、开放的现代化国际示范区

西安国际港务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苏国峰介绍,西安国际港务区以长安号的高质量、市场化、可持续发展构想,继续着眼于中央企业合作、模式创新、产业融合等方面。 未来的国际港务区出发于产业集聚能源长安号,实现通道、贸易、产业的健全互动,向陕西、西安发展“三个经济”,推动“一带一带”的高质量发展,为陆港力量作出贡献。

“2021年第14届全运会将在西安国际港务区开幕,现在西安奥体中心1万8千家体育馆已经竣工,正在开展竣工检查”西安国际港务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苗吉表示,西安国际港务区将牢牢抓住全国运输会的机会,提高标准, 抓好高质量西安奥体中心规划建设和后期运营,全面增强城市负荷能力,升级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全力打造生态、绿色、开放的现代化国际示范区。 (文/图周晓荣)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