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的影响,不少学校为了不耽误学生的学习,便组织学生进行网上学习。此时,孩子们有了更多接触父母手机的机会,但骗子也瞅准了这个机会,对学生们实施诈骗。
昨日,永新县的一名小学六年级学生小晶(化名)就被骗了一万余元。
2020年2月21日下午,年仅12岁的小晶(化名)在家长的陪同下来到永新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报案:
2月21日上午,小晶刚刚用母亲的手机完成网上的学习课程,便在网上和同学聊QQ,突然有一个群里的陌生人主动添加她为好友,并说可以帮她在网上返利赚钱,也就是让小晶把钱转给他,他那边可以按照10倍的金额返利,并发来了一个二维码。
没有任何社会阅历的小晶就这样轻易地相信了,于是就扫描了二维码并付了500元钱过去,收到钱后,对方就没有了回音,小晶有点心慌,便联系对方说想退还这500元钱,对方称要想退还,就需要按照他的步骤来,并发了另一个二维码过来。
虽然半信半疑,但是为了拿回这500元钱,小晶仍然被骗子牵着鼻子一步一步走:先是将支付宝上的余额共1510元扫码给了骗子,又通过花呗分两次扫码共支付给对方10400元。这些钱到了骗子账上后,不仅没有退还一分钱,骗子更是直接把小晶的QQ删除并拉黑。这时候小晶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虽然刑侦大队民警已帮小晶追回2000元的部分被骗钱财,但要想挽回全部的损失,难度仍不小。
就在今天,刑侦大队又接到了另外2起类似的诈骗案件,被骗金额达数万元!案件还在进一步侦办之中。
无独有偶,浙江省的一名学生也被类似的骗局骗了17万元。
2月11日,13岁女孩小阳(化名)一边用妈妈的手机上网课,一边通过QQ和堂妹讨论课堂练习题。
其间,上课开小差的小阳主动加了显示在QQ联系人一栏里的一陌生人的QQ号,对方在聊天中利诱小阳,可以扫一扫可领取红包的微信二维码。
毫无防备的小阳扫了二维码,对方通过后提出租借小阳微信用于美团外卖平台刷点评,并以小阳出租微信但需交押金为由,在微信上先后骗取了小阳近700元。
接着,对方又提出会把押金连同租金打到小阳所使用的支付宝里,在对方的提示下,小阳又把支付宝的收付款码提供给了对方,而对方得到微信和支付宝的相关信息后,先后在微信和支付宝上盗取了17万余元。
当天晚上10时左右,小阳妈妈拿起手机准备网购时,才发现微信上只剩下0.3元。
警方提示:疫情防控期间,骗子并没有消停,各种电信网络诈骗更是层出不穷,请大家一定要牢记“三不”原则:不听、不信、不转账;
学生在利用手机进行网上学习的同时,如果没有家长的监督,往往会不自觉的打开其他页面,而返利陷阱、刷单陷阱、兼职陷阱等看似低级的诈骗手段,在毫无社会阅历的学生面前,更容易诈骗得手,因此,各中小学校及家长务必要加强防范,加强对学生的监督与教育;
骗子实施诈骗时不仅会骗掉微信和支付宝上的余额,也会引诱学生透支花呗、借呗等信用借款将钱款转至骗子账户,因此,哪怕是账户上没有余额,仍然不能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