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项税和进项税_ 什么情况下,公司有销项没有进项_销项税和进项税公式

销项税和进项税是增值税链条中,非常重要的两个环节,也是增值税计算应纳税额的关键。从税务的角度,进项税是公司可以用来抵扣税金的一项资产,有进项能减少要缴纳的税额。但在实务中,也有很多业务场景,使得公司只有销项没有进项,或者进项很少。

销项税和进项税

1、上游采购业务很少,典型的如咨询服务。主要成本是员工工资,不涉及上游材料或服务采购,进项会很少。那这类公司为了合理避税,也可能会考虑通过一些方式来增加可抵扣的进项,比如,员工工资中的一部分用费用报销的方式发放,或者将劳务外包,都能额外带来一些进项,减少要缴纳的增值税。

2、进项发票暂时没有收到。商贸企业估计会比较明显,公司都没有自己库房,只是利用客户资源优势,中间倒个手赚个差价。那销售业务发生时,跟客户已经确认收入结算了,但跟供应商的结算还没开始,账务上也只是先做的暂估。那这种情形其实只是进项与销项短期内的错配,影响并不太大。当然,也应该在关键结账节点留意类似情况,尽量提前跟供应商协商好,及时开票。也有公司贪图延后开票的那几天账期,但终归是要综合衡量啦。比较真要提前交税,那也是有资金成本的。

3、代开发票。因为是虚假业务,除非还特意在采购环节也假,否则肯定是没有对应的进项的。不过,这是很危险的事情,税务稽查那么严格,也很容易查出来,为了点点绳头小利给公司那么大的风险,并不划算。

4、供货方开不了票。有些个体户提供不了发票,或者典型的像农户提供的农产品,也是不需要开票的。这种情形还是要具体业务具体分析,有些品类税法就有规定,比如农产品的核定扣除,在吃透税法条款的前提下,保护公司的权益就可以,而不是非要找出来发票做抵扣。

5、配合供货方偷税漏税,不开发票账务处理。有两套账的小公司还是比较多的,有些业务不愿意走明面上的账,而是走的内帐,自然也不会开票了。供货方它省了各种税,得了利,也给采购方在价格方面给优惠。这种情况,关键是要计算清楚,到底有没有赚,毕竟进项税不仅是影响增值税的纳税额,还会影响企业所得税,以及一些附加的税费。同时,还得考虑清楚,在没有票的情况下,账务处理有没有问题,后面税务会不会查到,扣一个同谋的帽子一并罚款了。

销项税和进项税

以上就是一些比较典型的有销项,没有进项的情形,有些是正常业务,有些则可能是出于避税考虑。从企业长期经营的角度考虑,规范财务和税务,已经越来越重要了,不值得为一点绳头小利铤而走险。企业的纳税数据,也会作为企业最重要的信用数据,值得重视。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