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属什么_ 品书录2006—2020年2月读书:学海无涯,读书有法

2006年属什么

——奥野宣之:《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题外话:题目的数字“2006”前面的20是指是2020年,06指的是第六本书评。

后面的容易理解:读写的日期是2020年2月份

去年读这本书是因为困惑。

2018年年末,我感到人生迷茫,不知道路该如何走。

当我读到杨绛先生的一句话:“你的问题在于读书太少而想得太多。”

我幡然醒悟:或许书本能给我答案吧!

但是究竟怎么读书,我心里也没有谱,偶然之中看到奥野宣之的这一本《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便想着从这本书中寻找答案。

大学时期我逃课很多,读书不少,也没有几本留下深刻印象,反而工作后慢慢抛弃了读书的习惯。

其实,很多人会有这样的困惑:我明明读了不少书,当别人问你以下问题,你却不懂如何回答!

·你刚刚读的这本书讲了什么内容?

·你最喜欢书的哪一部分?

·它对你产生了什么影响?

我们会迷惑——读书有什么用呢?读与不读有什么差别?会读书跟不会读书有什么区别?是不是我们的读书方法出了问题?我应该读什么书?应该如何读书呢

2006年属什么

奥野宣之说会读书和不会读书的区别

去年读这本书时,还没有接触过樊登读书会,对拆书帮等毫无了解,只是凭着感觉写了一点感触,现在回看起来觉得甚是浅薄。

或许,之所以会有浅薄的感觉,是因为这一年读了一百多本书,对读书的感悟更多了,这无形中说明这一年我并没有虚度。

今年再读这本书,是因为有人问我:疫情困在家,有什么书目推荐,应该如何读书?

我产生了把这本书推荐更多的人,特别是那些“准备拿起书本提高自我”的人。

一、笔记本读书法

人为什么想读书?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回答。

根据读书的动力驱动,读书有以下原因:

1、消遣时间。

打发时间的做法很多,追综艺节目、追网络小说、追剧、打游戏、刷抖音……

这些活动都有一个特点:即时性满足你欲望。

现在让你爽的东西,最后一定会让你痛苦。

所以能考虑通过读书打发时间,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2、工作需要。

做教育需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做销售的需要懂顾客心理和营销学,做医生的需要懂人体构造和病理学……我们想在某一个领域做出一点成绩,必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跟巨人对话。

读书就是对话最好的方式。

3、提高修养。

读书可以提高人的文化素质,“腹有诗书气自华”,非为工作,非为赚钱,纯粹是一种爱好,“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

4、信息吸收。

“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人不是社会生活的孤岛,了解世界是人满足好奇心的本性。阅读社会新闻、体育新闻等信息类知识,乃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根据读书的精细度,可以分为:精读,泛读,跳读,通读等等。

我们会根据不同的书的种类选择不同的读书方式。

无论哪一种类型的读书,只要能读,都是对人生有益处的!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读书呢?

奥野宣之指出,读书包含以下四方面的内容:

●如何选书:怎样选择自己真正想读的书

●如何购书:怎样买到真正对自己有益的书

●如何读书:怎样加深理解、深入思考

●如何运用:怎样运用从书中获得的知识

只有经历了这些过程,书里面的内容才会真正成为自己的知识,甚至转化为自己的智慧。

根据这四个问题,奥野宣之要求将笔记本作为我们读书小伙伴,在选书、购书、读书、记录、活用五个环节中发挥笔记本对我们的指引作用。

2006年属什么

笔记读书法简单实用,可以把一本书的所有信息一元化,便于我们坚持、参考、活用。

笔记本不要花哨,也不需要太多的技巧。

它可以书写任何内容,只要附上日期,按照时间顺序记录,可以速记或者略记,甚至可以粘贴。

当我们把读书的目的从“因为读了书而写读书笔记”变成了“为了写读书笔记而读书”时,你才容易坚持读书。

因为只有越方便的事情才越容易坚持。

二、如何选书购书

据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统计,2018年我国出版新版图书24.7万种,总印数25.2亿册。

面对种类繁多的书籍,我们该如何选择?如何才能真正选择自己喜欢又有用的书籍呢?

奥野宣之建议建立购书清单,把我们从原来在逛书店时随机购买的行为模式中转变。

这是培养带着目的去读书的目的意识:其一,抱着不同的目的读同一本书,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其二,有目的读书才能读到真正想读的书,明白自己真正的读书需求

购书清单怎么建立?

奥野宣之提倡在日常生活中收集线索——随时随地看到的新闻、电影、谈话、广播、报刊、友人推荐等等,只要涉及到自己的兴趣,都可以记录下来。

如果读到一本书,书本里面有提到其他的参考书目,那么也可以接着读参考书目。

举个例子,我读武志红的书时,他经常引用阿德勒和弗洛伊德等人的理论,我便去看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弗洛伊德的《梦的解释》——樊登把这种找书方法叫“顺藤摸瓜式”读书。

我把樊登选书原则“TIPS”也贴在这里,大家可以互相借鉴对比一下。

● T(Tools)是工具。“樊登读书”讲的大部分书,基本上都能提炼出工具性的内容。换句话说,这些书都会教给听众一套方法。另外,能够提炼出有效的工具也意味着这本书建立在坚实的实践基础之上。

● I(Ideas)是新的理念。图书的作者能够带来一些新的理念、新的发现、新的想法。

● P(Practicability)是实用性。它能够给大家的生活带来改变,可以应用在日常生活中。

● S(Scientificity)是科学性。它不是凭空捏造,不是简单归纳,它一定经历了科学性的验证过程。

当我们确定了书单,你就可以根据这个书单有目的地购书。

至于购书方式,你可以选择去实体店感受书香,也可以在京东、淘宝、亚马逊等等网站选购。

三、如何读书和运用

前面提到大部分人的困惑:为啥读完这一本书,却没有深刻理解,并能复述呢?

其原因是我们没有作读书笔记。

奥野宣之说:“如果说读书是为了丰富自己的思想,那么读书笔记的作用就是让自己更有深度。”

要真正从一本书中获得收益,不仅仅是读书,更重要的是讲和写。

讲清楚或者写出来,意味着你把这本书的知识变成了自己的理解,这样你才能在实践中活学活用。

○这涉及到两个问题:

1、如何输入,让我有话可说?

2、如何输出,让我懂得说话?

奥野宣之把读书过程比喻成做菜,第一章的“确定方向”是明确做什么菜,第二章的“购物清单”是购买食材,第三章的“写读书笔记”就是洗菜切菜,第四章是的“通过读书笔记进行思想输出”就是开火炒菜了。

当你以思想输出的目的去读书时,思想输入的质量也会提高!

读书笔记是一种思想输出,我现在写的“品书录”也是一种思想输出——为了把这本书讲明白,我必须去深入了解这本书讲了什么,它是如何构思,它的写作逻辑是什么?

我们做不到每一本书都能记笔记,也不是所有书本都符合你的口味,你可以摘抄书本里面一些金句,“哪怕是一句话,只要写的是发自内心的语句,那么这次读书笔记就是有意义的”。

问题是哪一些需要我们读书的时候做笔记呢?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意思,需要一定的方法技巧,甚至需要读几遍这本书。

2006年属什么

奥野宣之有所侧重地勾画了不同阶段的读书技巧。

1、通读:将觉得有价值的一页折角。

2、重读:将折角的几页重读,仍然觉得很好就把另一个角折起来。

3、标记:重新读一下折起上下两脚的几页,如果还是觉得很好,就用笔在上面做记号。

4、笔记:再读一次标记的内容,如果还是觉得很好,就摘抄在读书笔记上。

2006年属什么

我们可以在摘抄的同时,慢慢学会去写感想,当这本书激发了我们的思想火花时,我们要及时地记录下来。

因为这是我们的原创思考,通过写读书笔记,我们创造出了自己的思想舞台。

读书和写作是相辅相成的。

每个人都有表达的欲望,可是由于能力有限又缺少训练,我们往往不懂得如何言说。

通过写读书笔记,读书已经成为一次成功的体验,那么我们要如何输出呢?

①积极输出,促进思想内化

多向别人表达自己的看法,在写作中时不时用学到的知识分析问题。

②定时定点重读笔记

漫无目的地翻开笔记本浏览,很难集中精神,因此奥野宣之建议,选择一个固定的场景进行重读,可能是睡前或者洗澡后。

③重读中也要记录新灵感

在阅读读书笔记时,有时甚至可以达到重读一遍原书的效果。很少人愿意花费几小时去重读原书,因此,花几分钟翻阅读书笔记无疑是最高效的办法。

这是从奥野宣之说的“让读书体验更充分的8个技巧”中摘录出来的。

①不依赖网络、多用参考书

②由浅入深吃透难懂图书

③把书堆成山,读书不再难

④把名著放在枕边,随时感受名著的魅力

⑤常带3本书同时阅读

⑥在家里的每个角落放上书

大家都在看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