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人留守家中一个月,这辈子第一次,也希望是最后一次。
每天早上醒来,最先想到的最重要的事就是今天吃什么:一家三口根据冰柜的存货,本着尽量不重复的原则,荤素搭配,一天的菜式就规划好了。平时觉得麻烦没有尝试的菜,现在空闲时间多,刚好换换口味。
东北一锅炖:红薯粉、大白菜、冬菇、木耳、支竹、鸡肉,反正各种食材按顺序下锅一起煮了,感觉差了点色彩,不过味道还行,因为是一家之煮,也没人敢说不好吃,要不下顿有权给他除名,所以厨艺一直很精湛,从未被超越,总是棒棒哒!
萝卜焖牛腩:印象中牛腩总觉得要花很长时间清洗才会洗干净,又要几小时才能煮熟,因为广州大街小巷推车上的萝卜牛腩,都是用个炉子一直煮,所以一直没有自己动手做过。现在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想吃就行动。
京东下单牛腩,第二天就到了,清洗时才发现,和平时的花肉没两样,为了容易熟,尽量切成小块,和萝卜一起炖了。煮了十几分钟,开锅一看,一块块牛腩变成了小小的肉丁,肥肉全融了,只剩下瘦肉,和肥瘦分明的猪肉不一样。中火炖了四十分钟,香气四溢,先生和儿子自然又是赞不绝口,只是不知道这点赞是不是一种策略了。后悔没留下图片。
南方人习惯吃大米,一日三餐,早餐喝粥,中餐和晚餐也肯定是米饭,从来没有试过用面粉做任何食物。
记得很久以前,一位东北的朋友,送了一袋面粉给我,特别嘱咐是品质比较好的。拿回家后,发现那么好的面粉,在我而言,却完全发挥不了它的作用,我们用面粉做不出任何美味食物,有点可惜了。
这次被禁足在家一个月,朋友圈里到处是电饭煲蛋糕,仿佛我不做一次蛋糕,就有点格格不入,智商跟不上的感觉。
终于下定决心,采购面粉、酵母、牛奶、鸡蛋、白沙糖,打蛋机网购没人发货,特殊时期,就只能自己动手啦,网上说用三支筷子也行。
早上吃完早餐,两个大厨就开始忙碌了。首先蛋黄蛋清分离,没有分离器,心情还挺紧张的,担心蛋黄散掉。小心敲开一只鸡蛋,蛋清自动就向下滑,用蛋壳保护好蛋黄,很轻松就搞定了,哇噻,分离成功,很有点成就感了。
先生负责打发蛋清加白糖
我负责面粉加酵母加牛奶加蛋黄搅拌,这个步聚很容易,一切进展顺利,我感觉都闻到蛋糕的香味啦!
蛋清手动打发,网友们说过要花比较长时间,要有耐心,打到蛋清成奶油状就行。
先生胸有成竹的搅拌着,五分钟、十分钟、十五分钟……眼看手速越来越慢,蛋清还是水状加泡泡。我在旁边越来越心急,想想要有耐心,先生手累了,我接过来继续打发,二十分钟、三十分钟……又换手换了几次,蛋清是有变化,但离奶油状还有很大的距离,几次安慰自己,马上要成了。两个人继续换手打,终于耐心变成了担心,都中午十二点了,先生决定蛋清就这样了,加入其它材料开始蒸吧,第一次嘛,当实验吧!
四十分钟蛋糕键,十五分钟保温,终于到时间啦!儿子要他来开盖,我俩一起期待着,打开盖子那一刻,闻到奶香味,咱家第一个自制蛋糕成功啦!这心情,就像当初考车牌拿到证的感觉一样。
人就是这样,需要多为自己设点目标,最好努力下就能达成的,因为成功的感觉会激发你一直向前,更有方向感,厨艺也不例外。
就因为蛋糕做出来能吃,没像有些网友们晒的那些焦糊状,我当晚就决定明天做包子。做包子这件事,说真的,我从来没想过会自己用面粉做肉包,因为之前的我连包子是用什么粉做的都弄不明白。当然,最应感谢的是我们活在这个信息发达的网络时代,免费的各行各业的老师们,免费提供教材。
制做包子的过程,比蛋糕更曲折些,虽然没有打蛋清的问题,但我这个南方人,这辈子第一次揉面团,全手粘的都是面,视频上不粘手,又光滑的面团,到我这里又粘又黏,我看着满手的面团,差点想丢垃圾桶算了。
但大白菜冬菇切了、粉丝牛肉粒也切好了,实在不忍放弃,儿子还在旁边看着了,怎好半途而废。
理了理情绪,想起小时候家里人揉面的情景,加了些干面粉,揉了揉面团,感觉没那么粘手了。
信心又来了,有时候做一件事,对的方法多么重要。
面团成功后,醒发一个小时,切小块,做成面皮,包馅,一气呵成。二次醒发后开蒸,隔着玻璃盖望着一个个不太漂亮却有点可爱的包子,真的特别开心,因为坚持有了结果。
心里又开始计划着下次还能做南瓜馒头了,每一次的经验都在累积着自信,期待咱家的南瓜馒头。