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的通知》要求,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创新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动营商环境改善。银保监会网站12月2日发布《中国银保监会关于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的实施方案(试行)》(简称《方案》)。
《方案》称,在深入总结近年来对部分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施“证照分离”改革经验基础上,自2019年12月1日起,在上海、广东、天津等自由贸易试验区,对所有银行业和保险业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行全覆盖清单管理,系统地、有针对性地优化审批服务,提高审批服务质效,激发市场活力;创新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把更多行政资源从事前审批转到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上来,提高监管效能;强化试点工作保障,确保试点启动后严格按照新的审批服务方式开展工作。
《方案》明确,“优化审批服务”是重中之重。自《国务院关于在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的通知》实施之日起,对新受理的行政许可事项,采取下放审批权限、精简审批材料、压减审批环节、压减审批时限、延长有效期限等改革举措优化准入服务,提高审批效率、降低办事成本。
其中,“精简审批材料”包含10项内容。市场机构最关注的两项是:外资银行调整业务范围时,取消其营业性机构开办人民币业务的审批;在拓宽保险资金运用形式时,保险公司境外投资申请材料中不必再提供偿付能力报告。
业内人士表示,对于银行保险机构而言,调整业务范围和拓宽资金运用是关于公司经营、投资决策的重大调整,这方面审批的精简,能大大减少机构负担,有助于机构及时灵活调整公司相关业务战略。
此外,在创新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方面,《方案》提出,在现场检查中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要求;加强非现场风险监测;强化日常监管;提升信用监管效能;对重点领域实行重点监管;压实市场主体责任;强化对融资担保公司和典当行的监督管理。
(张维嘉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