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央经济_ 关于农村环保,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释放出这6大信号!

2月19日,新华社发表了2019年度中央1号文件的全文。 这是2004年以来中国共产党中央第十六个以“三农”为主题的第一号文件。 文件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意见”为题,全文共分八个部分,提出了从减贫到扩大农村产业、深化农村改革和加强党的领导,在“三农”领域完成的艰巨任务。

与2018年第1号文件相比,今年的文件以正确的对策为重点,摆脱了贫困。 此外,还就农业供应方的结构性改革、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工作安排。 对于环保型员工,今年第1号文档发出了什么样的环保信号?影响当前行业结构的战略部署和目标任务可能会受到许多人的关注? 对未来两年农村环境保护将迎来怎样的新市场机会,水生态信息网进行了详细的整理分析。

一、中央安排专项资金,确保2020年实现农村环境明显改善目标

根据“文件”,以地方为中心,确立中央补助的政府投入机制。 中央预算内的投资安排支持农村人居环境建设,鼓励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先进县。 允许县级按规定统筹有关资金,集中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上。 到2020年农村人居环境逐步明显改善,村庄环境基本清洁整齐,村民环境和健康意识普遍增强。

实际上,2018年2月中共中央发表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明显改善”目标进行了进一步说明

“东部地区、中西部城郊地区等有基础、有条件的地区,人居环境质量全面提高,基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全权,基本完成农村户口厕所无害化改造,厕所粪污基本处理、资源化利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明显提高,村容村貌显着提高,治理

“中西部有良好基础、基本条件的地区,人居环境质量大大提高,实现村庄生活垃圾管理90%左右,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5%左右,生活污水杂乱排放受到限制,村内道路通行条件明显改善”。

“在偏僻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在优先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条件的基础上,实现了人居环境清洁清洁的基本要求。”

二、全国推进“浙江模式”,农业污染治理、卫生间革命成为重点

文件指出,应深入学习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项目(以下称“千万村整治”)的经验,全面推进以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高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浙江“千万工程”指出,根据农业农村“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经验,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通知,以县为主体,依靠乡镇,以村为基础,着力于示范县、示范乡镇和示范村的建设,连接点带、线逐步、逐步地滚动推进。

事实上,2018年9月,浙江省“千万项目”荣获联合国最高环境荣誉“地球卫星奖”,意味着浙江生态文明建设的努力和成果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

随着中央政策向地方政府施加压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厕所革命成为各地工作的重点任务,一兆级规模的农村环境保护市场空间进一步释放。 在具体的管理模式中,“方案”也有比较具体的说明。

关于农村生活污水的管理,整体的想法是“希望把城镇的污水管网扩展到周边的村庄。” 积极推进低成本、低功耗、易维护、高效污水处理技术,鼓励采用生态处理技术。 加强生活污水源的减量和尾水的回收利用。 以房前屋后池排水沟为重点实施清淤疏浚,采取综合措施恢复水生态,逐步清除农村黑臭水体。 将农村水环境管理纳入河长制、湖长制管理。 ’他说

关于农村生活垃圾的管理,重点任务是统一考虑生活垃圾和农业生产废弃物的利用处理,健全符合农村实际方式的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系统。 有条件的地区应推进适合农村特征的垃圾当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方式。 重点整顿非正规垃圾堆、垃圾围护村、垃圾围护水库、工业污染“上山下乡”

建设三、八亿亩高标准农田,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土壤修复将迎来新的市场空间

《文件》指出,加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到2020年确保8亿亩高基准田。 全面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任务,优先将高标准农地建设项目分配到“两区”。 实施区域化总体建设,推进田水林路电综合配套,同时发展高效节水灌溉。 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推进大中型灌区持续节水改造和现代化建设。 推进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修复和栽培结构调整试验。

业内人士认为,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是我国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面升级,是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其中,水利设施建设一定很重要。 这近年来也给逐渐低的水利工程市场带来了强有力的剂量。 根据国家发展规划,预计在“十三五”期间,增加1亿亩高效节水灌溉农地,比“十二五”增加一倍,节水设施投资达到150亿元。 目前是实现“十三五”目标的重要节点,预计今后两年我国农地高效节水建设发展迅速,在迅速增长的农村市场中占有重要席位。

四是加大农业资源管理,畜牧养殖大县粪污染处理要实现100%的全权复盖

文件指出,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管理,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开展农业节肥节药活动,实现化肥农药用量的负增长。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进畜禽粪便污染、秸秆、农业膜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致力于管理畜牧养殖大县粪便污染资源化利用县整体,管理白色污染。

大流域管理是近年来科研领域的研究热点。 农业面源常常是大流域治理中最考虑的污染因素,但由于农业面源的隐蔽性、长期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农业面源治理一般集中在农药化肥使用控制源上,流程和基层治理尚无成熟的技术模式。 但是,问题是机会,市场敏感的人也可以从这个领域探索,抓住机会。

家畜粪便污染、秸秆、农膜等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每年都是必须的。 但是,明确提出在畜产养殖大县实现粪污染资源化的利用管理还是首次。 这对于从事相关领域的环保企业来说,也是一大利益。

五、建设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森林乡村

根据《文件》,建设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 实施乡村绿化美化行动,建设森林乡村,保护古树名木,开展湿地生态效应补偿和退耕还湿。 全面保护天然林。 加强“三北”地区退化防护林的修复。 扩大退耕还林还草,切实实施退牧还草。 实施新的草原生态保护辅助奖励政策。

与往年美丽的乡村概念不同,为鼓励农村保护古树名木,绿化村庄环境,今年第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建设“森林乡村”。 这似乎给绿化公司寄去了友好的邀请函。

目前,国家没有发表明确的森林农村评价标准。 借鉴“浙江省森林村建设审查方法(试点)”,完成“森林村”,必须满足森林生态建设、森林质量建设、森林文化建设三个建设指标。 生态建设指标中,“村建区乔木树种达到15种以上,人均乔木数达到5株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8平方米以上的村域内道路、铁路、河道、渠道、堤坝等干线绿化率均达到95%以上,平原农区林网林带控制率达到95%以上, 在“无明显缺株断带”的质量建设指标中,高木树种在村庄绿化中的比例达到了70%以上,大力发展了珍贵树木,珍贵树种的比例达到了20%以上。

六、让农民吃“生态饭”“生态饭”

文件表明,充分发挥乡村资源、生态文化优势,发展适应城乡居民需求的休闲旅游、餐饮民宿、文化体验、健康养护、养老服务等产业。 加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卫生、交通、信息、邮政等公共服务设施。

促进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人民富裕、生态美统一,让农民吃“生态饭”“环保饭”,是近年来1号文件的重要思想。 2018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了将乡村生态优势转变为生态经济发展优势,提供更好的绿色生态产品和服务,促进生态和经济健康循环的明确途径。 加快发展森林草原旅游、河湖湿地旅游、冰雪海上运动、野生动物饲养观赏等产业,积极开发旅游农业、休闲、健康养护、生态教育等服务。 建立几条特色生态旅游示范村镇和精品路线,构建绿色生态环境保护的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

让农民吃“生态饭”,无疑是“绿水青山乃金山银山”重要理念的直接体现。 农村生态优势向生态经济的转变,无疑是今后三农领域最具潜力的市场发展模式之一。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