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国制造业附加值占世界份额的28%以上,接近美、日、德三国总和。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苗露/图片
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洪群联
我国是广大国土、广大人口、巨大经济总量并存的大国。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建立了复盖41个工业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的完整工业体系,成为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 2018年,我国制造业附加值占世界份额的28%以上,接近美、日、德三国总和。 门类齐全、独立完整、规模巨大、分工合作的产业体系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特征,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有利条件,也是我国应对百年不遇的大变革局带来的机遇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优势。
通过规模经济、范围经济降低成本,重塑产业竞争新优势
成本是维持产业竞争优势的最重要和直接因素。 我国成为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为劳动力、土地、能源、环境等因素的低成本做出了巨大贡献。 近年来,我国人口结构发生转变,工资成本持续上升。 2018年,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到8.97亿人,2011年劳动年龄人口达到高峰以来,连续7年劳动年龄人口和比重“双下降”,就业人口也首次减少。 《福布斯》杂志2017年的调查显示,上海、北京、深圳的月收入中值分别达到1135美元、983美元和938美元,不仅接近或高于许多东南亚国家,也接近或高于克罗地亚、立陶宛、拉脱维亚等欧洲国家。 另外,土地、能源、物流、税金等综合生产成本也在急速上升。
面对世界上百年不遇的大局,为了实现高质量的发展,我国必须加强和重建产业竞争优势。 产业体系的完善性、规模性在更广的领域、更广的范围内形成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集聚经济,带来成本节约。 我国人口超过14亿,本身存在着巨大的市场和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意味着各细分产业部门可以实现规模化生产和经营。 同时,企业在扩大生产、增加产品种类的情况下,由于大规模生产和多样化生产,大量采购原材料可以降低单位采购成本,利用企业内部市场合理有效地配置资源,有利于冲击成本的上升,重建我国的产业竞争优势。
加强内部竞争激励创新,打破核心技术束缚人的困境
长期以来,核心技术受人束缚,关键部件受人支配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心痛,中美经贸摩擦加剧了这一痛苦。 例如,中国的存储芯片、中高端芯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进口。 在2019年《财富》世界前500名中,中国大陆地区上榜的企业有119家,相当于美国旗鼓,但销售收益率和纯资产收益率等指标都低于美国企业和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上榜的企业大多是具有国资背景的原材料、工程建筑以及民营房地产企业,具有华为核心竞争力的制造业大型企业依然不足。
面对世界上百年不遇的大局,为了实现高质量的发展,中国必须摆脱核心技术受人束缚的局面,加强科技创新,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把产业向中高端推进。 产业体系的完善性和规模性意味着国内市场接受同类型的企业,通过相互激烈竞争形成国内规模大、品牌好、质量好、创新强的大企业,建立一定的市场竞争地位,参与世界大市场竞争。 实践证明,家电、纺织、服装鞋帽等行业基于巨大的国内市场形成了内部激烈竞争,达成了海尔、格力、魏桥、天虹、安踏等行业领先企业,既是国内市场的领导者,也是世界市场的领导者。 同时,产业体系的完善性和规模性容易达到创新技术市场化应用的盈亏平衡点,有利于推广新技术新产品。
培养更专业的生产要素,提高产业体系协同性
我国产业经济发展还存在着许多短板,集中表现出:科技创新质量要提高,支撑变革演进的关键技术要加强,融资难融资贵没有根本解决,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能效不足的人才结构矛盾突出,引领人才 简言之,产业升级所需的技术创新、现代金融、人才资源等高端要素的支持不足,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与产业链不相关。 因此,十九大报告表明,大力建设加快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面对世界上百年不遇的大局,为了实现高质量的发展,我国必须构建创新领先、合作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这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关键。 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的基础,科技创新是第一动力,现代金融是血液,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只有结合科技、人才、资金等因素投入实体经济才能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产业体系的完善性和规模性意味着实体经济对科技、人才、资金有巨大的市场需求,生产要素必然要适应实体经济的发展需求,向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例如,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兴起,我国移动支付这种新的金融服务方式迅速发展,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居世界首位。 随着各要素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一致性加强,产业体系协同性越来越好。
稳定经济社会,更多地应对外部变动带来的风险课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对外开放不断深化,与世界经济融合度不断加强,世界经济起伏波动对我国经济社会的顺利运行产生巨大影响。 例如,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工业增长率曾大幅下降。 近年来,根据巨大的国内市场和完整的产业体系,中国逐渐转变为以内需驱动为中心的增长模式,2018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108.6%,其中最终的消费贡献达到76.2%。
面对世界上百年不遇的大局,为了实现高质量的发展,中国必须建立以内需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提高经济增长的韧性和内在自然性。 产业体系的完善性和规模性意味着我国有完全实现一定的经济内循环的条件,保证国内经济遭遇外部冲击时有很大的回旋馀地,保持一定速度的经济增长。 从产业发展看,门类齐全、独立完整、规模巨大的产业体系可以“东不亮西不亮”。 例如,2015~2016年我国由于生产能力过剩等结构性矛盾引起了“四进制一进制一进制一退”的问题,但由于产业体系的完善性和规模性,我国经济实现了“减速不减速”“稳定良好”。 从就业看,新技术和新产业的发展有效缓和了经济下滑带来的就业压力,克服了传统产业、传统企业发展困境中的“失业风险”,维持了社会稳定。 近年来,电器商品和快递等行业吸收了大量劳动力就业的事实得到了证实。
有效利用全球要素资源,在合作竞争中推动高质量发展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加快,我国以低生产要素成本,迅速融入世界供应链体系,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地位,与世界各国形成了紧密的供应链合作关系和经贸交易。 在此过程中,我国向世界提供了许多廉价优质商品,充分利用两个资源、两个市场扩大产业规模,提高产业水平。 目前,我国不仅是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国,服务贸易第二大国,也是外资第二大国,对外投资第二大国。
面对世界上百年不遇的大局,为了实现高质量的发展,中国必须适应世界经济结构、经贸规则、管理体系的重大调整,深入参与全球规则的制定,推进形成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管理体系。 产业体系的完善性和规模性有利于提高我国参与制定全球规则的主导权和发言权,应对少数国家试图通过主导新的经济贸易规则和供应链体系包围中国产业升级的情况。 目前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复杂的供应链网络,门类齐全,具有独立的产业体系,对中国说:“一家制造业企业进入中国,30分钟的电话可以完成所有工作,其他国家可能需要半年时间”,这是中国制造国际化的替代品 随着中国全面开放,与世界经济深入融合,中国将在全球范围内密切参与供应链的不同环节,在两个资源、两个市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