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发展企业指数_ 人民日报发布“中国品牌发展(企业)指数”100榜单

2019年第三季度《人民日报中国品牌发展(宏观)指数》。

近三年《人民日报中国品牌发展(宏观)指数》趋势。

报告说明

一、《人民日报中国品牌发展指数》( CBDI )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是《人民日报中国品牌发展指数》课题研究成果的综合表现,是对中国品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客观评价

二、《报告》有关的数据指标均由独立的第三方机构通过大数据工具允许收集,课题组专家对填写数据进行了合理的审查和验证,对部分数据总数和相对数因单位取舍而产生的计算误差没有进行机械调整

三、《报告书》提出的文字部分是课题组根据评价结果与《人民日报中国品牌发展指数》的基本定义内容相结合形成的,由专家最终审定,供有关机构决定参考

四、本研究所的收录品牌由中国企业创立,在中国国内合法注册运营

五、《报告》的数据和调查时间截止到2019年11月30日,评价结论到以上时间有客观反映情况的责任,一切调查、审查和研究人员承诺有责任保密企业信息和数据。

《人民日报中国品牌发展指数》课题组

2019年12月

一、设计原则和指数结构

(一)设计原则;

《人民日报中国品牌发展指数》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创新为品牌发展的根本动力,以协调规范为品牌发展的基本要求,以绿色安全为品牌发展的必然要求,以开放融合为品牌发展的必然道路,以生态为品牌发展时代的内涵。

(2)指数结构

《人民日报中国品牌发展指数》通过建立宏观指数、企业指数和诊断体系三位一体的指数体系,强调宏观经济分析价值,同时重视微观经济主体的价值导向和问题诊断。

宏观指数:以2017年1月1日为基准,按季度发布的是动态评价中国企业品牌创造力和竞争力的指数体系,反映了中国品牌经济作为市场经济高级形态的发育程度,定量表现了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美好生活程度。

2 .企业指数:参考日期为2018年11月1日至2019年10月31日,第一期公布100个企业品牌指数的数值。 对企业“创新领先、综合实力、市场认同、盈利能力、社会责任和用户声誉”六个维度的结果指标评价企业品牌创造能力。

3、诊断系统:对企业指数结果进行数值影响因素“关键因素”拟合,抽象提取包括“资本力、市场力、传播力、创新力、贡献力”在内的“五力”模型,总结形成提高品牌发展水平的操作系统。

(三)指标体系和诊断体系;

1 .指标体系

“人民日报中国品牌发展指数”指标体系是一种传统的评价方式,结果数据取代了先验指标,在设置过程中将品牌放在整个市场生态系统中进行考察,综合考虑品牌发展的自我实力水平和外部综合评价, 平衡品牌发展的经济效益与企业社会责任等多要素的组合关系,最终设定“创新领先”、“综合实力”、“市场认识”、“收益力”、“社会责任”和“用户美誉”六项评价指标,包括品牌所在企业的创新成果、资产规模、收益规模、销售收益规模和增长率、 在实践企业社会责任方面,借鉴品牌具体表现的定量分析和用户口碑评价,科学测量中国品牌发展的阶段性结果表现。

2 .诊断系统

根据以上六项指标的计算结果,结合专家提名的70多项指标,将各企业品牌竞争力回归老挝,得到显着影响品牌发展和提升的指标,将这些影响因素抽象精制成“五力”模型,即资本力、市场力、传播力、创新力、贡献力。

资本力量是品牌综合经济力量的代表,创新力量是品牌发展的核心推动力,市场力量是品牌发展阶段成果的外在表现,传播力量是推进品牌营销的重要手段,贡献力量是品牌在发展过程中回归社会的力量。 “五力”为品牌发展提供合作和保障。

二、创新特色

1 .从品牌维度定量评价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 《人民日报中国品牌发展指数》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宏观指数,客观评价品牌经济为更高级经济形态,是当前中国宏观指数研究体系的创新、丰富和完善。

2 .在品牌评价工作中贯彻新的发展理念。 指数设计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新发展理念与创新领先、综合实力、市场认识、收益能力、社会责任与用户美誉六个指标体系的融合。

3 .实现品牌评价趋势性和结构性的统一。 建立了宏观趋势与微观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实现了宏观经济的高质量与经济主体的高质量管理、技术的最高质量进步、终端产品与服务的高质量供给的有机结合。

4 .全面应用大数据工具开展品牌评价。 《人民日报中国品牌发展指数》评价工作全面运用大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将“语向量”技术引入品牌评价领域,将结果数据替换为预测指标。

三、指数运行分析报告

(一)宏观指数运行分析;

根据《人民日报中国品牌发展指数》的定义和基本评价规范,根据品牌相关大数据的基本信息情况,2019年第三季度《人民日报中国品牌发展(宏观)指数》为107.82,居于绿色稳定发展区之间。 《人民日报中国品牌发展指数》已连续两个季度超过“中国品牌发展指数”基本标准,接近趋势发展区。

(二)企业指数综合分析;

根据《人民日报中国品牌发展指数》评价标准,华为、阿里巴巴、上汽集团等100家企业品牌被评为“人民日报中国品牌发展指数(企业)指数100强”。

从地区分布来看,指数100家企业分布在我国的20个省(区、市),其中北京、广东、上海占全部品牌总数的71%,显示品牌地区集中的特点,特别是北京在国内有名品牌集中40家,显示出独秀的优势。 在地区分布上,前50个企业品牌主要集中在北京、广东、上海、浙江、江苏、内蒙古、山东、辽宁、贵州、湖南、吉林11个省(区、市),其中北京、广东继续保持优势,前50个北京品牌占北京全部入选品牌的47.5%, 进入前50名的广东品牌占广东全部入选品牌的82.35%,北京品牌总量优势明显,但广东优势品牌集中度更具优势。

从行业分布来看,指数100家企业分布在24个行业,主要集中在金融、汽车、设备制造和信息技术等领域,以上行业品牌总数占指数100家企业的43%。 选择实体经济的品牌达到全部品牌的50%,牢固树立了“制造立国”的品牌基础。 业界分布前50位的企业品牌主要集中在金融、汽车、信息技术和装备制造等17个行业,其中信息技术行业优势品牌集中度达到55.56%,汽车行业优势品牌集中度达到50%,金融行业优势品牌集中度达到41.77%。 占实体经济品牌前50名企业品牌的比例为48.00%。

四、综合结论

第一,持续升温有助于推动品牌经济战略增长。 宏观指数总体呈波澜上升的发展趋势,品牌经济在中国经济新旧动能转变过程中的推动作越来越明显,特别是进入2019年以来,出现了供方结构性改革加快和经营者环境改善的成果,宏观指数呈持续上升的良好趋势,第三季度宏观指数前一年

第二,季度性规则有助于把握品牌经济的持续发展。 宏观指数呈现出非常明显的季度性变化规律,反映了中国品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也符合我国新经济发展的总体态势,继续追踪“人民日报中国品牌发展指数”的规律性变化对开展品牌经济投入周期性研究、运用逆周期调整工具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行业优势有助于品牌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 企业指数行业结构充分体现了制造立国、实业兴国、服务支持的发展战略构想,汽车和装备制造业品牌成为推动中国品牌发展的支持产业,金融领域、信息技术领域优势品牌的高度集中作为金融和信息技术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代表行业, 反映了头部企业品牌动能更强、作用更大、效果更显着,头部企业对品牌经济的重要支撑产业具有非常显着的作用。

第四,区域特征有助于推动品牌经济差异化发展。 企业指数的区域分布反映了我国品牌经济发展的阶梯式布局:北京、广东、上海的癌症效应、浙江、山东、江苏稳定基础、特色省优势提高,深入推进供方结构性改革,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支持产业选择和机制创新提供重要决策参考。

(研究支持机构:品牌中国战略计划院、成都数联铭牌科技有限公司)

《人民日报中国品牌发展指数》课题组

2019年12月18日

布局设计:张丹峰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