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收入怎么算_ 武汉有大量高层次人才,人均收入却远逊苏州,到底谁创新潜力更大_2018中国人均收入

武汉有大量高层次人才,人均收入却远逊苏州,到底谁创新潜力更大?一种观点认为,苏州和武汉人口都是一千多万,苏州从业人口700万,武汉500万,苏州比武汉多了40%,所以人均收入武汉比苏州低很多,但实际上社消武汉比苏州多20%,可见这种数据是多么可笑。事实上武汉没有任何收入的学生有一百多万,各种科研院所、大区总部机构、军工科研单位的高收入人群,都没有计算在内,所以造成人均收入较低的假象。

人均收入怎么算

武汉毕业生每年都是全国最多的,过了街道口,博士多如狗,就算只有30%留在武汉本地,总量已经非常可观了,目前武汉大学学历人口数量有几百万,几乎每三四个人里就有一个大学生,武汉根本不缺大学生,尤其不缺本科生。而且根据最新的就业数据显示,华中科技大学 56%的博士留在了武汉,硕士只有40%,本科仅26%。由于武汉毕业生太多,所以留在武汉的只能是高学历高层次人才。

另一方面,虽然苏州籍院士多,但在苏州全职工作的院士等高端人才数量,远远少于武汉。武汉近五年以来每年新增的院士、长江学者、杰出青年等六类高端人才数量在全国排第三,仅次于京沪。武汉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也是全国第三,仅次于京沪。所以,总的来说,苏州人才层次比较低,跟武汉不在一个档次,而且差距越来越大,因此武汉的创新潜力远非苏州可比……

这种观点太想当然了,苏州全市从业人口700万从何而来?小孩学生和老人难道只占总人口三成?恐怕在全国都找不到这样的城市。还有对平均工资的定义怎么算?真正有权威的,是国家统计局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苏州可是妥妥的远超武汉。

至于社消,武汉确实超过苏州,社消高说明当地人喜欢花钱,学生多了当然消费高,南京的社消也很高,这一个指标能代表什么呢?苏州人有钱,都去上海消费,不在本地买,学生少,社消不如武汉,但仅次于京沪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意味着苏州真实的消费能力不容小觑,社消高并不代表武汉比苏州经济发达。

人均收入怎么算

武汉的大学生多,但苏州吸引的毕业生也不少,还有很多人在上海工作,苏州定居,这种跨省互通的经济圈,是中部贫瘠一城独大的武汉所不能比的。其次,增速高只能说明发展得快,并不代表以后肯定能超苏州了,毕竟苏州基数大,也在稳定增长。

而且苏州底蕴深厚,江苏重视教育程度全国第一,本省211、985数量比武汉多多了,在对本省提高分数线,把名额拿去支援西北西南地区的情况下,江苏的教育和人才依然居全国前列,其中相当部分留在了苏州。所以,现在拿高端人才来压苏州,为时过早,去年全国各地都在抢人大战,苏州根本就没参加,因为已经够多了,不是不需要,而是到了挑肥拣瘦的地步。

诚然武汉外地人才是不少,但也没到碾压苏州的地步,别忘了,长三角是抱团取暖,苏州,常州,无锡,宁波,上海,嘉兴,湖州,甚至南京,这一个圈子,资源互通,地铁卡互通,城际高铁十几分钟到一个小时都能到,珠三角都不敢说能比肩,更别说单打独斗的武汉了。武汉有大量高层次人才,人均收入却不如苏州,在创新潜力上,也不见得比苏州强,看看科创板,简直就是为苏州量身打造的。

人均收入怎么算

以上观点你有异议吗?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