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连10岁女孩被害一案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案件的每一次进展,包括与案件当事双方相关的家属的言论,都足以吸引很多人的眼球。
最近,有新闻报道前几日凶犯蔡某的舅舅出来发声,大致意思如下:这样的事发生了是他们家人也不希望看到的,目前正在想办法补救;他觉得蔡某某平时是个挺听话的孩子,父母也对其管教比较严,网传的“看黄片”是谣言;自己觉得网络上对其家人的评价过火了。
从蔡某舅舅的言论来看,我们似乎能够就“为何一个13岁的男孩能做出这样穷凶极恶的事情”这个问题看出一些端倪来:
1.蔡某父母与自己的孩子沟通很少,了解也不够
蔡某舅舅称,蔡某的父母白天出去做生意,会把孩子一个人锁在家里,给他一部手机方便联系。
这说明蔡某父母平时应该比较忙,没有什么时间管教孩子,虽说管教孩子严厉,但可能停留在“高压管教”的层面,父母对于孩子真实的内心世界与想法实际上是不了解的,孩子受到的爱的教育也很少。
蔡某快14岁了,已经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这个年纪的孩子正处于叛逆期间,父母如果总是和孩子接触、沟通得少,很可能孩子误入歧途父母也不能及时将其拉回来。
再加上蔡某经常一个人玩手机上网,受到网络影响(也就是大家说的“看黄片”)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而这一切,其父母极有可能根本不知道,以至于蔡某有了性方面的错误思想父母也不能及时引导,最终导致了蔡某犯罪。
2.因为“父母滤镜”,孩子都是自家的好,以至于蔡某父母忽视了对孩子的管教
每一次发生类似的未成年人犯罪或者熊孩子犯错事件,他们的家长几乎都会认为自家孩子“挺听话的”,“平时没有什么不好的行为”,其实,这和“父母滤镜”有很大的关系。
自家孩子再丑,在“父母滤镜”的加持下,也是世界上最漂亮的;自家孩子做出一些出格的行为,在“父母滤镜”的加持下,也是“可爱”、“聪明”的表现;自家孩子即使犯了杀人大罪,在“父母滤镜”的加持下,也是“一时冲动”、“事出有因”……
正因为这种“父母滤镜”以及“当局者迷”效应,导致了蔡某平时即使有一些诸如对女性进行性骚扰的行为,其父母也觉得只是一件小事,没有太放在心上(媒体报道曾有人就蔡某性骚扰一事找到其家中)。正是父母平时对其错误行为的这种“不重视”,变相地纵容了蔡某在违法犯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3. 蔡某家人在案件发生后的态度,足以说明这一家人对生命缺乏起码的敬畏之心
在性质如此恶劣的案件发生后,蔡某家人仍认为网友评价过火,可见他们并无太多的悔过与认错之心。
而媒体也曾报道,在警方找到凶犯蔡某家中时,其母亲正在擦拭地板的血迹。得知自家孩子犯了杀人大罪,如果是心中有法的父母,难道不应该第一时间带着孩子去自首?擦拭血迹是想毁灭证据、瞒天过海吗?
而案件发生后,蔡某的父母始终未出面向受害人一家道歉,这也说明其家人对其他人的生命缺乏起码的敬畏之心——父母尚且如此,也就不难理解一个13岁的孩子为何能对着另一个孩子举起屠刀了。
古语有云“养不过,父之过”,俗话也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孩子能走到犯罪的这一步,绝不仅仅是“一时冲动”,而是和父母的思想观念、教养方式有着重要的关系。
蔡某的确还是个孩子,但被害的10岁女孩同样是个孩子,但愿我们的法律,能够真正保护每一个善良的“好孩子”不受到伤害,而不是成为“坏孩子”的保护伞!
今日话题:你认为蔡某犯罪和其父母的教育有关系吗?欢迎大家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