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经济_ 国有资产亮家底,政府改革上台阶

【摘要】能够跟踪所有国有资产,易于管理,必要时利用闲置资产,实行节约,反对浪费,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国有资产报告依法向社会公开,使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更加规范透明。 控制国有资产流失,充分利用资产,保持附加价值,发挥国有资产的最大利益,让平民享受。

11月26日,北京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了北京市政府关于2018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和2018年度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特别报告。 这是北京市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首次披露“家底”: 2018年底,全市国有企业资产总额73591.0亿元,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总额10178.1亿元。 (相关报道见11月27日《北京青年报》A4版)

国有资产报告制度的落地始于去年。 去年10月,国务院首次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了国有资产“家底”,报告了各种国有资产的基本情况、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主要管理工作和改革进展等。 其中,金融企业国有资产以特别报告形式上市。 随后,各地方政府按照中央相关工作进行部署,建立和执行了国有资产报告制度。 今年10月,除了2018年度国有资产管理状况综合报告外,全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也以特别报告形式首次向全国人大常委会透露了“家底”。

国有资产在国家、社会和经济正常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国有资产报告包括企业国有资产、金融企业国有资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国有自然资源资产总量、结构、分布、经营管理等主要情况。 这一“理解账目”有助于进一步加强全社会对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提高国有资产管理的透明度和信誉度,防范重大风险,控制腐败,推进国有资产管理和管理体系现代化建设。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报告显示,北京市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分为两类: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和公共基础设施等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 截至2018年底,市行政单位资产总额为4106.8亿元,事业单位资产总额为6071.3亿元。 与人民大众生活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科技和文化行业事业资产分别比上年增长2.7%、16.0%、9.4%、8.4%。 行政机关国有资产可以合理有效地保障国家政权的运作,事业机关国有资产可以有效地促进社会事业的发展,公共基础设施等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可以支撑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 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规模扩大,管理能力不断增强,职能作用不断提高,保证了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责和事业发展的需要。

2006年以来,北京市相继清点全市资产三次,逐步把握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来源。 在此基础上,建立复盖全市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按照“物品卡”原则动态管理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 目前,系统数据包括在与人大预算网络监测服务系统的对接范围内。 能够跟踪所有国有资产,易于管理,必要时利用闲置资产,推进节约型机构建设,实行节约,反对浪费,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通过对国有资产报告的数据分析,为进一步优化国有资本配置,推动国有资本集中于国民经济生命脉络、国家计民生的重要领域奠定了基础。 与经营性国有资产相比,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评价体系应进一步明确完善。 在工作实践中,应加强监督的说明责任,不断加强和完善依法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管理,建立国有资产绩效评价体系,硬化责任制约,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善于管理国有资产的意愿和主导性。 特别是在推进资产共享的工作中,如何促进数据、信息等无形国有资产的共享,需要进一步加强规范使用和管理。

国有资产是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是全民共同的宝贵财产。 国有资产报告依法向社会公开,使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更加规范透明。 控制国有资产流失,充分利用资产,保持附加价值,发挥国有资产的最大利益,让平民享受。

文/北京青年报评论家金雨红

编辑/王八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