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生每天很关注有关新冠肺炎的报道,看到很多危重症的人都有基础性疾病,他自己就有糖尿病,所以格外注意做好防护措施,尽可能不出门,出门就会戴好口罩,回家马上就洗手,时不时还给家里消消毒。
在这里首先要给张先生的做法点个赞,对有糖尿病的人来说由于自身代谢存在异常,在日常生活以及治疗中都应当多加注意,避免各种意外的发生,比如心肌梗塞等心血管意外就是必须要防范的一个重点。
糖尿病最大危害在于引起全身多器官的病变,其中心脑血管病往往是最终的结局,而心脑血管意外又是最不希望发生的不幸事件。虽然这种不幸事件究竟会在什么时候会发生无从知晓,但临床上可以对发生风险的大小做出评估和预测,比如10年内发生心肌梗塞等心血管意外的风险大于10%,就与以下因素密切相关:
伴有高血压
低密度脂蛋白大于3.4mmol/L
患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如冠心病
曾经发生心肌梗塞及血管重建术如放置支架等
曾经发生脑供血不足或脑血管梗塞
曾经发生糖尿病足或截肢等外周血管疾病
吸烟
体重指数大于28
家族中有人发生心脑血管意外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九个因素中并非需要同时存在,只要前两个因素+其余任意一个因素,未来10年内发生心肌梗塞等致命性心血管意外的风险即大于10%,甚至将超过30%。因此,有糖尿病人的一定要知道仅仅控制血糖是远远不够的,严防与糖尿病有关的各种病变的发生发展是必须要做到的,而这些病变发生的根源是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的形成。
那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是如何形成的?
首先,高血糖不断侵蚀血管内皮使之受到损伤产生“破损”,血液中的脂肪从“破损”处大量进入血管内皮并不断沉积;其次,沉积脂肪发生炎性反应而变性成“粥”状脂质物,脂质物积存在血管内皮下改变了血管原有的结构,动脉粥样硬化就发生了;第三,积存的脂质物集结成团就形成了斑块。
发生了这样病变的血管,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弹性下降,不仅会阻碍血流导致给周围组织器官供血供氧不足,而且血管收缩性能下降不能有效缓冲血流压力,便会引起血压的升高,升高的血压又会进一步加重血管内皮的损伤促使血管病变的进展,尤其是形成的斑块如果发生了破裂,暴露在血液中的脂肪物周围便会因大量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发生在心脑血管就将导致致命的严重后果。
因此,有糖尿病的人一定要严防血管病变的发生。从上述血管病变发生的过程看,仅仅控制好血糖是不够的,控制好血压及血脂同样重要。由于血脂中的低密度脂蛋白是将脂肪运送进血管内皮的“运输工具”,所以对其进行严格控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有糖尿病的人要避免未来心肌梗塞等心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有这样几项指标是必须控制达标的:
空腹血糖控制在6.1mmol/L以下,至少应低于7.0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7.8mmol/L以下,至少应低于10.0mmol/L
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6.5%以下,至少应低于7.5%
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1.8mmol/L以下,至少应低于2.6mmol/L
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至少应低于140/90mmHg以下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上述指标中对低密度脂蛋白的控制尤其重要,存在危险因素越多的人越应高度重视,甚至需要控制在1.4mmol/L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