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执型精神分裂_ 日常生活要警惕偏执型人格障碍

偏执型精神分裂

以下两类人格特质的人易产生攻击性行为,在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的恐怖犯罪中,发现较多的人是偏执型人格障碍和反社会型人格,这些人是我们平时在日常生活中要提高警惕,并在早期多加帮助和干预的人群。

偏执型精神分裂

偏执型人格障碍

01

男性多见,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敏感多疑和充满敌意,为人固执、过分警惕、心胸狭窄、好嫉妒和争论、易怀疑配偶有作风问题,但找不到确凿的证明。

尤其是此类人格障碍中“被害妄想”严重者,在幻觉的基础上,坚信有人要陷害自己或迫害自己的家人,甚至要去上告以至要去杀害人家。

妄想患者在工作、生活和社交中常与别人不和谐,对谁都不信任,认为别人都是别有用心或不怀好意,天底下没什么好人,过分警惕与防卫。看问题主观片面,同时又自我估计过高,总认为怀才不遇,对于生活中的不顺利强调客观理由、从别人身上找原因,怨天尤人。

无自知之明,总认为自己正确,习惯于将功劳归于自己,将错误推给别人。听不进任何批评意见,还认为别人对他不忠实。为了个人利益或自卫,到处申诉,甚至写控告信,有时不达目的绝不罢休。不承认自己偏执,对自己坚信不疑。对社会适应不良,易伤害周围的人,自己也痛苦。发展到严重地步时,可导致“偏执型”的“精神分裂症”。

在治疗中难合作,药物治疗无效,心理治疗中很难和医生建立治疗关系,治疗会缓慢,疗程会较长,但会有一定效果。

形成原因

此类人形成的原因是早期生活中缺乏母爱,经常被指责和否定,和过度严格有关。这种患者内心极度不安全,从而怀疑一切,对人和社会失去信任,或者从小处境异常或有与他人不同之处,如单亲家庭,家庭过于贫困或身高长相等缺陷,易形成两个极端,一方面直接极度自卑,或由极度自卑到自负的表现。

偏执人格也和过度溺爱有关,形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特点,也有的来自前后教养不一致,又溺爱又严厉兼而有之。父母本身的个性特点也很重要,有的患者父母偏激,对社会和他人不抱善意,争强好斗,或在背后总议论他人的不是,有意无意地向孩子传达了不良的暗示。

预防

此种人格形成的背景有两个极端的教养背景,太过严厉或太过溺爱,所以在教养中要把握中庸,而且父母要调整好自己对社会和他人的心态。

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数情况下,“偏执”只是一种个性特点,而远远达不到“障碍”的地步。治疗效果更好的情况是:当你发现自己只是有这方面的特点,还没到障碍的时候及早来治疗。此类人思维通道狭窄,对问题看法单一,钻牛角尖,容易紧张。

具有此类性格缺陷的人,如果不能及时矫正自己的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则会因环境变化、人际关系紧张、工作生活不顺心,加上激烈的精神刺激等因素,而诱发为人格障碍,甚至精神疾病。

偏执型精神分裂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02

此种障碍的主要特点是严重不负责任和不计后果,道德败坏、没有罪恶感和羞耻感。

冷酷,粗暴,撒谎,逆反,任性,欺骗,易激惹,自我控制和“幸福延迟力”很差。有着严重的情绪爆发性和行为冲动性,仇恨他人他事,明知故犯,挑起事端,不遵守社会准则、不顾社会公德,妨碍公众利益,危害性很大。

即使给别人造成痛苦,也很少感到内疚,缺乏羞愧和责任感,虽屡受惩罚,但屡教不改,不能吸取教训。这些人中以男性较为多见,不少人有虐待小动物和妻子孩子的行为,对家庭缺乏应尽的责任,对小孩缺乏照顾致营养不良等。

该人格障碍大部分在成年之前有品行障碍的表现,如少年时期出现偷窃、逃学、离家出走、反抗权威、与周围人关系糟糕;青春期过早有性行为,常破坏公物,不遵守规章制度等。

形成原因

据研究,产生反社会型人格的原因有遗传的作用,或者先天体质异常,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大脑发育缺陷等。更重要的是早年的不幸经历,如被父母虐待、同龄人排斥,或丧父丧母、被父母抛弃等处于恶劣的环境之下成长起来,无法产生“爱”相关的情感。

每个人都有妈妈,但妈妈不都是文学作品里的圣母具有伟大母性。妈妈会喂养他,让他能活下来,可是在情感需求上,妈妈根本不给予,甚至还有严重的肉体或精神上的虐待,或者根本没人管他,被忽略像野草自生自灭。他们在养育的过程中遭遇了非常严重的剥夺,包括关系的剥夺、爱的剥夺、关注的剥夺、生活料理的剥夺,没有人和他建立亲密关系,没有人爱过他,他也不会爱人,也永远没机会了解爱的意义,他也不介意别人的情感。

预防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者并不少见,但他们一般却集中在少管所、劳教所,大都是在触犯法律酿成悲剧事件以后,精神科医生才会在司法精神病鉴定中心鉴定他们;而却不是事先在心理科或精神科辅导和治疗他们,作为大众对这种人格的患者认知较少。

目前,对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治疗尚无十分有效的方法。一些药物只能治标不能治本,且疗效不明显;而无论心理或药物治疗对此类成年患者难度很大。我们可以警醒的是:反社会人格者萌芽于儿童、青少年时期,在幼年就会有明显的反社会倾向,越早发现这样的人,早期治疗的效果远远大于成年患者。

偏执型精神分裂

人格具有很大的可塑性,特别是在婴幼儿和儿童期,所以精神心理疾病而导致的悲剧,要从娃娃抓起,关注孩子的成长环境,人格特点和情绪表现,尤其是为人父母之前一定要主动学习,做“父母”是个复杂的任务,需要有意识地学习养育技巧,怎样去爱孩子,同时发现自身在成长过程中埋藏的心理隐患,对自己有觉察。

疾病不是在短期内形成的,大部分被忽略了,认为孩子可能只是性格有点古怪或坏脾气,父母应该积极寻求专业机构,早期进行心理纠偏或性格调适。当亲人面对失败和挫折时,我们要认真关注他对事件的情绪反应。

偏执型精神分裂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