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导航北斗系统_ 2019年中国北斗导航产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飞速发展、产业化商业化日趋完善

1、中国北斗导航系统卫星发射情况

中国北斗卫星的发射从2000年开始,到2007年发射了4颗实验卫星,至今已经退役。 从2007年起,中国政府开始建立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截止到2019年11月,发射了49颗北斗导航卫星,目前正常服务的有29颗,退役的有3颗。

2、中国北斗导航发展计划——即将完成第三阶段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 先主动,后被动” “ 地区,以后的全球” 的发展思路是“ 走三步” 整体计划正在分散实施。 2007年北斗二号首颗网络卫星发射成功,目前已完成了14颗网络卫星和32颗地面站天地联网运行的北斗二号卫星导航系统。

北斗三号: 2020年将为全球用户提供基本导航、短消息通信、星基增强、国际搜索、精密单点定位服务。 2017年11月5日,北斗三号第一、两颗网络卫星发射,开启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网络的新时代。 2018年12月27日,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正式启用“ 一带一路” 全球提供基本导航服务。 2019年6月25日,第46届北斗导航卫星发射。 该卫星是北斗三号系统的第二十一颗网络卫星,第二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将来北斗系统的霸盖能力和服务性能将有所提高。

3、三代北斗导航系统比第三代性能明显提高

北斗世代只能用作试验性的平台。 由于北斗世代不能在高速移动的平台上使用,军事用途非常有限,不能为军队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利的保障。 北斗世代是地域性的,只能复盖中国和周边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因此无法与美国和俄罗斯的导航卫星对抗。 北斗世代的功能无法对抗GPS,但通过北斗世代的开发和应用,我国积累了许多高科技人才和实战经验,为下一代导航系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北斗二代集中积累下一代的基础上,二代不仅完全兼容一代的功能,在用户容量、定位精度、服务区域、动态性能和抗干扰能力等方面也有了很大提高。 北斗二代采用与GPS相同的无源定位,彻底打开了我国军事应用的空间。 提供开放服务和许可服务两种服务方式,开放服务全球定位,免费提供速度和定时服务,定位精度为10米,速度精度为0.2米/秒,定时精度为50纳秒。 授权服务允许需要高精度、可靠的卫星导航的用户提供更好的定位、速度、时机和通信服务以及系统健康性信息。

与北斗二代相比,除了信号垄断区域从亚太地区扩展到世界之外,北斗三代精度进一步提高,定位精度为2.5-5米,时间精度为20纳秒,为民间用户免费提供约10米精度的定位服务,0.2米/秒的速度服务,为收费用户提供更高精度的服务 “ 北斗” 地基加固系统可以提供初期服务,还可以提供米级、亚米级、分米级和厘米级的服务。

世界上唯一由三种轨道卫星组成的导航系统北斗三代在技术创新上有着重要的突破。 其中,圆地轨道卫星采用新型导航卫星专用平台,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和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采用大型卫星平台,集成更多负载,实现天基数据传输、动点波束功率增强、短消息通信和位置报告等系统。

北斗三代首次实现卫星轨道自主健全监测功能,首次配备相控阵列星间链路,实现卫星间双向精密测距和通信,进行多星测量,自主计算和修正卫星轨道位置和时钟系统,大大减少对地面站的依赖,提高系统总体定位和服务精度。

4、北斗卫星导航市场呈现快速发展趋势

随着今后几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越来越完善,市场需求增加,芯片小型化、功耗低、成本低的发展,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将进入系统化发展和全球服务的新阶段。 随着航天卫星科技的发展,卫星应用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相结合,开拓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军民融合在国家战略上升的大背景下,民间市场呈现出爆炸性增长的局面。 其中,在行业应用中,工程勘测、资源调查、气象预报、农业精细化生产等领域的示范应用逐渐普及。

在大众市场,民生爱是主要的成长点,北斗智能安全学生证、北斗智能安全校园管理系统平台、老年人爱卡等是投资的重点

另外,消费者方面的定位导航服务从以往的单一定位功能扩展到消费、娱乐、社交等多个应用领域。 据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北斗导航产业市场规模为15亿元,到2015年市场规模将增加到280亿元,到2020年中国卫星导航产业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 北斗导航市场规模占卫星导航产业市场规模的60%,重要应用领域将达到80%以上,北斗市场规模将上升到2400亿元左右。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本身非常复杂,从卫星制造到地面基础设施、终端制造、开发等相关产业链非常长。 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同质化竞争和市场越来越多样化的产品需求,在某些方面提供单一产品和服务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难以区别,也有可能被市场淘汰。

有关企业只有从设备、服务、运营等多方面广泛配置,才能最终形成自己的生态圈,在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为了形成自己的完整产业链,预计未来几年相关企业内新产品对新业务的投资会显着增加,企业间,特别是产业上下游企业间的收购会变得频繁。

2014年至2018年,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处于推进阶段,投资重点应放在核心、OEM板和导航地图上2020年左右,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处于普及阶段,投资重点应放在卫星导航运营和LBS (基于位置的服务)上

2017年,我国导航产业链产值仍然集中在中游,占有率约为56%,其中终端整合环节最大,占有率为37%,其次是系统整合环节中游产值比去年同期下降约4%,产值重心已呈下游趋势。 上游产值相对较小。 主要原因是我国在北斗导航系统的研究中偏重卫星的研发和发射,占北斗研究总经费的90%,仅10%以下用于导航芯片的开发研究,这种偏向性影响着北斗芯片的发展过程。

基础数据、基础设备和基础软件的份额仅为11.17%,与2016年相比变化不大,但产值增长明显。 但2017年下游产值增加,符合一般产业发展规律,表明我国北斗导航产业正在向稳定发展阶段过渡。 随着未来北斗系统应用的深化和推广,到2020年产业链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预计下游产值将占全体的50%左右,中游占40%,上游占10%。

5、中国北斗产业化的商业化越来越完善

<; br/>; <; br/>; 基础产品和设施

目前,我国已全面突破北斗芯片、模块化等关键技术,性能指标与国际同类产品相当。 多个北斗芯片实现规模化应用,技术水平达28纳米。 北斗地基增强系统也取得了实质性进步。 截至2018年12月,我国已建成2300多个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基准站,在交通运输、地震预报、气象预报、国土地图、国土资源、科研与教育等多个领域为用户提供基本服务。

<; br/>; <; br/>; 行业和区域应用程序

北斗系统提供服务以来,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农林渔业、水文监测、气象观测报、通信统一、电力调度、灾害救灾、公共安全等领域,融入国家核心基础设施,产生了显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br/>; <; br/>; 大众的应用

北斗系统大众服务的发展前景广阔。 北斗导航服务已被电子商务、移动智能终端制造、定位服务等厂家采用,广泛进入我国大众消费、共享经济和民生领域,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6、中国北斗导航系统未来发展前景光明

<; br/>; <; br/>; 潜在市场很大

我国已具备完善的北斗高精度应用技术储备,可以满足从静态到动态、从事后到实时的多种高精度应用需求。 2020年商业航空和通用航空接收机价格大幅下降,这些卫星导航设备的大部分需求为GPS,当北斗导航达到相关技术要求时,北斗导航在航空领域的需求大幅提高。 根据民航局《中国民航发展十三五年计划》的目标,到2020年底,中国通用飞机将增加五千架以上,即到2018-2020年,平均每年增加六百架通用飞机。 通用飞机数量的增加极大地激发了北斗导航的需求。

<; br/>; <; br/>; 农业应用迅速跟进

截至2018年,无人操纵插秧机大量投入农业耕作,无人操纵插秧机采用电机式北斗导航自动操纵系统,可延长作业时间,尤其是夜间播种作业。 另外,无人操纵插秧机具有计划、定位、测量作业速度等功能,但导航定位数据为后期水稻施肥、植保、收获等作业提供了正确的位置信息,方便提高水稻栽培的正确作业程度,可以节约1~2个辅助喂苗的人工成本,节约50%以上的人工成本。

<; br/>; <; br/>; 新兴应用程序的发展在扩大

北斗成为智惠城市发展的热点,随着北斗系统服务能力的提高,北斗应用逐渐深入,核心技术突破,基础产品形成系列,应用服务不断创新,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产业体系,进入了产业化、规模化、大众化、国际化的新阶段。 同时,智能城市建设的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旅游、智能社区等先行考试领域的应用也在逐渐展开。

随着2020年北斗系统服务范围复盖全球,2035年建立了更加普遍、融合、智能的综合时空系统,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迎来了技术融合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共同带来的演变。 北斗和移动通信、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加快了融合创新,北斗提供的以时空信息为中心的导航定位服务产品应用于越来越多的电子商务、移动智能终端、智能网络汽车、互联网定位服务 北斗&ldquo; 金融技术、金融网络、金融终端、金融数据&rdquo; 全面发展,&ldquo; 形成的北斗+&rdquo; 创新与&ldquo; 北斗&rdquo; 应用的新职业状态成为北斗创新和应用发展的核心源动力。

上述数据的来源和分析结合先见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卫星应用行业市场先见和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先见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揽等解决方案。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