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笔者的家乡,鲁西南的小村庄,近年来,外出打工的村民越来越多,土地闲置的现象十分普遍,很大一部分土地都是留守在家乡的老人在管理,不过,随着经济的发展,对于很多村民来说,地里的庄稼带来的收入越来越少,很多乡亲反映,这一年两季的庄稼,也只能赚一季的钱!笔者的家乡处于平原地区,浇地,耕种比较方面,距离耕地不足50米就有省级公路,也算比较便捷了!不过,随着外出打工的增多,越发多的乡亲不打算去种地了,有些村民前几年就将家里的承包地交给了亲戚打理,也不要回报!
在笔者的家乡,附近的几个村子里都有流转土地的现象,在隔壁的村子,有人流转了30亩地搞水果大棚种植,给农民每亩的流转费是900元/亩,在其他的村子也有这种现象,一般价格在700-1000元之间。前不久,村里的李大爷不想继续种地了,打算将土地流转出去,找到了镇上干农资生意的杜大哥,杜大哥给出的价格是800元/亩,但是至少要50亩,而李大哥家这块地也就不足两亩,为了让自己的承包地流转出去,就找附近的村民商量,根据杜大哥的要求,询问了附近的农民,八成农民都乐意接受800元/亩的价格,毕竟近年来,干啥也不易,价格再高,承包户也不乐意,毕竟每亩地一年能赚多少钱,他们是心中有数的!不过,也有两户农民,不舍得流转还想自己种,出现了这种问题,该怎么办呢?
土地流转和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也是农村改革的基本方向。在土地流转实践中,必须要求各地区原原本本贯彻落实党中央确定的方针政策,既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又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不搞大跃进,不搞强迫命令,不搞行政瞎指挥。特别要防止一些工商资本到农村介入土地流转后搞非农建设、影响耕地保护和粮食生产等问题。要注意完善土地承包法律法规、落实支持粮食生产政策、健全监管和风险防范机制、加强乡镇农村经营管理体系建设,推动土地流转规范有序进行,真正激发农民搞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第一、说服他一起流转。
这块打算被流转的耕地位于村子的西南处,出了村子就到了,对于大多数的村民来说,不愿继续流转主要是看在,每年辛苦2季,一亩地也能赚一季的钱,按照亩产1100斤算的话,也就1000元左右,但是,需要耗费很多的精力,承包户杜大哥给了800元/亩的价格,对于农民来说,比自己种地少赚300多块钱的样子,但是却付出了很多劳动,因此,对于中间两户村民不愿意流转,可以给他们算算账,打打感情牌,毕竟2户不同意耽误几十户的村民能否顺利流转呀!
第二、土地置换,将中间两户的耕地调出来
在农村,涉及村民的利益问题自然是小心谨慎的,倘若村民实在是不乐意,可以将处于中间两户的耕地,调在打算流转之外,与其他村民进行互换,这样一来,也就解决了流转的问题!不过,这事也得细细的商量,毕竟位置不同,是否会接受,还得合计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