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_ 人民日报锐评:出游 请带上“文明”这个行囊

要完善旅游景区的不文明行为,管理部门、旅游景区管理者、游客必须齐心协力,开展各种合作。 不仅有引导、服务的“软件措施”,也有限制、惩戒的“硬件制约”。

前几天,两名男子无视《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等规定,公然在故宫吸烟,拍摄录像引以为豪,最终两人拍摄录像的人分别被警察罚款200元。 少数游客的不明行为扰乱了心灵,污染了景观,消除了其他游客的兴趣。

每逢假日离家出游是很多人的选择。 人们沐浴阳光,欣赏美丽的景色。 但与此同时,经常出现一些文明现象。 根据观光地的不同,有的游客会扔垃圾、吐痰、吐口香糖,使自己变得方便,有的游客会令人生气,无论去哪里都不介意“这个旅游团”。有的游客会随意攀登,践踏绿地

为规范游客行为,促进文明旅游,有关部门制定了许多规定,有一定的效果,但不文明的现象时有出现。 问题的“病根”在哪里?

原因是多方面的。 少数游客个人素质不高,自习能力低,在旅游区愉快游览,忽视规则,无论怎样刺激,不文明的行为都不会带来太大影响的假期很多旅游区,游客很多,管理者忙于安全保障,不能进行扔垃圾、刻字的根本管理 并且景区没有执法权,面对文明行为,除了说服别无他法,制度的实行刚性不足,对不文明行为发挥实质性的惩戒作用是困难的,惩戒力量不足。

去年在甘肃省张掖地质公园保护区,首先是女游客无视工作人员和其他游客的阻止,越过护栏,踩着丹霞地形拍照后,两名男游客潜入丹霞地形,踩着自己挖的洞穴,破坏了6000年的地形,上传到网络。 一些游客素质差、景区治理有漏洞、惩戒措施抑制力不足等因素造成了这种令人痛心的现象。

要完善旅游景区的不文明行为,管理部门、旅游景区的管理者、游客必须齐心协力,进行各种协作。 不仅有引导、服务的“软件措施”,也有限制、惩戒的“硬件制约”。

管理部门应当进一步完善和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更有效地落实旅游法、旅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等,重新调整旅游社、旅游区的不规范做法和旅游客不文明行为,维护旅游环境和秩序。

景区管理人员要提高服务水平,创新工作思路,促进文明旅游。 例如,受关注的景区不下雨,制定科学预案,有效诱导客流,合理设置景区运行井然有序的垃圾箱,建设厕所等基础设施,为游客“生态旅游”创造良好条件。

游客要认识到自律,在日常生活中培养文明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充分认识文明行为对他人、环境以及自己的影响,使文明内在化、外化。 近年来,一些驴友进入景区未开发、未开放区域的“野游”行为屡见不鲜,有人遇难。 黄山等景区管理委员会制定有偿救援实施办法,对违反规定的游客实施有偿救援。 这样的措施提醒游客,为了充分考虑自己行动的结果,违反必须付出相应的代价。

游客的一举一动不仅表明了个人的文明素养,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地区、国家的形象。 出门旅行、准备旅行包的时候,一定要带上“文明”这个极其重要的旅行包。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粉丝宏伟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