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
那,孩子呢?
当妈以后
自从当了妈以后,默默就觉得自己的神经每一刻都是紧绷的,再回首以前没当妈的那20几年,当真是过得没心没肺,潇洒自在。虽然单身solo有单身的快活,但是当妈以后也能收获为人母的幸福。
为人母的高光时刻很多,焦虑的时刻更多,特别是现在物质条件丰富了,每对父母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都是牟足了劲,打足了鸡血,生怕自己的孩子在哪一个环节被落下,实在是印证了这句“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来一次的机会。”
因此,兴趣辅导班是这个时代的时髦产物,家长趋之若鹜,孩子配合再配合,然后呢?
现象如何?
很多父母在给孩子选择兴趣班、辅导班时,会频繁出现以下现象:
---父母将自己代入孩子的角度,觉得孩子应该对这个兴趣班感兴趣;
---培训机构向父母传导的不对称信息让父母深信不疑,当机立断刷卡办年卡;
---身边其他的同龄的孩子都上了这个辅导班,我家孩子也不能被落下;
---每个孩子都报了若干个兴趣班,恨不得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
现如今大环境导致父母在孩子教育问题上的焦虑是普遍的而且在短时间内无法消除的,那么在无法消除焦虑的情况下,如何对兴趣班辅导班作出合理的评估并作出相对合适的判断,将成为每一位家长需要好好研究的问题。
干货来了
接下来,默默将和大家分享在兴趣班的评估和选择上的原则和方法。
对市场上的兴趣班进行分类
一类是以训练为主,在坚持不间断练习以后,会有明显提升的练习类技能,例如轮滑、语言类、舞蹈类等;
一类是以理解为主,需要孩子具有一定思维能力或逻辑能力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展开的理解类技能,例如物理、化学、编程等。
低幼年龄儿童的优势是练习而非理解能力,因此低幼年龄儿童优先选择可以通过不断训练而习得的技能;随着年龄的增长,家长可以将选择的重点转向理解类的兴趣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优先选择孩子感兴趣的辅导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前段时间附近商场的主持表演兴趣班有推广活动,我本着让小屁孩试试看的想法给他报了几次体验课,本周已经是第三次课了,但是我家小屁孩对这个兴趣班的看法是可有可无,仿佛这个兴趣班对他而言就是来和小朋友们做游戏,类似游乐园性质的小天地。
幸好我是想着让他自己感受体验是否有兴趣深入学习,因而只报了体验课程,在我报名当天也有很多其他的父母,都是直接报了全年的课程,我不清楚他们是被机构的老师“洗脑成功”直接报名升卡,还是他们的的孩子真的对主持表演感兴趣。我由衷的希望是后者。
孩子上辅导班是持久战,家长要有毅力陪伴学习并互动
专业的培训机构是专门研究如何提升孩子某些方面技能的机构,在某些方面确实比非专业的父母教的好,但是家长也不能将孩子交给培训机构后就觉得可以心安理得的优哉游哉。
家长在孩子上辅导班这件事情要有很强的参与感,不仅要有毅力坚持陪伴孩子学习(不仅指按时接送),更进一步的是要让孩子在专业机构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尽可能的的转化成自己的能力,从而有所输出,更优秀的做法是加强孩子的兴趣并且自主深入学习。
在学习到一定程度后,缩减项目并深入学习
虽然不排除少数家长是秉着单纯的陶冶情操或者丰富生活而让孩子上一些辅导班,但是绝大多数家长给孩子上兴趣班辅导班最现实的目标,就是考大学。如果最后没有考上好大学,前期投入辅导班取得的各种成功、奖励都是短暂的阶段性的,在没有考上好大学的这个大前提下,你的这些投资在很大一定程度上就是失败的。
因此,考虑到精力的局限性,尤其是学生步入中学时代以后,可支配时间大幅缩减,这时家长对孩子辅导班的选择就要开始缩减项目,并且选择重点项目深入学习,重点突破。在孩子感兴趣且时间允许的前提下,家长可酌情选择1-2门兴趣班深入学习,争取成为特长;如果孩子兴趣一般或课业紧张,趁早收心,搞好学习,争取提高文化课成绩考个好大学。
可能有些家长觉得小编以上文字太现实或者太功利,但是在如今国情下,同龄人都在教育上投资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你如果想让自己的孩子剑走偏锋成功走过独木桥,就必须在兴趣班的选择和取舍上理智判断,千万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所有家长替孩子做的选择和取舍,在短时间内都是看不出成效和输赢的,最直观的成败,18年后一目了然。
(有些家长是打算送孩子出国不走高考这个独木桥,但是以上文字同样适用,在申请国外学校的时候,优秀的文化课成绩、亮眼的特长以及孩子整个的成长经历或经验都将成为加分项,家长仍然需要提前筹谋,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