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图形的长_ 突破屏幕的边界,AR/VR还能否将虚拟照进现实?

编者依据:本文来自创业国专栏的全媒体派、作者腾讯媒体。

一提到AR/VR,你首先会想到什么? 是否有官能升级、技术泡沫或稍厚的头戴器?

2016年,所谓“AR/VR元年”,资本大量注入相关产业,科技公司进行了飞跃性的尝试,夺取了技术的最前沿。 2017年,半数以上的AR/VR企业倒闭,业界似乎很快进入冬眠期,真伪风口的争论至今仍在继续。

最近,AR/VR再次显示了全球变暖的趋势。 随着5G、AI的加入,微软、谷歌等公司今年相继发布了AR相关产品,“VR”在b、c方面的应用也再次受到关注和期待。

迂回发展的背景下,AR/VR数字内容的前景有多大? 沉浸式体验设备何时能像笔记本电脑一样提供高复盖率和快速迭代? 本次全媒体派( ID:quanmeipai )以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图形和用户界面实验室主任Steven K. Feiner的AR/VR研究实践为中心展开,在这位“技术家”眼中,AR/VR仍具有无限的潜力。

Steven K. Feiner的影像来自网路

从小就开始普及,AR的父亲和他的实验室

“我是个不太记得别人的脸的人,给了我名片,接下来的一秒钟,我忘记了你是谁。 如果有AR技术,设备会告诉我你是谁。 在技术带来的便利是无法想象的”业界被称为“AR之父”的Steven K. Feiner,非常适合自己身份标签“工科男”。  

Feiner担任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图形与用户界面实验室主任,拥有布朗大学音乐学学士学位和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是《计算机图形学:原则与实践》的作者之一,主要攻击研究方向为互动、现实与虚拟环境的 包括3D用户界面、基于知识的图形和多媒体设计、移动和可穿戴计算、计算机游戏和信息可视化等。

近30年来在AR/VR领域的研究实践表明,Feiner已成为国际AR/VR领域的代表人物。 他曾获得IEEEGITTC2014虚拟现实奖,与学生一起获得ACM UIST影响力奖,在多个平台上获得过最佳论文奖。

在AR/VR技术的应用中,Feiner起着重要的作用。 1968年,世界首台AR/VR机器“达摩克力士之剑”诞生了,但被其沉重的外表束缚,当时除了受到众多科幻迷的欢迎之外,一般消费者群体也没有受到关注。

世界首款AR/VR设备“达摩克力士之剑”

1997年,Feiner率领实验室团队首次发布了户外移动扩展现实系统——Touring Machine,成为将AR/VR从室内扩展到户外的先驱,包括具有完整方向跟踪装置的透视头戴式显示器。

随后,小组于1999年发布了mobileaugmentedrealitysystem ( mars )。 这是第一个使用户能够穿着各种AR设备自由行走的系统,大大开拓了AR的实用领域,如旅游、新闻、维护和建设等。 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当前智能手机室外增强现实应用的发展。 从陌生人到受欢迎人,爆炸绝非偶然

技术是驱动力,人的态度更为重要

到2016年为止,AR/VR一直不为人所知,但实际上在20世纪90年代,有商业价值的AR/VR产品已经成型,但由于成本过高,在初期市场上的表现并不怎么令人期待。 从概念提出、设备成型到应用爆炸,技术超过半个世纪。 封闭了这么长时间,为什么突然突破? Feiner指出“2016年的突破主要取决于计算机跟踪技术、光学技术、智能手机技术的飞跃性进步。”

与当今主流的Oculus Rift、HTC Vive、Playstation VR等设备相比,过去的设备就像是电脑时代到来之前的电脑。 但是,至今Feiner仍然认为AR/VR领域必须更深入地挖掘。

另一方面,这面临着许多技术问题。 举例来说,延迟物体的头部运动极大地影响VR系统的真实性。 例如,视频内容的清晰度问题、各种设备中普遍存在的眩晕问题。  

另一方面,“人的态度”对于普及应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Feiner回顾了2016年AR/VR的爆炸,认为这两种技术广为人知的重要因素来源于“社会”。 例如,2016年爆炸的游戏Pokemon Go将AR与娱乐内容恰当地结合起来,利用这一经典IP,专业大众迅速理解了AR/VR这一本来技术报道中出现的高阈值词语。 在口头传播分裂下,彻底打破了AR/VR在大众市场上的“高寒”形象。  

从网络

“我是一名工科男性,我自夸对科学技术有很深的了解,但几年前就发现光靠研究人员自己对科学技术的预言在人类科学技术中的应用是不现实的。”Feiner说,技术的运用与人为因素有很大关系。

交互式新范式

在首届世界虚拟现实大会上,Feiner共享了一些AR/VR技术的应用场景,其中相当大的部分是虚拟演示文稿对计算机图像的合作和学习工作。  

他比较了新旧两个互动的差异:在传统情况下,任务指令和使用的设备分别出现,用户需要左右希望,思考指令内容时需要观察实际设备,配合指定席位。 AR技术允许用户直接观察任务对象,并突出显示指定按钮。 让人们直接关注任务对象,让他们能够关注更多任务信息。

在进入AR领域之前,Feiner研究过任务命令,在这方面投入了巨大的精力,AR的出现使整个过程变得比较简单。 “人们把显示设备戴在头上,双手就会松开,不用拿到资料,人们能够边看边做,这是AR给予互动的好处。”

在网上掀起参观者的AR智能城市模型图

互动的另一个重要领域是工业。 实际上,很多人对AR的认知集中在游戏等娱乐领域,结果AR/VR的爆炸是从游戏、旅游、教育等门槛相对较低的c端开始的。 现在,从AR支出水平来看,工业领域有超越c方面领域的趋势,正在应用于企业劳动力训练、工厂生产指导等。 市场分析机构IDC的数据显示,到2023年,产业领域的支出将是消费者支出的3倍。

资料来源: idc全球semiannualaugmentedandvirtualrealityspendingguide,May 2019

据Feiner介绍,关注企业当前运营方式的改善也是AR/VR的重要用途之一,员工应积极努力研发高效设备,帮助人们更好地完成日常业务。

例如,他的团队开发了可以在现场技术人员远程专家的指导下进行正确设置的气囊AR装置。 技术人员到达正确的位置后,可以看到虚拟的安装位置和方向,即专家确定的安装位置。

内容的探索需要加强

通过与内容行业的连接,AR/VR设备可以用于有效地感测辅助信息、反映世代和文化差异以及增强参与者的乐趣和理解水平。 自2016年以来,内容市场一直保持着相对热烈的气氛,满足了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的应用需求。

但从总体上看,AR/VR内容的应用落地之路仍然可以表现为“道路阻力增长”。 用户一般感觉市场上设备很多,但质量高的内容太少。

Feiner也认为,业界需要建立内容制作系统,降低AR/VR内容的生产阈值,让人们能够制作和体验AR/VR内容。

从接口到沉浸,在不变的技术下不变的互动的初学者

2016年,我们看到投资者和创业者奔跑入场,但好景不长,AR/VR技术热迅速遭遇冷空气,市场跳水,企业破产……

在人气与争议的牵引下,AR/VR近年来总是处于波涛汹涌之中。 但据Feiner教授介绍,AR/VR在舆论中遇到的谷似乎并没有影响这项技术的正常发展。

“VR/AR的意思是,通过为实际居住在三维世界的人们打开另一维空间,从一维文字、二维照片到三维影像的“人物交流”的进化。 基于VR/AR技术框架的内容模拟创造了三维空间的世界,为使用者提供视觉、听觉、触觉等感觉的模拟,使使用者可以沉浸在自己的境遇中。

的确,许多涉猎AR/VR的科技企业在寒冷的冬天,仍在继续着重于这一方向的研究和应用开发,许多企业尽管AR/VR在着地面上的进展很低,但仍然很兴旺。

2018上半年世界AR产业规格

目前,微软主页上发布的霍尔洛林应用程序接近150个。 包括游戏、生活应用体验、3D虚拟打印、全息图像等多个方面……同时,微软还与惠普、联想等主要合作伙伴合作推出了VR平台。

另外,Facebook于2017年发表的第一款VR社交应用程序宣布于2019年10月25日停止运营。 相反,社交应用程序Horizon将于2020年登录到Oculus Quest和OculusRift。 作为脸书空间的替代方案,此应用程序允许用户自定义虚拟角色并创建自己的世界和活动。

除了设备制造企业和科技巨头外,媒体机构也继续进入这一领域,内容信息的传播正在从平面向空间转型。  

例如,爱好VR的BBC在2018年发表了VR纪录片后,今年将VR体验引进了40多个英国图书馆,而BBCVR集线器的总监Zillah Watson则表示:“VR设备太贵,只有极少数人购买了,所以需要VR体验

同样作为内容行业的试水VR的先驱者,“纽约时报”在相关业务上也不休息,继NYT VR的应用之后,今天开始发售VR的视频新闻产品The Daily 360°。 这也是主流新闻媒体首次尝试了日常的360°沉浸式报道。  

从国内来看,在今年的两会报道中,新华社新媒体中心首次启用了智能AR直播眼镜。 凭借独特的注意力捕捉技术,记者可以用眼睛同时拍摄相机和人体的眼睛运动。 没有独特的巧合,中央电视台也发表了“全景沉浸报告”,运用“VR AR”的创新形式,生动具体地表现了2019政府工作报告的主要议题和重点数据。

从中央电视台新闻

从长远来看,AR/VR技术对内容生产和消费的需求依然旺盛,硬件限制、内容不足、应用前景不明等方面也长期存在,但随着5G技术的到来和普及,低延迟、大速度的特性和AR/VR技术本身有很多短板的解决作用  

当然,从“元年”开始已经过去了3年,但是AR/VR确实没有向任何人所期待的方向顺利发展。

本文允许专栏作者发表创业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章从作者的个人观点出发,没有代表创业国的立场,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如果您有任何疑问,请与editor@cyzone.cn联系。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