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确立合作关系以来,丰田与比亚迪之间的关系一直都很暧昧。11月7日,比亚迪官宣将在2020年与丰田合资成立纯电动车研发公司,双方各出资50%,新公司将聚焦于纯电动车的研发。一个是全球混动技术的翘楚,一个则是国内电池技术的龙头,两家实力雄厚的车企选择牵手。
此前,我们从丰田的角度分析过,丰田因为对纯电新能源市场的战略性误判,所以才主动向比亚迪抛出合作的橄榄枝。不过今天我们,就从比亚迪方面来看看,到底比亚迪手里有掌握着什么样的核心技术,能够让戴姆勒以及丰田这样的巨头为其背书!
集大成者“e平台”
据悉,合资公司设计、开发的产品,将充分使用比亚迪现有的电动平台技术,及电动零部件供给,并融入丰田的品质及安全控制标准要求。其中提供技术输出的,正是比亚迪优势技术的集大成者“e平台”。
通过多年正向研发,比亚迪推出的全球首个可开放共享的纯电动汽车平台e平台,含有电池、IGBT(电驱核心元件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芯片)、电机、电控、电子以及DiLink智能网联系统等核心技术集成创新的最新成果。
作为全球首个可开放共享的纯电动汽车平台,“e平台”提供被称“33111”的领先、成熟、可靠、安全的纯电动解决方案。包括驱动三合一、高压三合一、PCB电子线路板、动力电池和DiLink智能网联系统。
据介绍其包含40kW-180kW的驱动平台,下至低端的e1、e2,上至旗舰车型唐EV、秦pro;
但是距离大规模量产还需要大量的资金和研发,和丰田的合作相当于预定并保证了未来几年的产量。
所以相比大众的MEB平台,比亚迪是把自家三电系统打包的e平台,相当于全家桶,省心,套餐还更便宜,在戴姆勒之后丰田也加入了其朋友圈,e平台的成本分摊会更有优势,薄利多销。
核心IGBT芯片
而且在打包的E平台当中,比亚迪还掌握了新能源技术的核心IGBT,去年12月比亚迪就发布了IGBT4.0,即碳化硅功率半导体,俗称电力电子装置的“CPU”。这东西有多重要呢,就相当于一部智能手机和CPU的关系一样。
资料显示,IGBT在未来3-5年将继续成为制约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IGBT作为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其在整车成本中的占比约5%。IGBT因技术难、投资大,与动力电池一起,被业内称为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珠穆拉玛峰”,长期以来制约了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商业化。
而比亚迪突破了国外英飞、意法的垄断,在去年发布的IGBT4.0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准。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比亚迪不仅突破了晶圆设计、模块散热、封装工艺和制造等关键技术,打破了国外专利和技术封锁,同时也成为了中国唯小编家拥有IGBT完整产业链的车企:包含IGBT芯片设计和制造、模组设计和制造、大功率器件测试应用平台、电源及电控等。
比亚迪IGBT4.0所带来的提升
双模“542”黑科技:IGBT为比亚迪提供对电流的准确、有效控制,使得比亚迪全新一代唐得以实现百公里加速4.5秒、全时电四驱、百公里油耗2升以内,从超强加速、全时电四驱、超低油耗三方面重新定义高性能汽车标准。
纯电超凡性能:在比亚迪IGBT对电流准确、有效的控制下,比亚迪全新一代唐EV的百公里加速时间达到行业领先的4.4秒。同时,比亚迪IGBT在芯片损耗、电流输出能力等方面的优异性能,极大提升驱动系统的工作效率,和电池等其他关键技术一起,将比亚迪全新一代唐EV的续航里程提升到了600公里
目前,比亚迪是全世界唯小编个同时拥有电池制造工艺、汽车制造工艺、大巴制造工艺的企业。数据显示,比亚迪还是汽车行业中专利申请最多的车企,也是研发投入最多的车企。截至2018年底,公司技术人员超过3万人。截至2019年6月,比亚迪集团全球累计申请专利超过2.6万项,其中已被授权专利超过1.7万项。
比亚迪高级副总裁廉玉波表示:“期待通过此次合作,实现比亚迪在‘纯电动车市场的竞争力’‘研发能力’等方面与丰田在‘品质’‘安全’等方面强强联合,并根据市场的需要尽快推出受消费者喜爱的纯电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