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广州的黄先生在一家手机店看中了一款原价2400元的手机,经店内一金融公司工作人员推荐,他办理了分期购买手机活动,首付400元,剩下的2000元分24期还款。
黄先生对业务人员的讲解非常满意,当时就在协议上签了字。可是,半年后黄先生查看还款账单时才发现,自己24期的还款额居然高达近4000元,远远高于手机的原价格。
像黄先生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很多消费者在购物时因为资金不足往往会选择商家提供的分期服务,但对每期的还款额并没有仔细核算,很容易落入高利息的陷阱。
在黄先生签订的分期协议中,除了利息以外,还包含手续费和多种服务费,这也是最终还款额大大高于商品价格的原因。但因为黄先生没有仔细阅读协议,只能自认倒霉。
从现实情况看,分期付款容易出现的陷阱主要有三种。一是费率约定不明,一些商家以“零利息,零首付”吸引消费者做分期,但实际还款金额远远超过商品价格。
二是贷款风险,很多分期平台自身资金有限,需要在第三方金融机构贷款,这里就隐藏了贷款风险。
三是隐形担保的风险,消费者申请过程中提供的家庭住址、亲人电话联系方式等信息就是隐性担保,如果没有按时还款,往往会遭到催收骚扰。
虽然贷款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但在选择贷款渠道方面还是要三思后行。如果要选择分期购物,一定要注意选择靠谱的渠道或者平台,要详细了解相关费用。
另外,在签订合同时也要仔细阅读,对其中存在疑议的条款进行声明,以免在还款时付出额外的成本。总的来讲,超前消费是未来趋势,但不能盲目进行分期,找到正确途径才能更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