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近年来,刑事合规业务日益成为法律服务市场关注的一个热点。
随着中兴事件的爆发和华为困局的蔓延,“企业合规”逐渐成为我国法律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领域。其中,刑事合规尽管只是合规计划的一个子项,但却是整个合规体系中最低限度也是最重要的核心内容。特别是在当前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和国内反腐扫黑推进的大形势下,刑事合规对企业和企业家的生存与发展的价值和意义不断凸显,而这对刑事律师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与传统的刑事辩护相比,刑事合规业务涉及面非常广,原来的“律师+律助”模式不太能适应刑事合规业务。如何拥有一支业务精湛、专业互补、合作默契,具有较强团队作战能力的刑事合规业务团队?如何做好公司法律风险防控与刑事合规?刑事律师如何把握机遇?
律新社注意到,近期在行业内有关刑事合规的专题论坛与研讨会接连举办,多家律所成立了刑事合规研究中心,并设计推出了一系列相关法律服务产品,针对客户和律师的普法讲座、专业培训也在持续举办,越来越多的律所或者律师涌入这片新蓝海。近日,律新社就近年来刑事合规这一刑事业务的新领域采访了多位奋战在企业刑事合规一线的律师,听他们谈一谈当企业经营遇上刑事法律风险,律师该如何把握机遇。
企业家涉刑案件持续高发频发
近年来,我国企业家涉及刑事犯罪的事件持续高发频发。
据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企业家犯罪预防研究中心2019年发布的《企业家刑事风险分析报告2014—2018》和《企业家腐败犯罪报告2014—2018》显示,在2014年—2018年的五个统计年度中,企业家犯罪案件总计分别为:902件、793件、1458件、2319件、2222件;与之相对应的涉案企业家人数分别为:1099人、921人、1827人、2292人、2773人,整体总量上呈现递增态势。同时,在企业家涉案范围上,企业家犯罪基本遍及产业与企业经营的所有环节。
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党委书记
高级合伙人
马靖云律师
长期从事刑事相关业务的海华永泰律师事务所党委书记、高级合伙人马靖云律师认为,企业家涉刑犯罪持续高发频发原因有:
一是企业家的刑事风险意识比较淡薄。
二是经济创新理念下,新的商业模式有可能触碰刑事高压线。
三是基于中国的人情社会传统,官商勾结的情况非常多,就此引发的刑事犯罪也比较多。
四是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上,对于企业刑事合规的监管越来越严格,反腐败的力度也越来越大。
博和律师事务所发布的《涉私募基金刑事案件判例研究报告》
除了上述原因外,上海博和律师事务所刑事团队发布的《企业常见刑事法律风险防控操作指引》显示,我国对经济领域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不断加大,刑事手段介入经济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也是导致了一定时期内我国企业及企业家涉刑事犯罪的案件呈现高发态势的重要原因。而且由于历史及经济发展阶段的原因,我国企业大范围存在守法经营意识不强、对合规经营的重视不够以及企业治理制度不健全等现象,过度重视追逐经济利益,更使得企业缺乏合规经营的内生动力,风险防控意识不足、制度建设不到位是主要原因。
当下企业可能面临哪些刑事法律风险?在马靖云律师看来,在市场经济和法治环境下,企业的刑事风险无处不在,几乎贯穿了企业从设立到破产的全过程。在互联网金融、建筑工程、医药、食品等行业,以及一些大型的跨国企业,在经营中极易碰触刑事风险。
马靖云律师认为,就境内刑事风险来说,企业在融资、财务结算、项目发包承揽、质量保障、安全生产等都会面临不同罪名的刑事风险;就境外风险来说,“资本走出去”的形式违法有可能面临刑事风险,譬如逃汇罪、洗钱罪等;还有基于企业的一些境外经营行为、交易对象违规衍生的刑事风险、主权国的长臂管辖导致的刑事风险等。
随着我国刑法中经济犯罪数量的不断增多,对企业经济行为的规范也愈加全面,企业家可能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多。根据博和所刑事团队发布的相关指南,企业经营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刑事风险可以分为商业贿赂类、融资类、涉税类、职务类、知识产权类以及其他等六大类。
博和律师团队合影
企业刑事合规 刑事业务的新蓝海
根据《2017-2018我国年度合规蓝皮书》,从2017年和2016年看,2017年中国企业受行政处罚和刑事调查的比例分别为45.45%和27.27%,较2016年分别上升10.95和20.37个百分点。企业员工被刑事处罚的比例也由2016年的6.9%上升至2017年的13.64%。数据显示,有25.3%的国内企业没有刑事合规风险应对方案。
这些数据反应出,随着监管升级和法治建设的不断完善,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对企业经营管理的规范化要求日益严格,我国企业刑事合规建设迫在眉睫。
海华永泰党委书记、高级合伙人马靖云律师认为,在此背景下,企业家如果缺乏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治观念,不能用法律的思维、在法制的框架内从事经营管理活动,在融资、经营、管理等活动中,依然奉行“潜规则”,经常打“擦边球”,就会面临巨大的刑事法律风险,将给企业和企业家造成严重的后果。她表示,企业的刑事风险是所有风险中最为严峻的,无论对企业运营、商誉、管理还是企业家个人,都可能是一次重创,甚至是灭顶之灾。
1
结合企业合规的现状,律新社了解到,就这几年的企业及企业家犯罪的现状而言,企业刑事合规仍然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课题,中国企业还在刑事合规的路上。企业家对于刑事合规制度以及岗位职责的刑事风险相对关注更多一些。
马靖云律师告诉律新社,特别是近两年来,随着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深入推进,企业刑事合规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对此,她强调,当前扫黑除恶对一些特殊行业的刑事合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由于行业不同、商业模式不同、所涉罪名的特殊性,刑事合规建设涉及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因此,企业和企业家更加需要刑事律师的介入,但大部分企业或企业家因对刑事合规没有足够的意识,聘请刑事律师介入的时候往往是即将案发或已经案发,并没有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上海博和律师事务所刑事团队认为,刑事合规业务主要包含事前防范、事中审查和事后应对三部分。就目前情况,我国当前的企业合规仍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企业关注最多的是企业内部的反腐调查和财务合规,也即企业内部是否有商业贿赂行为、是否有侵占、挪用公司资产的行为、财务等规章制度是否健全等。并且,当前大多数企业都是事后才聘请专业的律师团队来对某些事项进行处理和应对,缺乏事前防范和事中审查的意识和手段。
想在传统刑事辩护领域实现业务新增长,仍属于行业红海的竞争,但刑事合规却开启了行业新领域拓展的一扇天窗。博和所刑事团队表示,随着企业及企业家对刑事合规业务的重视,对刑事合规业务的需求必将急剧增长。有需求就有市场,随之而来的便将是刑事合规业务的不断成熟和壮大。
广西望之辩律师事务所主任 龚振中律师
广西望之辩律师事务所主任龚振中律师认为,大力开展刑事风控业务,是刑事辩护律师自我提升、自我突破的渠道和途径;是刑事辩护律师开拓业务、拓展案源的理想方式;是刑事辩护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然选择。虽然我国企业合规处于起步阶段,并没有引起企业足够的重视,但刑事合规业务应将成为新的蓝海,有远大的发展前景。据了解,该所律师四年来共在28个领域内,为200多家单位进行了近300场(次)的刑事风控培训。
刑事合规业务市场有待开拓
随着国家刑事政策的变化,国家对企业也从原来相对宽松到现在严管整顿转变。特别是近期刮起的“三大风暴(环境、税务、金融)”,对不规范企业的违规违法行为打击尤为严厉。
国家层面对规范营商环境的高度重视,特别是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首次提出了构建“清”“亲”“新”型政商关系的观点。国家要求政府有关部门要规范政商交往行为,让更多的企业家成为奉公守法守纪、清正廉洁自律的模范,合规经营将是未来企业能够顺利发展壮大的唯一出路。
广东省律协经济犯罪辩护专委会副主任
广州市律协刑事法律风险防控业务专委会主任
陈永忠律师
广东省律协经济犯罪辩护专委会副主任、广州市律协刑事法律风险防控业务专委会主任陈永忠律师认为,刑事合规业务的难点、痛点在于企业家的合规意识仍有待提高,合规业务也还有待系统化、规范化发展。现阶段企业合规制度建设仍不尽如人意,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合规制度有待完善,内部合规人员的素质也有待提高。但他也表示,随着法治化的发展,企业家们也将越来越重视企业的刑事风险防控,所以未来刑事合规领域一定大有可为。
上海博和律师事务所刑事团队则认为,当前我国刑事合规业务的现状可以用供给不足、需求不大来形容。在供给方面,刑事合规业务受制于我国专门从事刑事辩护的律师人数有限,当前法律服务市场上能够提供刑事合规业务的律师事务所和专业律师数量也相对有限,并且刑事合规业务范畴大,所需知识庞杂,具有多种专业知识的刑事律师或刑事团队数量更是凤毛麟角,导致法律服务提供者难以提供保质保量的刑事合规服务;在需求方面,当前我国企业及企业家对刑事合规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且缺乏刑事风险防控意识,导致对刑事合规业务的需求不足。
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市场对于企业自身合规经营的要求越来越高,刑事合规作为关乎企业生存的一项业务,必然会愈加受到重视。而随着企业及企业家对刑事合规业务的重视,对刑事合规业务的需求必将急剧增长。有需求就有市场,随之而来的便将是刑事合规业务的不断成熟、不断壮大。
那么,当前法律服务市场上有哪些刑事合规产品呢?马靖云律师认为,刑事合规产品可以分四大类:一、刑事风险的筛查与预防;二是刑事合规制度的建设;三是特殊事项的处理;四是刑事合规培训等。
庭立方创始人、核心导师成安博士
庭立方创始人、核心导师成安博士认为,目前刑事律师提供的刑事防控法律服务产品与社会的需求远远不相匹配,需要刑事律师的重视与开拓。庭立方正针对市场开发极致体验并能落地的风控产品,为社会各界和企业提供优秀的刑事防控法律服务产品,力争将庭立方打造成知名刑事法律风控机构。
关于刑事合规
业界有何应对措施
2018年陆续发生的中兴事件及华为事件引发了中国对企业在海外运营合规性前所未有的重视,国家因而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制度对企业的合规问题进行规范。
2018年8月《合规管理体系指南》的国家标准正式实施;2018年11月国务院国资委针对央企发布实施了《中央企业合规管理指引(试行)》;2018年12月底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又发布《企业境外经营合规管理指引》,为其他类型企业的境外合规经营提供指导性文件。
随着我国对经济参与主体的合规合法经营的要求的日益提高,从事刑事合规相关业务的律师也越来越忙碌。关于刑事合规,律师们都有哪些应对措施?
陈永忠律师表示,目前其团队已逐步打造了一支刑事合规的专业化团队,完善了相关的配套措施,接下来将先集中于高新科技、化妆品和电商这三个领域开拓业务。在相关行业商协会摸清目标客户需求后,再根据市场不断调整服务内容,力争为每个企业都能提供有针对性、优质的全方位刑事合规服务,尤其为中国民营企业家重大法律风险提供防控服务,推行民营企业家全方位管家式风险管理。
“博和刑事辩护实务研究中心”揭牌和专家聘任仪式
去年,上海博和律师事务所正式成立了“博和刑事辩护实务研究中心”,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企业刑事合规领域的理论与实务研究。博和所刑事团队将继续在注重自身专业能力建设的同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充实业务团队,并根据社会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为企业及企业家提供全方位、全链条、全过程的刑事合规业务,不断扩大其行业影响力。
海华永泰党委书记、高级合伙人马靖云律师表示,海华永泰更注重企业及其高管的刑事风险防控。她认为,刑事合规是外部要求,企业刑事风险防控则是内部需求,两者虽有共通之处,但内外视角不同,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海华永泰在为企业提供此类法律服务时,会帮助企业进行内控制度的建立、刑事/违纪风险的筛查、内部反腐败调查、刑事控告、应急预案的制作、刑事危机处理、刑事辩护等。根据企业性质不同、行业不同、所涉罪名的风险等级不同等,会有不同的方案。
海华永泰刑事合规研究中心揭牌仪式
今年六月,海华永泰刑事合规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郑州分所举行,马靖云律师为大家进行主题为《商业与金融犯罪的有效辩护路径》的专题讲座。她强调,无论是对企业还是高管而言,提高刑事风险防控的意识和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刑事律师的服务理念也要发生改变,应该从事后救济全面走向事前预防,为客户保驾护航。作为刑事律师,要引导客户增强刑事风险意识、培养合规理念,帮助客户将刑事合规从外部要求内化为企业文化。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也可以说是天堂,是地狱,既是春天,也是冬天。”《双城记》中最著名的一段话,放在今天仍然十分贴切。企业在经营过程当中,时时刻刻面临着各种风险,做好企业刑事合规体系建设迫在眉睫。这不仅需要企业家的法治自觉,更依赖于广大法律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作为刑事律师的新业务领域,相信刑事合规必将成为下一个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